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要被經濟謬論誤導
2009/11/07 06:51:02瀏覽757|回應0|推薦20

最近去世的錢學森,曾經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社會氛圍下,運用他的科學知識對太陽能的利用率七折八扣後計算出一個極限的產量---”平均畝產量是3.9萬斤”---毛澤東 : 是看過他的文章,才相信畝產萬斤是可能的!!  錢學森不敢為人有多大膽極限背書!!

樹長不上天,這是自然法則----我們經濟的成長有沒有極限? 

我們不知宇宙極限,也不知不受控人類貪婪極限

所有的經濟理論,除了定性都還要有定量的數學統計的模型;目前為止,人類心理是沒有方法定量的,人類的貪婪也是無法定量的。

維持生命需求是根本的,彈性很小的,這種需求使用價值

倘若這種根本的需求物質的性質和時間一樣---不能儲存不能移轉---那麼,使用價值就不可能轉換為使用價格  價值價格就會在市場中如同質量重量在地球重力場中是ㄧ致的。

維持生命需求已被滿足的區域,需求已經質變生活需求  實體物質的生產物流分配比起現今世界以接近光速傳遞的市場訊息很侷限的!!  我們可以衍生推廣所謂的新摩爾定律 (More-than-Moore)到所有的消費性的商品”----因為生活需求是被快速傳遞的市場訊息創造刺激出來的。  這種需求的制約因子正是家庭銀行許多公司糟糕的資產負債表”---世界的經濟活動正在進行由奢入儉的基礎結構調整!!

*****************

作者: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德蒙•菲爾普斯

 

2009-11-06

理論鬥爭絲毫不少於圍繞政策選擇的鬥爭。  在這個戰場上,兩種大錯特錯的理論正在驅逐正確的理論。

在宏觀領域內部被遺忘殆盡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從外部找到了新的代言人。  他們認為無論是應對由何種原因導致的衰退各類財政刺激都是有效的  他們的策略是打敗唯一的勁敵——新古典主義者,方法是嘲弄對方所持的觀點:就業低迷必然導致勞動力供應萎縮。

新古典主義的均衡理論(一些宏觀經濟學家已對該理論產生了懷疑)也找到了新的信奉者。  他們認為若不考慮糟糕的政策舉措那麼衰退——乃至“大衰退”——都是隨機市場事件引起的並通過市場調整得到糾正  需求刺激毫無用處因為根本不存在系統性的需求短缺

這些代言人看來對一百年來宏觀經濟學領域的一些理論觀點知之甚少。  “凱恩斯主義者”似乎並未研究過凱恩斯(Keynes),而新古典主義者或者誤讀、或者根本不讀哈耶克(Hayek)  難怪謬論叢生。

凱恩斯主義者的謬誤在於他們的理論前提:一切衰退,不論何時發生,都完全是“協調問題”的結果——錯誤預期導致需求不足。  幾十年前我就做過預期效應的模型,知道預期會產生種種影響。  我同意,過去企業似乎會低估處於下坡路的競爭對手的減產和降價舉措  這種過度的樂觀預示著,對商品和勞動力的需求會出現不足。  因此,那時的任何刺激手段都可能產生凱恩斯效應。  但如今,這種樂觀無疑已從經濟體系中消失。  刺激消費者需求或者政府需求,勢必會推動利率上升資產價格下降其幅度可能足以導致減少的就業多於增加的就業

新古典主義者的謬誤在於他們的如下信條:總就業雖然會受到種種衝擊的影響,但可以說始終都在朝著某一正常水準回歸。  按照這種觀點,就業不會因任何特定需求的變化而改變。  如果聽到消費者手頭吃緊,他們會說,市場會以降低利率做出回應,直至投資彌補了這一缺口。  如果聽到企業投資顯得疲軟、而且無法從新一輪房地產熱潮中得到支撐,他們會說,實際匯率的下跌將會帶動淨出口增加,從而填補缺口。  他們不懂得,在開放型經濟中利率不可能大幅度下跌;而匯率下降會對產出供給產生收縮效應這可能會破壞進出口需求效應引發的擴張

這些謬論使分析師們產生了一種錯覺:不管怎樣,全面復蘇就在前方——得益於政府支出或者自我糾正的市場力量。 

依我看來家庭銀行許多公司糟糕的資產負債表正預示著一輪長久的結構性衰退”。 

就業將會復蘇,或快或慢,只要投資需求能夠帶動就業增加。  考慮到增稅(以支撐政府的支出)的就業效應,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是否還能否帶來幫助?  這存在著高度的不確定性。

最深刻的謬論是一種新思想:銀行不當的激勵機制導致了房地產泡沫,這個泡沫在破裂時,從根基上動搖了經濟。  所有人都會贊同,增加放貸和擴大建設遇到了一個尷尬的事實,即當生產加快時,成本就會上升。  由於這個緣故,價格趨於上漲。  但這一分析解釋不了房價連續4年的急劇上漲,其漲幅超過了60%  要解釋房價之所以如此大幅上漲,我們必須認識到,預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投機者似乎預期房子會漲到天價,這推動房價開始上漲;之後,由於投機者認為房價將逼近當初的預期,房價繼續攀升。  銀行則認為作為抵押物的房子會越來越值錢,因此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  從這個角度來看,投機引發了危機。  不當的激勵機制既不是危機發生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其必要條件。  泡沫的出現要比不當的獎金早得多。  這場危機也可以發生在一個上世紀50年代式的金融業中。  這場危機的教訓(雖然人們尚未領會)是,市場中不存在魔力:相對於某個著名並得到認可的模型而言,支撐資產價格的預期不可能是理性的”,因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模型。

這兩個陣營都不會贏。  他們這場偽辯論最嚴重的錯誤是,他們的膚淺和機械性——新古典主義像鐘錶一樣機械,而凱恩斯主義就像水力學——令政策制定者誤入歧途,沒有去探討有關美國和英國經濟活力的根本性問題。  由於耽於凱恩斯主義理論和新古典主義理論,經濟學付出了可怕的代價。  如今,這些毫無新意、完全站不住腳的觀點所發出的蠱惑之辭,正在誤導著政策制定者。

本文作者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資本主義和社會中心(Center on Capitalism and Society)主任,著有《結構性衰退》(Structural Slumps)一書(1994年出版)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347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