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九世紀---亞州大陸探勘(九中)
2010/10/12 08:16:00瀏覽1312|回應1|推薦17

中亞困難天然的地形阻隔不了必需要的移動,大草原是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自古來就是以家族(I.E.舊約就是”家譜的歷史)部落的形式生存在這地廣人稀的空間裡 

由古至今有信史以來在這個廣闊的區域先後建立了許多大帝國 :

公元前六世紀波斯(The achaemenid empire)就攻佔過埃及,數次進逼希臘城邦

公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帝國統治區域示意圖

公元前四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C)馬其頓方陣(The Macedonian phalanx)的新戰術攻佔埃及波斯印度河流域,再次建構橫跨歐的大帝國,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去世帝國裂解為 :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割據勢力示意圖

---埃及的托勒密王國(the Ptolemaic kingdom);

---地中海的安提柯王朝(The Antigonid dynasty);

---小亞西亞的帕加馬王國(Kingdom of Pergamon);

---中東的塞琉古帝國(The Seleucid dynasty);

---中亞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The Greco-Bactrian Kingdom)---這是中國史書有記載的張騫出使西域的大夏,要特別注意這個王朝的希臘文化對印度佛教的藝術有重大的影響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元220~589)三百多年的時期中,這個區域佛教是很興盛的出現在中國史書的昭武九姓就是在這個區域的粟特(Sogdiana)---直到七世紀(唐朝)回教興起並征服了這個區域,曾經興盛了近千年佛教才逐步的式微

因為當時中原北朝的王室支持佛教---佛教就是在這個時期經由胡人湧入而深入到中原北方的民間,再逐步南傳,各種大型石刻佛雕的建設將中國民間由北到南帶入了鐵器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北方的佛雕比南方多的根本原因!!

(I.E.中國使用鐵器的考古數量證據顯示是由西而東,由北向南;年代的證據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鐵製品逐漸地增加---中原掌握冶鐵的技術比中亞晚了近兩千年)  

一千八百年前沒有接觸佛教文化中原地區繪畫歌唱雕刻馬王堆的形式---必須要承認是佛教文化啟發並豐富了中華文化的藝術---是廣義的中華文化的第一次蛻變

四百一十年前中國沒有接觸基督教文化,那麼就不會有現在繪畫歌唱雕刻的形式---應該要承認是基督教文化啟發並豐富了現今的中華文化藝術,而這一次更重要的是引入認識客觀存在事物的方法,引導走出王陽明所謂格物致知的迷宮---是廣義的中華文化的第二次蛻變

阿拉伯帝國擴張示意圖

阿拉伯帝國擴張示意圖

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Caliphate622~1368),回教文明成為中亞地區的主流文化,但是,波斯中亞地區的民間信仰和風俗以及希臘通俗化的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也融入了形成了一個蘇菲(Sufism)派別   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3)興起後,並不是對伊斯蘭教義那麼嚴格的遵守,而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蘇菲派在鄂圖曼帝國統治區發展迅速

在二十世紀,瓦哈比教派(The Wahhabis)沙烏地家族(Al-Saud)一百多年的合作成功的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王國後憑藉國家政權石油經濟實力,出資修建清真寺和經堂,大批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傳教士在中亞各地講經教學,信徒大增,瓦哈比教派在中亞地區的勢力急速擴張信念上是和瓦哈比教派相近似的奉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塔利班神學士,與沙烏地阿拉伯皇家關係深厚的賓拉登勢力在阿富汗合流,鼓動中亞聖戰方式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宗教國家。    

這股趨勢在中亞的發展勢不可擋---這是由思想成為信仰進而建立組織產生力量化為實踐的行動,這是宗教的聖戰是一種長期的人民戰爭(People's War)---蘇聯在阿富汗敗走了;美國以反恐之名介入,若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政權想要以商業戰爭”( commerical war)的意涵對抗人民戰爭必然將步其失敗的後塵,宗教戰爭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蒙古帝國(The Mongol Empire)最大疆域圖

公元十三世紀成吉思汗蒙古帝國(The Mongol Empire1206~1368);回顧蒙古的興衰---到如今許多人還服膺固有疆土的虛無概念---何謂”?

客觀的存在及主觀的自由意志的意涵中充分且必要兩個基本元素主觀的自由意志是有個體範圍的限制,就侷限了無常性”---這絕不是的意涵,那麼,何謂固有”?

這是虛無的概念---虛無中打轉,就如同驅鬼造神就只能是自欺欺人”!!  

"疆土"的要素性質是"現實的" 及"統領的"---往往虛無”的概念最具"煽動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4491572

 回應文章

Ruth (曉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anks
2010/10/16 12:58
Thanks for the new map....and  remarks.
Tomas(TomasTso) 於 2010-10-17 11:58 回覆:
You ar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