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30 12:07:27瀏覽11920|回應1|推薦5 | |
※後學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法師上《六妙門》,法師在《六妙門》告一段落後,接著上「不淨觀」的部分(法師把「不淨觀」包含在《六妙門》的課程計畫裡)。以下內容是法師在不淨觀的第一堂課所作的開示(節錄)。 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不淨觀」,我們的課本就是大家手上有這一本,是師父(即授課法師的師父)編的《不淨觀》,我們隨手給它翻一翻,各位可以翻一翻,有沒有賞心悅目的圖片?更沒有美女圖,都是一些臭穢不淨的。所以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要來修不淨觀?大家為什麼要花時間來修這三十二種不淨?為什麼?」不淨觀主要就是來對治我們的貪欲,尤其是對治男女的貪欲。首先我們要知道「貪欲有什麼過患?」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他會以為滿足我們自己種種的貪,我們的生命就豐富了,說人生的目標不就是要追求房子、車子、妻子、兒子嗎?生活中理所當然就是充滿各種無止盡的欲求,以為可以滿足我們各種的欲求,這個才是上層社會的生活,這個才是有格調的生活品質。 前天吧,網路上有個消息,有一位今年六十歲的先生,他寫他住在七堵,七堵周圍以前都是礦工,他從小生長在礦區裡面,他七歲就當小礦工。礦坑裡面的溫度是,往地底下一兩千公尺,在那裡面,即使外面是嚴冬,裡面都是超過四十度,來這邊採煤礦。他的家庭有弟弟、有妹妹很多,孩子很多,父母親偏偏身體都不好,所以他從小七歲就要去當礦工,每天平均只睡三個鐘頭,一直到他考上台北商專之後,被王永慶賞識去當桿弟。因為他要打高爾夫球,需要有人幫他揹球袋,他就三點半之前必須趕去,等到他打完球之後回來,要參加台北商專的升旗,要來得及,每天都是這樣。結果等他畢業的時候,他同時兼任八個公司的董事長。 這樣子以為…從小你看一個礦工的小孩,七歲的小礦工,一路就是希望擺脫貧窮,沒有別的…好了,給他賺了幾億啊,他得到癌症。癌症之後,現在經過很多年的治療,經過三十一次的化療,終於把命保下來了,保下來,他現在坐下來,人家訪問他,他說,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我小時候那種自己種菜自己吃,然後在家裡陪著老父老母那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原來就是他真正需要的。他這一生當中,曾經投資兩、三千萬,那時候的錢,到泰國去,一夜致富,一夜也被朋友全部都把它淘空了,幾次全部家產全部散盡,幾次又從平地起,起起落落好幾回,這樣的人生,到最後他終於體會到,「原來無止盡的欲求,不是真正他需要的」。 所以我們沒有學習佛法的話,這樣子的觀念大家都會覺得很正常,「我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我一生的目標不就是為了這個嗎?」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而且也有可能很多在家居士,他會認為:「我也沒有亂搞男女關係,我有我正常的家庭生活,我有必要要來修不淨觀嗎?」是不是只有出家人才需要修不淨觀呢?或許也有很多同修會覺得很奇怪,有疑問:「我們不是大乘嗎?修習大乘的菩薩,需要修習四念住嗎?有必要來修觀身不淨嗎?」要不要?要。大部分的人是還搞不清楚。一般都會有這樣的誤解,以為「四念住」是小乘的法門,跟大乘大概是沒有直接的關係。或者認為我們是修習大乘的菩薩道,可能並不一定要修習四念住這個法門。因為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四念住主要是南傳佛法,是原始佛教,小乘才需要來修習證果的,就是說你要證果,你要得阿羅漢,你就是一定要從四念住開始下手;這個意思就是,走的是小乘的解脫道的,這樣的修行人才需要修習四念住,一般的認知是這樣子的,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我們知道所謂的出家、在家的大乘菩薩,也需要修習這個法門嗎?我們首先先要來分析一下,這個法門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不淨觀到底它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對於小乘、大乘或者是自利利他來講,它到底有什麼殊勝的地方?這樣我們把這些重要的觀念都弄清楚之後,我們才能夠真正明白,不淨觀這個法門對我們修行的重要,也才能夠打從心中,真正發起願意好好深入來修學的願心。所以我們要先把這幾個重要的觀念交待清楚,這個話就要從佛陀涅槃開始講起… 我們知道佛陀涅槃之前,阿難尊者他問佛他老人家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佛陀您老人家走了,那我們末世,我們後世的弟子,應該依什麼而住呢?」就是我們應該學習,修習什麼樣的法門呢?當時佛陀的回答就是要我們「依四念住(就是四念處)而住」,就是說我們後世的眾生,尤其末法的眾生,應該學習什麼法門為主,就是四念處為主。這是佛陀在涅槃之前,對我們的叮嚀跟囑咐,所以我們要遵循佛陀的教導,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是什麼呢?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叫「四念處」。 還有,佛陀在世的時候,也經常讚歎兩種「甘露門」,所謂「甘露」的意思就是「不死的法藥」,叫做「甘露」,就是你想要了脫生死,最殊勝的兩個法門,就是兩個甘露門,一個是「念身」,一個是「念出入息」。所謂念身這個法門,就是我們現在要上的觀身不淨,我們接著介紹的就是不淨觀,這是第一個最殊勝的甘露門,我們想要解脫、了生死的話,這個法門最快,想要破除我見(這個薩迦耶見、身見),對身體的執著,或者是對「我」的執著,這個法門是最殊勝的,能夠最快速達到的。換句話說,就是你要證果,其實不淨觀它是最快的。另外一個就是念出入息,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安般(「安那般那」),也就是「數息法」。有關數息法門,我們前面學過,「小止觀」、「六妙門」大家都已經學習過了,也練習一段時間了,我們現在就要介紹第二個甘露門,就是所謂的觀身不淨。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法門?或者說為什麼佛陀這麼讚歎這個甘露門?你想要解脫的話,為什麼這個法門是最殊勝,也是最快的呢?就要知道不淨觀對治的是什麼?就是貪愛嘛! 我們知道我們之所以在三界中無量劫以來不斷地輪迴,是因為我們還在造業,我們為什麼會造業,就是因為我們還有煩惱,煩惱不外就是貪瞋癡,如果還要再歸納,就是一個「貪」,所以貪就是煩惱的根本。什麼叫做貪,什麼是貪呢?我們要認識它,才能夠知道這個法門對治的貪,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況。什麼是貪呢?就是只要我們對三界之內,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深深地染著,不論是欲界、色界,還是無色界,凡是會引發我們貪愛的東西,我們都耽著難捨。耽著難捨是什麼意思?就是耽染在其中,愛著地無法自拔,就是這個東西它有一股力量,這股擋不住的力量…我們常常會聽到人家說,搞不好我們自己都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即使做了這個事情,就算是下地獄,我也心甘情願!」明明知道這樣子做,接下來後面是無量無邊的苦果,有無量無邊的苦果等在後頭,但是我們還是心甘情願,還是要去做,那一股力量就叫做貪愛,就算是捨棄生命,甚至儘管會墮到三惡道去,明明知道會帶來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苦果,但是我們也在所不惜,那個就是貪愛種子的力量,貪愛業力習氣種子的力量。 這個大家可能在座的,是真正學習佛法的佛弟子,你很難想像,很多…我們說,眾生很怕因果,因果很怕什麼,很怕真正明白的人,他明明知道你殺盜淫妄會墮地獄,他都學過,他受五戒,他也受菩薩戒,真正看起來表面是個佛弟子,但是他碰到殺盜淫妄的事情,有利益在眼前,他不管的,他還是要做。就有同修看到,「這個明明是菩薩戒的戒子,哎呀他怎麼有外遇啊!」「他不知道嗎?」知道,但是無法自拔。他說:「哎呀我願意為你犧牲生命,就算下地獄,我也心甘情願!」受菩薩戒的戒子一樣殺生,多的是,明明戒法告訴我們是什麼,他也受了,可是他還是要這樣做。為什麼是這樣,就是這個貪愛種子的力量太大太大,他自己放縱它,沒有去對治。這個貪愛其實它是輪迴的根本。 所以我們現在就知道,為什麼我們會不斷地輪迴,一直沒辦法跳出三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貪愛這個根本煩惱,就是這一念貪來的,讓我們不斷不斷地輪迴。像我們這一世活著,不管我們這一期生命有多久,你能活到六十歲也好,四十歲也好,甚至一百二十歲也好,這個死亡是遲早一定會來的。等到死了之後,為什麼會形成中陰身?就是因為我們活著的時候,念念就是很貪著我們的身體,到死亡的時候,等到四大分散,可是我們已經非常習慣執著有一個色身,就是這一念貪愛,這個身見,貪愛這個色身,才會形成中陰身,所以中陰身就是貪愛來的,貪愛執著這個身體。因為我們活著的時候,就百般地照顧這個身體,所以即使死亡之後,還是要緊抓一個色身不放,因此就形成了中陰身。 所以中陰身是怎麼來的呢?就是貪愛來的,這一念貪愛來的。我們中陰身為什麼會去投胎?我一口氣在台灣死掉了,假設能夠再成為人的話,我可能下一秒鐘就投胎到哪裡,到美國、到非洲,再遠,只要有緣他就會去,為什麼?為什麼中陰身他會去投胎,什麼力量驅使他去投胎?還是貪愛來的,貪愛,是貪愛讓中陰身去投胎的。因為形成中陰身之後,那個貪愛的力量,會比我們生前還要強過千萬倍,就是那個欲望,貪愛的習氣的力量,男女的那個欲望,就是在中陰身的時候,那個淫欲之心,會比我們活著的時候那個淫欲心,還要強上千萬倍。所以就是那一念的貪,讓我們去投胎的,感得有緣的父母,父精、母血,還有中陰身,這樣三緣和合而投胎。 那就好像一股很強很強的吸引力,吸引這個中陰身到那個有緣的父母親那邊,然後就入胎了,所以是貪愛形成了中陰身,中陰身為什麼去投胎,又是因為貪愛才會去投胎的,一旦入胎之後,就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就是又有了這個色身,然後我們又繼續地貪著這個色身,這一期生命死掉之後,又形成中陰身,中陰身再去投胎,又有了下一期的生命,然後又繼續執著這個色身,輪迴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總結就是,輪迴怎麼來的,就是這一念貪愛來的,就是貪愛讓我們不斷地,死了之後形成中陰身,中陰身之後再去投胎,投胎之後再繼續執著這個色身,然後死了之後再形成中陰身,再去投胎,所以我們無始劫之所以會輪迴不斷,就是這麼來的。所以現在我們就知道輪迴的根本是貪愛,就是這一念的貪愛讓我們沒辦法脫離輪迴。 你說現在我們學佛修行了,我們是不是貪愛就少一點呢?那也很難講。我們是不是在修「貪」?也很難講。我們檢查看看,我們有沒有因為學佛修行,我們的貪愛一天一天在減少嗎?還是說我們的貪愛只是改變了對象,從執著世間的,改變對象,轉過來執著佛法,實際上貪愛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它有在減少嗎?這個也是很值得我們現在學佛人好好省思一番的。 我們看看,我們檢視一下,我們的念珠有多少條?水晶的、菩提子的、檀木的、沉香的,水晶還要分白水晶、紫水晶、黃水晶、粉晶,菩提子還有星月菩提子、鳳眼菩提、草菩提,還有什麼…金剛菩提,然後那個水晶還要圓的,還是有切面的,有二十四個切面,還是怎麼樣的切面,是不是,很多,太多太多。你每一條都好好給它念過嗎?可能有的買過來放在那邊都沒有碰過,也有,各式各樣的。我就見過一個修行人,他有一箱的念珠,不是這麼小箱喔,像阿嬤的那個…比這個桌子還大的大箱喔,一打開啊,什麼都有,比我們現在看得到的文物店的念珠還要多,非常多,各式各樣。你有沒有買過水晶洞?你家裡水晶洞有多少個?這個磁場好,在你念經、打坐、拜佛,這個磁場都非常好,紫水晶、黃水晶、什麼水晶,水晶洞大的、小的、一對的…。還有呢,有沒有買過打坐的洞?各位有沒有看過打坐的洞?有人把石頭裁成像一個山洞一樣,然後說我們打坐的人坐下去,它很容易幫助我們得定。各位有沒有買過禪修香,說你要打坐的時候要點特別的香,幫助我們得定,有沒有,…很多名堂。 我們有沒有因為我們學佛修行,這個貪愛在減少?看看我們平常,從念珠是最容易檢視出來的,現在流行什麼,我就一定要什麼,珊瑚的啦,還有什麼,還有人黃金的念珠都有,黃金打造的都有,現在流行什麼,我就要什麼,說人骨念珠,修密的,人家流行什麼,我就一定要一串,這個是不是在修貪啊?說那個打坐的洞,如果我有一個十幾二十萬的打坐洞,我就可以得四禪八定的話,你會不會去買?「會喔!」那這樣我們就不用修了,每個人都去,你買一個,我們輪流坐就好,是不是,所以一定不是這樣子的。還是我們現在正在修貪,可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即使我們今天已經學佛修行了,也是因為貪愛這個根本煩惱,使我們沒辦法得定,沒有辦法證果,沒有辦法開悟,沒辦法成佛,所以不是這個念珠或打坐的洞或是你點什麼樣的香,可以讓我們得定的,不是的。我們知道,「二十五前方便」就告訴我們,一定要「具五緣」,然後「呵五欲」、「棄五蓋」、「行五法」、「調五事」,就是這二十五個。 為什麼說貪愛使我們沒辦法得定呢?我們只要我們心中有不斷湧出的那個欲望,它在什麼時候最旺盛?我們觀察一下,就是在我們打坐的時候,修定的時候。因為我們平常身心太混亂了,我們沒有辦法察覺到妄想的存在,可是當我們靜坐下來,也不用久、不用長,我們每堂課後面十分鐘的練習,你就可以觀察出來,你只要靜下來,當我們身心很寧靜的時候,妄想它就不斷不斷地生起現行,貪愛的種子生起現行。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想的都是什麼?等一下幹什麼,明天要幹什麼,我的人生的計畫是什麼,我要去買什麼,我要求什麼,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貪愛。所以是貪愛讓我們沒有辦法得定,不管我們現在要的是五欲六塵的享受也好,還是名聞利養的追求也好,還是身心種種的覺受也好,這種種都是貪,所以是貪使我們的心散亂、掉舉,沒有辦法證得禪定,所以它障礙我們得定,就是因為貪。 貪欲心越強的人,散亂掉舉的心越強,就越難得定,因為它在定中一直冒出來,那個種子一直冒出來,就是在我們起心動念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打妄想。我們去分析我們所有打妄想的內容,是哪些內容?就離不開貪嘛。我們說,我想起了這個舊仇新恨湧上心頭,那也是貪啊。我曾經去打禪三的時候,打到最後,就想起二十年前我一個同事跟我借五百塊沒還,它就會冒出來,因為貪不到,所以我們舊仇新恨,這個仇恨心就會生起來,就是因為貪不到,所以這個「瞋」,到底來講,還是「貪」來的。想說「是誰對不起我啊」,「我曾經有哪件事情耿耿於懷、過不去啊」,「哪一個人對我這麼不好,我想要報復啊,想要怎麼樣整他」…等等的,想起種種的這些損惱的心,那個也是貪愛來的。所以我們分析所有的情緒到最後,總歸納一個,就是貪,所以才說貪它是我們輪迴的根本,也是障礙我們今天修定,沒辦法得定,沒有辦法成就,沒有辦法證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貪愛。 三界的貪,我們剛才講的,只要我們對三界,不管是色界、欲界還是無色界,只要心生染著,耽著在其中,樂此不疲的,那個就是貪愛。可是欲界的貪,跟色界的貪,還有無色界的貪,它還是不太一樣,有一些差別。欲界的貪,我們知道,我們在欲界,我們都是欲界的眾生,就不外是男女、飲食、睡眠,最主要的就是這三個,五欲六塵呢,就是耽著在世間的種種欲望當中,這是屬於欲界的貪。欲界的貪會比較偏重在物質方面,所以對物欲比較強的,都是屬於欲界的貪愛比較重的,比較強的。剛剛我們講,喜歡蒐集念珠啊,水晶洞啊…現在有沒有人蒐集計數器啊?指頭掛的啊,或者是掌上的,有好多種啊,金屬的或塑膠的啊,或長的、圓的、扁的、胖的,都有,奇奇怪怪的。或者是喜歡蒐集加持物的,嘎烏啊,裡面有誰的舍利子啊…或者一般人喜歡古董字畫的,還是什麼錢幣啊,集幣社,集郵啊,只要是世間所謂很珍貴的、很珍奇的一些寶物,喜歡蒐集這些,然後耽著難捨,寧願丟掉生命也要去守護這些東西的,都是屬於欲界的貪比較重的。 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去思惟,剛剛我們講,貪愛它的過患。世俗人沒有學習佛法,我們通常會以為滿足貪,我一生的生命就死而無憾,非常地豐富,所以一般人生活中,就是充滿各種各種的欲求,這個欲求達到之後,他就再另外一個欲求,還互相地來比較,來引以為傲,沾沾自喜,以為這個才是很好的生活品質,可是事實上都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剛才講,貪愛是讓我們輪迴最主要的原因,貪愛是輪迴的根本,所以貪愛只會讓我們不斷不斷地輪迴。我們看有些人他也可以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說:「世間的這些五欲六塵的欲望,我都可以放下了,可是我不能夠放下的是對靈性的追求。」所以他每天可以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得到心靈的平靜、安詳、清淨,他走的就是清淨的路線。這個就是屬於色界的貪。 他對欲界的貪已經可以慢慢地放下了,可是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一種寧靜祥和,還有清淨。所以那個愛好清淨的,還是貪,只是他偏在色界的貪。他對男女、飲食、睡眠已經沒有那麼貪著了,他可以每天過著很簡單的,沒有物欲的,就是少欲知足這樣的一個生活。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希望他能夠得到他現在要的是心靈的平靜,所以實際上他也沒有離開貪欲,只是他這個貪欲是屬於色界的貪,就是精神已經昇華到對靈性的追求,但是他還是在追求啊,還是有追求啊。只要心裡面還是「我要、我要、我要」,我要追求寧靜的生活,清淨的,這個還是貪嘛,到底還是貪。 所以只要有所求,我們說「有求皆苦」,求不到就苦啦,所以當他還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的時候,他也是很苦,所以只要有所求,都是苦的。所以我們在《大智度論》有一個偈子,我們也提過很多次,就是「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一切無樂時」,這個東西我要追求的時候,是想盡辦法,我們剛講,寧願犧牲生命都要得到手,真正讓你得到之後,你又很害怕失掉它,每天提心吊膽,怕失掉,真正有一天失掉了,那不得了,更是痛苦死了。所以我們觀察,只要有貪,這個過程,從一開始到你得到,最後真正失掉了,這一切時中,都沒有真正的快樂。 那你說不求就對了嗎?沒錯。我們說「於人無爭,於事無求」,無所求,就是我們常常講的,要看破放下,所有你都放下,萬緣放下,心裡無所求,就是「一念不生就全體現了」。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我們現在求一個清淨,那就錯了。因為自性它是本來清淨的,不是你去求來的,我們只要萬緣都放下,那個清淨的自性,它是自己就現前的,所以它不是我們求來的,不是往外求來的,所以我們今天去求,就錯了。「求」就是一種貪愛的欲望,它就是錯的。所以我們說它沒有辦法出三界的原因,就是它還是有所求。 還有些人,我們剛才講,他都可以放下了,什麼男女、飲食、睡眠,我也可以不追求靈性的生活,我也可以不追求,我也可以過著隨緣的生活,但是他還有一關過不了,就是情關過不了,對情的執著,他還沒有辦法放下。這個「情」,不管是親情也好,友情也好,還是愛情,就是那個情的執著,非常非常地嚴重。可是他可以拋下物質的享受,或者靈性的追求,他都可以放下,但是講到「情」字的時候,他這一關就是老是過不去,這就是屬於無色界的貪。無色界的貪愛就是情,像有些人父母親往生,已經幾個十年了,他只要提到父母,還是淚流滿面,這個情放不下。兄弟姊妹的親情也是,尤其我們觀察從大陸過來的退伍老兵,假設他過來是兩個兄弟過來,或者是哥哥帶一個弟弟一個妹妹過來的,那個情執也是非常重的,因為父母親不在身邊,大哥就認為長兄為父,弟弟跟妹妹的事情就是他一切要照管、要幫忙的,所以這個情執勝過他各自成家之後,兄弟姊妹的感情還是最執著的。 那這愛情就更不用講了,我們常常看到,最近也好多好多,這個跳樓的、自殺的、燒炭的,你給它看,多少是因為男女之間的愛情過不了,他就選擇自殺。所以無論是欲界的欲,色界的愛,還是無色界的情,都是屬於根本煩惱—這個貪,它都是讓我們輪迴真正的原因,就是情、欲、愛,這個情欲愛(三界的貪,分別以情欲愛來說明),只要我們還有情欲愛,就是三界的貪,我們今天即使學佛修行,都別想要跳出輪迴,因為貪欲就是輪迴的根本。所以輪迴的根本就是貪愛,一念貪就一念的輪迴。所以是什麼力量驅使我們不斷不斷輪迴,沒有辦法跳脫呢?我們現在就知道,就是這個貪愛,因此佛在《圓覺經》上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又說了,「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 所以我們就知道,世間人有在家修行,有出家修行,有修道的,有不修道的,只要還沒有轉凡成聖的,都還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由這個五欲就生出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讓我們不能了脫生死,也因為如此,使我們眾生,長夜漂流在生死的大海中,不得解脫,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現在學佛修行,很想很想跳出三界外,是不是,非常想,怎麼樣能跳出輪迴呢,從三界當中解脫出來呢?因為現在我們既然知道這個貪愛是輪迴的根本,我們現在只要斷除貪愛,就可以解脫輪迴,就可以跳出三界,要怎麼樣斷除貪愛呢?我們就可以修「不淨觀」來對治,這個效果是最好的,尤其有些人他是特別貪愛自己的色身,或者特別貪愛某一個人,他所貪愛的那個人的色身。所以不管是對自己的色身,還是對別人的色身,特別貪愛的,就修不淨觀來對治。 我們前面大概也提過「九想觀」它是怎麼修的。只要觀我們最貪愛的人,或者你最貪愛的是自己,你就觀自己或者你貪愛的人死亡之後,那個所有的變化,九想觀,還記得嗎,你就貪愛不起來了,是不是?因為那整個過程都充滿不淨,是臭穢不堪的,你對他的貪愛,對自己的貪愛,就生不起來。所以這個引發厭惡,把你貪愛的對象引發厭惡之後,你那個貪愛的種子,在你每次引發厭惡的同時,它慢慢就會被摧破,那個貪愛的種子,在你每一次生起厭惡感的時候,就摧破一次貪愛種子的力量。本來我的貪愛這麼高,我現在修不淨觀,厭惡厭惡厭惡,這個貪愛就下去下去下去,到最後終於讓這個貪愛的種子,力量越來越薄弱,越來越薄弱。就透過我們一次一次的練習,就像天秤的兩端一樣,這個貪愛本來這麼高,你用每一次的厭惡感、厭惡感、厭惡感,把它取代掉、取代掉、取代掉,最後這個貪愛種子它就越來越薄弱,到最後你終於可以克服它了,起不來了,所以不淨觀它是一個很好對治貪愛的法門。 在佛時代,你看,尤其小乘的經典,跟著佛修行的這些比丘們,不是在山邊、在林間打坐,他們修什麼,就是剛講的兩種,「不淨觀」,貪愛重的先修不淨觀,不淨觀修一修他可能就成就了,那貪愛不是很重,他就修「數息觀」,數息觀修一修,他也成就了,就這兩個法門。我們現在既然知道「三界輪迴淫為本」,佛在各種經論上開示淫欲的過患,也是非常非常地多,我們就舉《楞嚴經》第六卷當中,《楞嚴經》各位可能都有修學過了,那沒關係,我們把四種清淨明誨,有關淫戒的開示,來作為我們不淨觀來觀察淫欲的過患,來作個補充,我們看這張講義。(以下省略) ◎相關文章:引用《楞嚴經》經文說明淫欲的過患(一)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