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海(二十三):戰和理論
2023/08/14 06:02:50瀏覽18|回應0|推薦0

戰爭為什麼會發生?戰爭是具有武力的多個國家或勢力之間的武裝衝突。無論國家或勢力在從事戰爭都是為了利益。當國家或勢力面臨各種選擇時,從理性的觀點來看,都會選擇當時認為最有利的選項。這就是利益優先原則。當這個選項是戰爭時,就會進行戰爭。對於發動戰爭的國家或勢力,發動戰爭必須比步發動戰爭有利。對於被攻擊的國家或勢力,抵抗必須比不抵抗有利。對於參與戰爭的國家或勢力,參與戰爭必須比袖手旁觀有利。這些國家與勢力才會進行戰爭。

那如何用公式來描述戰爭的條件呢?在台海(十二):以邏輯建構嚇阻理論中提出了理性發動戰爭的決策公式。
定理12.2 戰爭的利益 >= 戰爭的成本 是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
定義12.3 勝算是戰爭勝利的機率。
定義12.4 戰爭的利益 = 勝算 × 戰勝的利益 − (1 − 勝算) × 戰敗的損害

可以導出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
定理22.1 勝算 × 戰勝的利益 − (1 − 勝算) × 戰敗的損害 >= 戰爭的成本 ,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

這個定理並不只適用於發動戰爭,也適用於參與戰爭。在台海戰爭中是中共攻台、台灣抗戰、以及美國參戰的必要條件。

然而這個定理只是必要條件。不滿足這個必要條件不會發生戰爭。滿足這個條件卻不一定會發生戰爭。只有滿足戰爭的充分條件才一定會發生戰爭。那戰爭的充分條件是什麼呢?

造成戰爭的原因很多,但是歸根結底無非是風險與淨利。風險高會阻礙戰爭。淨利高會促成戰爭。風險就是1-勝算。淨利可以定義成:
定義22.2 戰爭的淨利 = 勝算 × 戰勝的利益 − (1 − 勝算) × 戰敗的損害 – 戰爭的成本

當戰爭的必要條件不滿足時,戰爭的淨利<0。因此不會有戰爭。當戰爭的淨利大於某一個值時,戰爭就會發生。這個值稱為淨利臨界值。淨利臨界值不是一個常數。不同的局勢可以有不同的值。

定義22.3 戰爭的淨利 > 淨利臨界值 是戰爭的充分條件

依據利益優先原則,淨利臨界值必然大於0。在0與淨利臨界值之間有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中會不會發生戰爭呢?答案是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發生戰爭的機率,如篇首的圖,會隨著淨利的增加變大。因此會存在一個戰爭機率函數。

定理22.4 當戰爭的淨利<0, 戰爭機率(戰爭的淨利 ) = 0

定理22.5 當戰爭的淨利 >淨利臨界值, 戰爭機率(戰爭的淨利 ) = 1

這就是戰和理論。

戰和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時擦槍走火不會引起戰爭,又有時會引起戰爭。當雙方戰爭的淨利<0時,即使擦槍走火,雙方都不願意導致戰爭。雙方都會自我克制,經由談判,解決衝突。在2001年4月的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當有一方認為戰爭的淨利 >淨利臨界值,即使沒有擦槍走火也會有戰爭。甚至一方可能故意製造事件引起戰爭。日本侵華就製造盧溝橋事變,引爆中國抗戰。

當至少有一方處在淨利臨界值>戰爭的淨利 >0,而沒有一方處在戰爭的淨利 >淨利臨界值,戰爭就不一定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各國分裂成兩個陣營。雙方壁壘分明 、關係緊張。看來隨時會爆發戰爭。其實還處在淨利臨界值>戰爭的淨利 >0的情況。如果處理得當,適度降溫,戰爭不一定會爆發。這時發生奧匈帝國王儲被塞爾維亞激進分子刺殺事件。這個事件並沒有馬上導致戰爭。只有當塞爾維亞拒絕奧匈帝國的要求及獲得德國支持後才導致戰爭。結果奧匈帝國戰敗滅亡

在使用戰和理論時要特別注意,理論中的利益及損害的估算並不是與現狀相比,而是與非戰爭手段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或最小損害相比的差值。

戰和理論是一個主觀模式。所有的利益、損害、成本、淨利、以及勝算的估算都是決策者的主觀認定。主觀認定與客觀事實不同是誤判。旁觀者在使用戰和理論時必須先了解決策者的價值觀及個性。譬如說,希特勒是一個敢冒險的決策者,會高估勝算,也就是淨利臨界值較低。習近平是一個謹慎的決策者,會要求較高的勝算,也就是淨利臨界值較高。

有了戰和理論及戰和模式,就可以應用到台海局勢。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bf2ca9&aid=1797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