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7 00:20:21瀏覽984|回應0|推薦18 | |
五代(西元 907~979年) 北宋(西元 960~1127年) 南宋(西元1127~1279年) 元(西元1271~1368年) 明(西元1368~1644年) 清(西元1616~1912年) 1860年9月22日,咸豐及後來被任命為顧命八大臣為核心的“承德集團”逃到熱河行宮。 27歲的恭親王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善後,有了這段和洋人接觸的經驗及1861年辛酉政變的成功,使他成為滿清1861~1884年洋務運動的領導人-----他沒被道光立為皇帝,反而成就了在歷史上高於咸豐皇帝的歷史評價。
恭親王奕訢照片 1840年,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的五口通商,依然只能和地方官員交涉,如葉名琛者就是"扯皮"拒不落實條約的規範----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就只能使用武力進行溝通,在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中明定"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分詣大清、大英兩國京師。",還是不履行; 1860年,攻進北京,額爾金伯爵(rd Elgin)下令掠奪並燒了圓明園,終於不得不接受。到1860年經過兩次”眾不敵寡”的鴉片戰爭失敗及”華洋會剿太平天國”的經驗,”感覺”到西洋兵器的精良,滿清的有識之士們經由”初次接觸的膚淺認識”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進行改革。 1861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英、法北京條約接受各國在京設立使館後,滿清必須承認世界各國相互間交往的平等地位的新生事物。
(I.E. 這個額爾金伯爵(rd Elgin)有”竊盜前科”---他在 1801~1803年間,將雅典帕德嫩神廟(The Parthenon)殘存的雕刻最精美的部分搬至英國,後被大英博物館收購常年展出。) 滿清中央行政組織上的改革,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啟動。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掌管全新所有"洋務的業務",就必然的成為"改革開放運動"的中心,所掌管"包山包海"的工作有 : · 與各國交往的事物---現今外交部的職掌; · 教育,1862年成立同文館,先是培養英、法、俄、德四個外語通譯人員,後來隨著"改革開放運動"的深化,增加算學、天文、化學、地質學、格致(物理)、醫學、生理、外國歷史、地理、萬國公法等人員的培育;但,因沒有廢除”八股科舉制度”,招生困難;直到1905人廢除科舉後,西式的教育制度才能夠發展!! · 海關,因沒有人懂得如何運作,聘請英國人當海關的首長,稱“總稅務司”。徵收沿海沿江口岸和沿邊商埠,所有對外貿易的稅收。八國聯軍後辛丑合約的庚子賠款就是用關稅作抵押借款賠償給各參戰國的; · 與"船堅炮利"有關的項目----兵艦火砲的購買及人員的訓練; · 礦產的開發、電報線的架設、鐵路的修建、各種實業的開辦; · 1885年10月13日,中法戰爭後,設立海軍衙門統一全國海軍的行政管理,醇賢親王奕譞為總理,李鴻章等人為會辦----1886年,將鐵路事宜劃歸海軍衙門處理。(I.E. 恭親王奕訢因戰敗,被免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的職務) 在當時的情況,滿清全國只”感覺”到洋人的”船堅砲利”,當時的”有識之士”: · 魏源(1794~1857年):“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 李鴻章(1823-1901年):“查西洋諸國,以火器為長技,欲求制馭之方,必須盡其所長,方足以奪其恃。” 1865年,當時的地方大臣曾國藩、李鴻章就開辦了江南製造總局,由生產槍炮彈藥開始,到1868年逐步發展成為修造船艦、煉鋼煉鐵、機械的實體製造企業----很不容易的起步,要比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外開放”難度大得多!! 當時滿情朝廷的決策面臨”意識形態”的掣肘,反對當時電報及火車運輸的”新生事物”而錯失了跟上第二波工業革命的腳步---台灣現在”因無知而恐懼反對核能的狀況”是非常類似的。 ***********
Free counters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