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九世紀---疾病預防及鐵路(八)
2010/09/30 02:04:06瀏覽1159|回應0|推薦18

Ø  19世紀人體解剖學的了解預防疾病發生醫藥研究進展是西方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經由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也推廣這些進展,隨後也促成全世界人口的增長。 

伊格納茨塞梅爾魏斯(Ignac Semmelweis)像

伊格納茨塞梅爾魏斯(Ignac Semmelweis)

1847,匈牙利的醫生伊格納茨塞梅爾魏斯(Ignac Semmelweis; July 1, 181871~ August 13, 1865813)發現在醫院分娩比在家中由助產士協助生產的母親有較高的產褥熱(puerperal fever)的發病率,他懷疑是醫生由其他病人傳染的---注意 : 那時對微生物(microorganisms)理解是模糊的,沒有因微生物致病的觀念---他教導學生必須在接觸病人前用漂白水(chlorinated lime solution)洗手的方法,有效的降低產褥熱的發生率,拯救了許多分娩的母親;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像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227~ 1895928)1859的實驗中證明發酵微生物的作用,否定了自發生命(spontaneously appeared)的認知。他的實驗支持了細菌致病學說(the germ theory of disease) 

李斯特( Joseph Lister)像

李斯特( Joseph Lister)

約瑟夫·李斯特( Joseph Lister; 18274251912210)1867發表論文論述利用石炭酸(carbolic acid)溶液擦洗傷口,明顯降低了壞疽(gangrene)的發生率。並推廣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器具及防止感染外科手術(antiseptic surgery)方法。    這些發展,擴張了生活衛生的觀念醫療消毒的應用實踐,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去世的年紀。   19世紀歐洲的人口約由兩億增長到四億  

Ø  1820年,英國最早建立了40公里長的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The Stockton and Darlington Railway)開始營運後,世界各地都相繼廣泛的建構鐵路(railroads)系統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雕像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雕像

普魯士(Prussia)1815年組成的德意志邦聯(The German Confederation)中取得和奧地利帝國(The Austrian Empire)相若的領導地位 1818,在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 ; 17898618461130)鼓吹下組成德意志關稅同盟(German Customs Union)而且大力宣導在德意志關稅同盟境內建立鐵路系統

1834關稅同盟的擴張,除了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所有邦國都加入了,因為原物料及貨物運輸的需求,開始了鐵路系統的興建---1860年代鐵路的總里程數超過了一萬一千公里---使德意志關稅同盟中各聯邦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也為日後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41~1898730)統一德意志聯邦建立德意志帝國奠定了基礎

鐵路,提供了陸路運輸的重大進步,改變了人們生活及貨物運輸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加快了各國的城市化(urbanization)進展。

19世紀,世界各地產生了許多人口數超過百萬的城市。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London)也是世界的首都,長時期的穩居世界的最大的城市 (largest city)的地位

公元1800年,人口數超過百萬的都市---只有北京---一百一十萬人

公元1825年人口數超過百萬的都市---只有北京(一百三十五萬人)倫敦(一百三十萬人) 此後,北京人口數就不能再提高了

倫敦人口數持續的成長 :

---1841年的一百九十四萬八千人;

---1850年的兩百三十二萬人;

---1861年的兩百八十萬三千人;

---1875年的四百二十萬一千人;

---1900年648人;

---1914年到達741.9萬人;

---1925年美國的紐約(New York)777.4人追過。(依據1987年Chandler的統計資料)

二十世紀的高速公路(Motorway)高速鐵路(High-speed rail (HSR))的發展,都是交通系統的深化發展,推動了物流(Logistics)業的成長空間,城市化的進程持續的發展中 

在二十一世紀,要求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Low-carbon emission)運動,鐵路運輸系統在內陸長途運輸的功能會再度的振興”----全球各地的低排碳高速鐵路,將會逐步的取代高排碳中程飛機客運業務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以每百萬人擁有的公里數衡量,中國鐵路網的密度還不到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十分之一歐盟七分之一日本三分之一

2009年底,中國鐵路總里程為86,000公里,大約佔世界鐵路總里程的6%卻承擔著全球四分之一的鐵路運輸量遠遠超過負荷。 中國龐大的鐵路建設計劃,從南到北,中國正處於鐵路建設熱潮中  鐵路可以使貨物的運輸更加便捷,將中國的經濟發展重心轉向內地,加速中部和西部的發展,就像美國19世紀的西部大開發一樣----中國現在是進行補課這些功課是已發達國家百年前就已經完成的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445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