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31 16:42:04瀏覽5979|回應0|推薦7 | |
※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課程裡,法師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 我們上一堂課文上面是沒有進度,就複習上上一堂的內容,然後又討論了幾個問題,然後就分享一個有關…討論死刑的影片。那我們今天就從「財施分二」這邊開始,我們看原文… {原文} 財施分二,一實捨財施,二唯意樂施。 初中分三,一捨財道理,二若不能捨當如何行,三習近對治布施障礙。 初中分四,一惠施何田,二何心惠施,三如何行施,四施何等物。 今初 首先,這邊講到財布施,財布施分兩點來說明。首先就實際的財布施來講,第二個「唯意樂施」,就是就心意上面的,來捨這一些財物資具。 首先這個「初中」就是指實際財施的,首先我們先從實際財布施來討論,分為三點。第一個是「捨財道理」,就是如何捨財的道理,就是我們怎麼樣來行財布施,應該怎麼來做?第二個就是「若不能捨當如何行」(這個「捨」就是割捨嘛),如果捨不得,你沒有辦法去行布施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第三是「習近對治布施障礙」(這個「習」就是修習,「近」接近嘛,就是你數數地去串習、去練習、去修習,就是一直在接近,這個「近」就是你一直這樣去做),它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是什麼原因障礙我們沒辦法去慷慨地布施,應該要怎麼樣來修這個對治法門?第三個部分是討論這個。 再來,從「怎麼樣來行財布施呢」,它的方法又分為四點來說明(就是層層下來,各位應該都已經蠻清楚)。第一個是「惠施何田」。這個「田」,我們常說福田,這個「田」指的就是對象、你的對境。「惠施何田」就是你布施的對象是哪一些?第二是「何心惠施」,是怎麼樣的發心,你怎麼樣的心態來行布施?第三「如何行施」,怎麼樣來行布施,應該要怎麼做?第四是「施何等物」,應該要布施什麼樣的東西,哪些東西是應該要布施出去的?「今初」就是剛剛講的「惠施何田」,首先要說明布施的對象。好,我們接下來看… {原文} 略有十種,一諸親友於自有恩,二諸怨敵謂作損害,三中庸者俱無恩怨,四有德者謂具戒等,五有過者謂戒犯等,六劣於己,七與自等,八勝於自,九者富樂,十者貧苦。 大略來說,我們布施的對象有這以下的十種。這裡是根據《瑜伽師地論》的《菩薩地》裡面講的,大約分為這十種,對這十種眾生應該要生起平等心。 第一個是「諸親友」,就是親戚朋友,「於自有恩」,對我有恩嘛,於我有恩的。因為我們的親戚朋友,會愛護我們的,照顧我們的,所以他對我有恩。 第二種對象是「諸怨敵」,就是「謂作損害」,也就是說我的冤家仇對,就是跟我有過節的人,他是會損害我的人。 第三「中庸者」,就是他跟我關係平平淡淡,「俱無恩怨」,也沒有恩也沒有怨,沒有冤結。所以這個一、二、三就分別說明了冤、親、中庸這三種對象。 第四是「有德者謂具戒等」。這個「德」就是道德,他有德行的人,是哪一些呢?在佛法裡面,我們說你首先要必須具足的就是戒德嘛,我們說三學是戒定慧,首先你要有戒,清淨的戒德,這是有道德的或修行有功的。在社會上,他有道德高尚的人也算。 第五是「有過者謂戒犯等」。「過」就是罪過、過失,就是他毀犯戒律,乃至於國法都算是。所以這個四跟五就是有道德的,還有沒有道德,又是一組。 第六是「劣於己」,就是不如自己的,各方面條件都比我們差。 第七是「與自等」,就是他的各方面條件跟我們是相等相等的,差不多的。 第八是「勝於自」,就是超勝我們的,比我還優秀的。不如自己的,然後跟自己差不多相等的,然後優越於我們的,這三個又是一組。它就是大概我們能夠布施的對境,方方面面都給你圓滿地說明一下。 第九是「富樂」,就是他不但富裕、富有,而且他是屬於安樂的一種狀態。 第十是「貧苦」,就是他非常貧窮而且困苦,非常苦惱的一個狀況。這個九跟十它又是一組。 這個就是「惠施何田」,就是布施的對象,大略來講有這十種。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一種心態,怎麼樣的一個動機、發心來布施? (前往下一篇) ◎註:若要參照書籍頁次的話,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第268頁第7行開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