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九世紀---義務教育及教權的衰退(七)
2010/09/22 02:55:48瀏覽5259|回應0|推薦20

Ø     19世紀,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得到普遍性的推廣。  歐洲傳統的教育是由教會主導的,為貴族設立的。 在1717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1688814~ 1740531)開創了普魯士義務教育制度-----這個開創性的作為將基礎教育由世俗的政權機構接管讓普羅大眾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普魯士崛起,在1866年擊敗奧地利帝國,隨後又在1870年戰勝了法蘭西第二帝國(The Second French Empire),將一個鬆散的德意志邦聯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的民族國家  由世俗政府主辦的義務教育制度引起普遍的關注。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畫像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畫像

英國於 1870通過了初等教育法(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Act 1870),規定5~12歲的孩童必續入學,但,一直到1880英國5~12義務教育才全面實施

歐洲美國日本等都相繼的在十九世紀都實施了義務教育---如今已成為全球所有政府必備的基本功能

強制性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才根本的解決了英國社會存在的童工現象----工廠工作條件的改善則是逐步在修訂工廠法(Factory Acts)實踐過程中得到改善,而且,二十一世紀這個趨勢還在世界各地發展中 

Ø     19世紀,教皇國的滅亡羅馬教會威權的衰退 : 啟蒙思潮推動了法國大革命,也強烈衝擊了基督教,自由思想廣泛的傳播,壓倒了對基督教的盲目信仰  法國大革命期間,曾經將基督教堂改成理性教堂(Culte de la Raison),法國大革命失敗後,理性主義的影響依然存在,基督教的神學家必須為基督教的存在尋找合理的前提----新教神學思想為新教福音覺醒運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教皇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畫像

教皇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維也納會議恢復了1789前的各封建王國,包括羅馬天主教以往的地位和權力  拿破崙囚禁的教皇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在位1800314~ 1823820)回到羅馬繼續統領教皇國,立即著手重建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耶穌會,抑制自由主義和現代思想。 

教宗庇護九世(Pope Pius IX)像

教宗庇護九世(Pope Pius IX)

繼任的教宗利奧十二世(Papa Leo XII在位1823820~ 1829210)一路到庇護九世(Pope Pius IX在位184661~ 187827)都依然未能察覺社會的脈動及變化的趨勢,竭力宣揚教皇至上,並發佈通諭和教令,堅持中世紀的社會政治思想。 

中世紀的教會法(canon law)規定非基督徒不能養育基督徒的孩子,縱然是他們自己親生的也不允許,教皇國是實施教會法的。  在教皇國(the Papal States)領地裡的波隆納(Bologna),一名猶太教家庭的男孩埃德加多摩塔拉(Edgardo Mortara1851827~1940311)在嬰兒時病重,當時照顧他的保母安娜莫里西(Anna Morisi) 14,信仰天主教,害怕他沒有受洗(baptized)死後會下地獄,而實施緊急洗禮(emergency baptism)

義大利中部區域為教皇國領地

義大利中部區域為教皇國領地

地方調查官獲知,報告神聖辦公室(Holy Office)---以天主教會的教義認為這個洗禮是有效的,這個孩子就是天主教徒。  1858623埃德加多摩塔拉已經了六歲了,教皇國警察登門以神聖辦公室的命令,將他帶走送到羅馬---不允許猶太教家庭養育他們的兒子,因為已經受洗的埃德加多摩塔拉被認定是天主教徒。   全世界譁然都籲請教宗庇護九世歸還這孩子給他的家庭,教宗抗拒所有的請求,唯一的妥協是要求孩子的父母放棄他們的信仰改信天主教,就歸還他們的兒子,但,遭到拒絕  教宗庇護九世(Pope Pius IX)在羅馬親自監護教養這個男孩成為一名天主教徒。 

與此同時薩丁尼亞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 領導的統一義大利運動,得到的各邦聯中反教權主義(anti-clerical)燒炭黨(The Carbonari)的支持。  這個案件凸顯了教皇國還是在中世紀(medieval)蒙昧主義 (obscurantists)的統治下點燃了反羅馬教皇的情緒推動了意大利民族主義(the Italian Nationalism)運動---這個案件成為由中世紀宗教裁判所成立的最後一件裁決案,推動了義大利的統一運動,也成為終結教皇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將教宗的職能轉換為現代專注在宗教倫理教義領域起點---昧於時勢潮流趨勢的發展,就必然要被淘汰的!!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駐紮在羅馬保護教皇國的法國軍隊撤回國內。 義大利王國(the Kingdom of Italy)在進攻羅馬城之前,提議以台伯河(Tiber)為界,將河西奧利留城牆(Aurelian Walls)以內的西半部羅馬保留給教皇國,並允諾教皇可以在此城內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個提議遭到庇護九世的拒絕。

紅色是奧利留城牆箭頭所指的區域是留給教皇國的區域

紅色奧利留城牆箭頭所指的區域是留給教皇國的區域

1870920,經過3個小時的炮轟,意軍在羅馬城的奧利留城牆(Aurelian Walls)上轟塌了一個缺口,隨後進入了羅馬城,實體的教皇國被滅亡了

梵蒂岡城堡(Vatican City)示意圖

庇護九世退縮至梵蒂岡城堡(Vatican City)內,並自己宣布為囚徒(self-proclaimed "prisoner"),抗議義大利王國強行吞併教皇國---還將義大利王國的國王施以破門決罰(Excommunication) 

教宗庇護十一世(Pope Pius XI)像

教宗庇護十一世(Pope Pius XI)

1929211,梵蒂岡的教宗庇護十一世(Pope Pius XI, 1922~1939210在位),想清楚了,與義大利王國代表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729~1945428)簽訂拉特蘭條約(the Lateran Treaty),解決了羅馬爭論(Roman Question)---在法理上終結了實體已消失了59教皇國 

對隨後而來的納粹反宗教反猶太人的種族主義的作為---世俗政權對納粹反宗教靜默態度(Conspiracy of Silence)---梵蒂岡感到痛苦失望,但,梵蒂岡也沒有高舉反對納粹種族主義的大纛(Pope Pius XII and the Holocaust),丟失了基督教義中道德的高度羅馬教會威權的凋零就是必然的!!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443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