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31 13:29:38瀏覽1354|回應1|推薦4 | |
※本文接續前一篇「五鈍使(一):貪」。本文接著說明五鈍使的「瞋」跟「癡」,下一篇將說明「慢」跟「疑」。 接下來是講「瞋」,瞋就是瞋恚、忿怒,心中不能夠充滿慈愍心。為什麼我們的慈悲心生不起來?你說我們那個同情心、慈愍心就是生不起來,各位檢查一下,你看那個新聞報導的時候,你去看,每天都是災難新聞,可是你這樣看這樣看,怎麼都沒有感覺啊,好像已經司空見慣了,跟我沒有關係,沒有感覺,為什麼?就是我們這個心,這個慈愍心、這個同情心不知道跑去哪裡了,都生不起來。也是因為我們心中還有瞋恚的種子,所以它會障礙我們的慈心生不起來。 你說什麼叫做「慈」,慈悲心的這個「慈」是什麼,慈是什麼?慈就是與樂,給與眾生快樂。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一發脾氣,你自己一生氣的時候,自己都不快樂,我們怎麼給眾生快樂。假設我手上是想要送你一朵很香很香的花,但是我手上是一大堆的牛糞,我怎麼把花拿給你,不可能。所以我們自己如果一旦瞋恚心起來的時候,我們心中是不可能有慈心的。這個也是為什麼我們看這麼多災難新聞,為什麼那個慈愍心生不起來的原因,因為我們自己的心中充滿了瞋心,它隱微地伏在那裡,你沒有察覺。 所以我們想要快速地累積功德,就是我們講席中一直在強調的,除了我們佛弟子廣修功德之外,還要先做到「無瞋」。這個無瞋非常非常地重要,因為只要你生氣的時候,心中起瞋恚心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你給它看一下是什麼樣的模樣?當下我們的身心是非常不安穩的,全身立刻是心跳加速,呼吸非常地急促,然後你去量血壓,血壓上升,然後身體變得非常非常地燥熱,心裡又氣又惱,然後非常地煩悶。煩惱生起來、瞋心生起來的時候,當下都是身心不得安穩,在這樣不得安穩的情況之下,就會對眾生起損惱的心、想要報復的心——你今天對我這麼樣不仁不義,那我怎麼樣怎麼樣給你回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所有的計畫、復仇的計畫,馬上就這樣那樣,就會開始生起來,因此就很容易造下種種的惡行,因為你開始在計劃了,你開始在計劃,意業已經在造作了,因緣成熟的時候,你馬上會發之於身跟口,所以有可能就造下種種的惡行。所以當我們身心熱惱的時候,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很容易我們說氣昏了、氣瘋了,失去理智,很容易就生起想要傷害報復的念頭,因此造下種種的惡行。 所以這個「忿」、「恨」、「惱」跟「害」,就是瞋心的一分。所以我們看很多社會上的這些傷害事件,殺人的,統統有時候就是一口氣過不去,瞋心起來之後所造下的沒辦法彌補的後果。這樣造下種種身口意惡業的結果,你說惡業一造下去,將來誰受報,誰啊?自己,對不對,自己造當然自己會受報。所以瞋心來的時候,因為瞋心所造下來的身口意的惡業成熟之後,將來苦報就來了。所以我們今天不想苦,除非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然後從心中根本去斷除瞋心。所以我們想想自己一輩子這樣修行以來,你回想看看我們的障礙是怎麼來的,我們所有的障礙、所有的逆境,讓你刻骨銘心的逆境,它是怎麼來的?都是我們瞋心來的,所以在《華嚴經》上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真的是一百個障礙,一百個障礙還是濃縮講的,其實是上千上萬無可數。 為什麼這樣講?這句話大家背得很熟,它背後的道理是怎麼樣的?它是一切的障礙都是我們這一念的瞋恚心來的,我們自己感召來的,因為我們心中瞋心一起來,我們惡業的種子它就會現行,馬上就招感…我們說,我們過去所做的,生生世世所栽培、造作的種子,好好壞壞在我們的八識田裡面,大家如果沒有特別修行的話,都是一半一半,好好壞壞,沒有特別去對治我們身口意的話,每一個人,不是大好大壞的人的話,通常都是好壞的種子參半,都有。你現在一生氣的時候,馬上把你八識田裡面惡業的種子,把它起現行,惡業種子起現行之後,它馬上招感惡的因緣先成熟,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說我怎麼這麼倒楣,什麼倒楣的事情都輪到我,為什麼?你就要回去檢討檢討,我們這個壞脾氣是不是比人家熾盛? 什麼事情不合你意,你馬上就是要拍桌子要翻臉,瞋心的種子它會招感惡業,讓你惡業的種子先成熟,所以再怎麼樣的逆境來的時候,或者怎麼樣的現況讓你不滿意,你都要明白,你最好最好還是忍下來。這個「忍」是你明白道理之後,把它消融掉,把它轉掉,而不是忍得很勉強,然後忍到最後心都痛,因為勉強嘛,壓抑的結果,它改天再爆的時候,會加利息,這個不是我們說的現在要你忍下來,不是強迫自己忍下來。你一定要知道,現在我遇到的違緣,一切環境也好,人事物也好,不合我意,你今天是要生氣、跺腳、罵人,連三字經都罵出來,來洩恨呢?還是你轉個念,知道這個瞋心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你瞋心一發出來,其實對方都收到,都收到。你傷害對方,你自己傷害更大,為什麼?因為我剛剛已經跟你講了,你這個血壓升高,多少人啊… 有一個司儀,在告別式裡面當司儀的一位朋友,他說有一次他去工作的時候,一到…看到這個亡者那麼年輕,非常年輕,他就問…好奇就問說:「這個當事人他是怎麼回事,往生者是怎麼回事?」他說:「四十出頭,海內外的企業、分支機構一大堆,錢啊、財產無數,不知道多少億啊?」「為什麼這麼早就往生?是生病嗎?」他說:「不是。」「那是怎麼回事?」「就是有一天接電話,一個海外的機構打電話給他,跟他報告情況,講講講,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他就破口大罵,罵了幾句,然後就停在那邊,就這樣走了,就這樣走了。」氣死了,氣死,自己活活氣死。你去死,別人好好。所以真的要了解 你是出這一口氣重要呢,還是讓你的惡業起現行,你在那邊苦巴巴,還是乾脆把命送掉? 所以我們明白道理就知道,我今天再大再大的事情,你一生起瞋恚心,是真的讓自己身心受損,然後惡業在後頭等你,是非常非常不智的,聰明人絕對不做這種事情,尤其我們現在是念佛的修行人,對這個瞋心,一定要對治。你說在臨命終的時候,你一念瞋心,到哪裡去啊?我一天十萬聲佛號,我做多少功德,都可以記在牆壁,可是你臨終的時候,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起瞋心,跟瞋恚心相應,你是到哪裡去…對,都要很清楚的。也是說,我們所有的障礙,也是因為這個瞋恚心來的,因為好不容易累積的一點點功德,就因為這一念瞋心,我們說「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統統把它燒掉。你不要說我常常在行善啊,我做多少善事啊,那個收據一大疊可以裝成冊了,十幾冊,累積功德,可是為什麼我這麼不順?做什麼都不順,生意不順、事業不順、家庭不順,為什麼我障礙這麼多、這麼大?可能都是因為我們的瞋恚心還沒有斷除的關係,經常在發脾氣,大大小小,所以火燒功德林,會把我們好不容易累積的一些功德,全部燒個精光。 所以就看我們火燒功德林的速度快呢,還是你累積功德的速度快,火燒快還是你累積得快,來決定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你日常生活中是順還是不順,是順境多還是逆境多。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要常常懺悔我們自己還有瞋恚的種子,心中還這麼多憤憤不平的事情,都是因為…不是別人來惹我們,都是我自己心中還有瞋心的種子,要好好地懺悔自己瞋恚的習氣還這麼重,懺悔自己還沒有真正地發菩提心,所以都不是別人的問題。很多人生氣都說:「因為你不乖,媽媽說你不乖,你惹我生氣,所以我生氣,都是你不乖。」先生不乖,兒子不乖惹我生氣。不對的!瞋恚心都是因為我們自己八識裡面還有瞋心的種子,不然外面怎麼惹你,你都不會…不會有問題的。 那這個瞋恚心才能夠…我們常常這樣地想,這樣地懺悔,都不是別人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這個瞋恚心才能夠慢慢被調伏。你有正視到自己的問題,你才會想辦法去對治,如果你還是脾氣那麼大,還是覺得自己有理,什麼事都你自己對,那這個問題就更大了。所以這個菩提心、忍辱的功德能夠被成就,都是要我們心中的瞋恚心要去除才有辦法。這個是「瞋」。 那什麼是「癡」呢?癡就是對一切的事理不明白、不了解,這個叫做「癡」,等於就是說沒有佛法的正知正見,也沒有清淨的智慧的意思,叫做「癡」。你只要能夠明白一切的事理,你就自然沒有愚癡,境界來的時候,你就不會迷惑顛倒,然後你會有佛法的正知見,有佛法的智慧,來抉擇什麼是正行,什麼不是正行,這樣子才可能很正確地來修行一切的善法,來斷一切的惡法。 所以我們常常說,行善也要有智慧,智慧就是從「無癡」來的。我們不但要有正知正見,面對一切的事理明白,一切的現象界是事,現象界你就要知道它是生滅無常的,我們不會著在任何的境界上面,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你都知道它是生滅無常的,所以任何的境界現前,你都不會迷惑顛倒,因為我們對這個事已經做到無癡,那才能做得到。對一切的理,你也知道,理是指空性的智慧,剛才是講事相上的差別,事相上是千差萬別,但是你不會迷惑,因為它都是生滅無常的。當下你也可以觀空,這個空性的智慧就是屬於理體的部分。我們說從事相界裡面就可以直接看到本體界,所以你是在事相的當下,去明白那個空性的道理,去入那個理法界,所以有事法界、有理法界,這個事就是指現象界。透過現象界你去明白空性的道理,入到這個理法界,能夠做到所謂這邊講的無癡。 這個無貪、無瞋、無癡,在小乘來講,就是所謂的「三善根」。所謂「善根」就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為它能夠生起一切的善法,所以叫做「善根」。所以證到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我們剛講他一定是無貪、無瞋、無癡這三善根,所以他能夠圓滿一切的功德,因為一切的善都是從這三個善法、這個根本生出來的,所以叫做三善根,它是可以趨向解脫的,小乘講的就是講自己的解脫。大乘來說,無貪它就可以做到布施、持戒的功德;你如果能夠無瞋,它就可以成就忍辱的功德;這邊講的,如果你能做到無癡的話,我們就可以成就大乘的般若智慧的功德。所以不論大乘也好、小乘也好,無貪、無瞋、無癡都是非常非常地重要,所以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就依於這樣的根本,我們才能夠圓滿一切的功德善法。這個是「癡」。 ◎下一篇:「五鈍使(三):慢、疑」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