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大分流還是大趨同?(In the grip of a great convergence)
2011/01/24 07:11:32瀏覽1352|回應0|推薦24

英國《金融時報》這篇報導---可當作一個引線,去探討許多面向的宏觀議題

1981埃里克瓊斯Eric Jones1936921~)寫了一本歐洲的奇蹟”(The European Miracle: Environments, Economie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 and Asia)----探討歐洲由中世記後突然的躍起一路向前超越了伊斯蘭中國,進而控制全世界,這段歷史發展趨勢,引申出“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的概念來說明為什麼歐洲能夠脫穎出。

十九世紀後歐洲的成長非歐洲地區的停滯比較示意圖

十九世紀後歐洲的成長非歐洲地區的停滯比較示意圖

最早碰觸這個題目的是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1905年出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雖然,後續的著作的立論基礎都不能超越,但還是值得當作補充材料讀一讀!!

就在歐洲的奇蹟出書前不久---1978---中國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上路了,曾幾何時,所描述的情況逆轉了---歐洲的成長停滯了日本領頭帶著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總2.1億人快速的成長,再接續中國印度快速的成長就不得了了,有25人口,約佔全世界37%的份額,趨勢正在發展中,量變而質變的影響深遠,引領世界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至於第二個命題 大趨同”(great convergence),對於趨同的定義是模糊的,然後,文章就在不清不楚的清況下衍生---就顯得混亂了!!  不過,自從傳說中的通天塔(The Tower of Babel)崩塌了,人類的語言分歧了,隨之而來的是文化的變化,宗教的變異,但人類總是不忘,特別是中國人喜歡”統一”---無論使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建立大同的理想”……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這樣的世界會到來嗎?  盼望著!!

20110110 07:10 AM

英國《金融時報》 馬丁•沃爾夫 報導

收入趨同增長趨異——這正是當前時代的經濟現實。 

我們正在見證19世紀及20世紀初收入分化時代的逆轉  在那個時代,相對於其它地區的人們,西歐及其最成功的前殖民地的人們實現了巨大的經濟優勢。如今,這種優勢逆轉的速度比出現時更快。這種情況無可避免,也是可取的。但它也為全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位於爾灣的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在一本頗具影響力的書中,提到了中國和西方之間的“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他指出,這些分流出現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這種說法存在爭議:已故的統計研究大師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辯稱,到1820英國和美國的人均產出已分別是中國的三倍和兩倍(見圖表)。然而,隨後的差距無疑要大得多。到了20世紀中葉,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和印度的實際人均收入分別降至美國的5%7%。此外,這種情況直到1980年都沒有什麼變化

曾經是全球科技中心的這些國家已遠遠落在了後面。如今這種分化正在逆轉。這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事實。

根據麥迪森的資料,1980年至2008年間中國美國人均產值之比6%22%,而印度美國的比值則從5%升至10%

根據大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經濟資料總庫”的資料(估算基礎略有不同),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2009年,中國與美國的人均產值之比從3%升至19%,印度則從3%升至7%。這些對比不那麼穩定,但相對改變的方向則是明確的

在二戰結束後的年代裡,西方發達經濟體生產率的迅速趨同並非沒有先例。日本一馬當先,緊隨其後的是韓國和東亞三小龍——香港、新加坡和臺灣。日本在19世紀就已開始了工業化進程,並取得了顯著成功。在二戰戰敗後日本重新起步時的人均產值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左右(大約相當於中國目前的水準),而上世紀70年初則達到了70%。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1990,這一比例達到了90%的峰值水準,隨後再度下降。韓國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時,人均產值是美國的10%,而在1997年則達到了50%2009年為64%

這一次,前所未有的並非趨同性而在於規模假若中國遵循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發展路徑,那它仍將有20年的高速增長,到2030人均產值將達到美國的70%左右。到那時,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接近美國的三倍超過美國和西歐的總和印度則落後得更遠一些。按照最近的增長率,到2030年,印度經濟規模將達到美國的80%左右,但其人均GDP仍將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

相對于美國當時的水準,中國目前相當於1950年的日本。但以絕對值計算,其人均產值則要高得多,因為美國經濟自身增長了三倍。今天,中國實際人均GDP大約相當於日本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水準,相當於韓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水準。印度目前相當於日本上世紀50年代和韓國上世紀70年代初的水準。

簡言之,目前成功的新興經濟體與高收入經濟體之間增長率的分化,反映了它們之間的收入趨同速度。這種增長的分化令人吃驚。美聯儲(Fed)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去年11月份的一次重要演講中指出,2010年第二季度新興經濟體實際總產值2005年初增長41%中國增長了70%,而印度增長了55%左右。但在發達經濟體,實際產值僅增長了5%。對新興經濟體而言,“大衰退”轉瞬即逝;而對高收入國家而言,則是一場災難。

大趨同”是一場改變世界的事件。現在,西方人口占全球的11%——西方的定義西歐及其“殖民旁支國家”: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但中國印度人口占全球的37%西方陣營當前的地位將難以為繼。這是“大分流的結果。而它將以“大趨同告終

這種說法假定趨同本身將會持續下去,或許不一定是以近來的速度。

對於懷疑這一點的人最佳回應是為什麼不會呢

強大的市場技術力量讓積累的知識在全球傳播。沒有人懷疑,中國人和印度人有能力運用它。他們與西方人一樣具有企業家精神和發奮圖強。由於相對較為貧窮,他們無疑更具有企業家精神,也更發奮圖強。

直到最近,政治社會政策方面的障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數十年來情況並非如此。這種情況為何會再度出現

誠然,要想推進增長,就需要實施許多改革,但增長本身有可能推動社會和政治向著所需的方向轉變

不錯,中國印度人均產值或許無法超過美國日本也沒能超過

但它們今天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它們為何無法達到(比如說)美國一半的生產率水準?這相當於葡萄牙的水準。中國能達到葡萄牙的水準嗎肯定能

當然,其間有可能受到災難的干擾。但引人注目的是,即便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和若干次經濟衰退,也僅僅是暫時打斷了較早工業化國家的崛起。如果我們不考慮核戰爭的因素,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新興大國的崛起——不過很可能會延遲。

中國印度的規模,足以在保護主義盛行的情況下通過國內市場推動增長。實際上,他們的規模大到了足以推動其它新興國家的增長

在過去的幾百年裡,曾經處在週邊的歐洲、以及之後的美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核心。現在那些曾被擠到週邊的經濟體正重新成為核心。這種情況正在改變著整個世界。我將在下周專欄裡,探討這對我們所有人而言意味著什麼的問題。

*《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普林斯頓出版社,2000年出版

譯者/君悅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482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