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1 04:49:58瀏覽915|回應1|推薦19 | |
收縮力量在減退,但今後的復蘇將是疲弱的 風險下降但依然偏於下行。 前景面臨的風險依然偏於下行,儘管尾部風險顯著下降。 在先進經濟體,失業上升以及喪失對金融部門穩定的信心(可能是由於比預期規模更大的企業破產風潮)可能再次對資產價格造成下行壓力,並可能導致通貨緊縮。 另外,由於越來越懷疑一些國家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債券收益率可能面臨更大的上行壓力,這將對住房市場的復蘇造成不利影響。 住房價格是另一個風險,可能損害對銀行資本基礎的信心。同時,一些新興經濟體對金融壓力加劇依然十分脆弱,這可能給先進經濟體帶來回饋效應。 更一般而言,如果失業增加和社會不滿促使政府實行貿易和金融限制,逆轉對其他部門的改革,那麼信心和生產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然而,也存在一些上行風險,包括風險回避程度比預期下降幅度更大,以及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內需形勢更強。 強有力的政策實施對於持久復蘇仍是關鍵。 儘管各項政策在處理危機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但還需日益將重點從提供短期支持轉到為恢復強勁的中期增長奠定基礎。 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促進更強的潛在產出增長(特別是在先進經濟體)和重新平衡全球需求。 金融、貨幣、財政和結構政策在這方面都應發揮作用。 金融政策 壓倒一切的政策重點仍然是恢復金融部門健康。 儘管在恢復銀行清償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尚不足以停止去杠杆化過程。 因此,以多邊一致的方式繼續努力恢復金融部門健康,將是金融狀況近期改善的持久性和實際經濟復蘇力度的關鍵決定因素。 在美國,為了使金融部門的基礎更加穩固,解決不良資產仍是一項關鍵的優先任務。 儘管美國許多大型銀行目前又能籌措私人資本,並且在一些情況下還能償還政府資本,但銀行部門仍然存在重大下行風險。 在歐盟和其他地區,當局正通過開展壓力測試積極評估銀行體系穩健性。 儘管已經取得良好進展,但實現可信的注資並在必要時對金融機構進行重組或清理依然是重中之重。 強有力地、適當透明地採取這些步驟將幫助重新建立信心和重新加速信貸增長。 總體而言,支持金融體系的短期措施需與增強激勵和改善市場紀律的長期目標相一致。 在後一方面取得的進展將決定金融部門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發揮向競爭項目分配儲蓄、從而維持生產率增長的作用。 貨幣和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應繼續提供支持,直到增長恢復,通貨緊縮風險消退。 應探索下調政策利率的剩餘空間,同時應繼續探索支持信貸流動的非常規政策措施。 還應謹慎制定和解釋取消特別常規和非常規貨幣政策支持的退出戰略,以減輕對通貨膨脹的擔心。 此外,制定有關工具,促進中央銀行大幅擴張的資產負債表的平穩調整,也將是有益的。 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加劇,突出表明需要加強中期財政政策框架。 儘管財政政策在2010年之前應繼續提供支持,但應制定計畫重建財政平衡並確保穩固地重新確立增長後的可持續債務路徑。 有關改革應著眼于加強財政規則和機構,並減少未來養老金和醫療保健負債的積累。 根據預期壽命提高退休年齡,並通過提高效率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在這些方面的承諾有助於實現後一項目標。 在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在支援需求的必要性與加速資本外流和損害財政可持續性的風險之間尋求平衡。 為此,在基礎通貨膨脹壓力緩解的經濟體,中央銀行應謹慎地下調政策利率,以避免匯率無序調整和大規模資本外流。 新興經濟體也需要評估其銀行體系的穩健性,特別是出口收入急劇下降和喪失外部融資使公司部門的重要部分面臨壓力的那些經濟體。 重新平衡全球需求 展望明年之後的情況,從供給方面看,危機可能降低了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產出。 投資下降和大範圍破產降低了潛在產出水準,可能也降低了潛在產出增長率。 此外,隨著工人喪失市場聯繫,週期性失業的增加可能轉化為更高的結構性失業。 在需求方面,公共需求將必須減退,私人需求必須增加。 美國等近年有大量經常帳戶逆差的國家可能需要從內部需求轉向外部需求。 這意味著,具有大量經常帳戶順差的國家可能需要實行相反的轉向。 這些供給和需求方面的變化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2010年之後的復蘇,取決於許多因素。 但至關重要的是,成功實施政策,重建對先進經濟體金融部門的信心,以及支持具有大量經常帳戶順差的新興經濟體的私人消費 在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在支援需求的必要性與加速資本外流和損害財政可持續性的風險之間尋求平衡。 為此,在基礎通貨膨脹壓力緩解的經濟體,中央銀行應謹慎地下調政策利率,以避免匯率無序調整和大規模資本外流。 新興經濟體也需要評估其銀行體系的穩健性,特別是出口收入急劇下降和喪失外部融資使公司部門的重要部分面臨壓力的那些經濟體。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