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4 01:15:24瀏覽2470|回應0|推薦20 | |
維也納會議(The Congress of Vienna)達成歐洲政治版圖重組,恢復1789年的“合法“邊界和政府。 法國波旁復辟(the Bourbon Restoration),革命後的國內的民族主義和民主思想盛行,因此路易十八(Louis XVIII)只得簽署了法國的憲法或稱為 1814憲章(La Charte)後。 1814憲章(La Charte)是一份自由主義和君主專制妥協的文件,這種復辟的上層統治政權和已受自由主義洗禮的社會基層在價值觀上是格格不入的,這是一個不穩定的政治結構。
路易十八(Louis XVIII)畫像 1825年一月,查理十世政府強力主導,上議院(the Chamber of Peers)通過反瀆神法(Anti-Sacrilege Act)---1814憲章明定“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平等的表明他的宗教信仰,而他的禮拜儀式應得到同樣的保護“(every one may profess his religion with equal freedom, and shall obtain for his worship the same protection)---特別保護羅馬教會的禮拜儀式。 1827年又提出,給予在1789年革命(the 1789 Revolution) 和拿破崙第一帝國時被沒收物產的財務賠償規定。 1827年四月十二日,國民議會(the Chamber of Deputies)拒絕政府所提出的更改繼承的法律。 查理十世(Charles X)國王畫像
7月27日(星期二)在巴黎開始了為期三天”一本正經”的---法國七月革命(the July Revolution)---查理十世不能掌握歷史發展的趨勢,就註定的被掃入”政治人物垃圾場”,波旁王朝就被終結了,建構專制王室統治的企圖也從此一去不還了。(I.E. 中國百年後的溥儀還要走上同樣的道路---晚了三個世代---觀念的演化是以世代為單位的!! 溥儀的兩次復辟 : 1917年7月1日~13日;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6日)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成功,英國人民要求改革國會,經過一番折衝,通過了1832年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相適應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的推進,社會中產階級(The middle class)人數的增加,擴大下議院(lower house)選民的基礎,是英國議會結構第一次的重大改革。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畫像自由主義和改革運動伴隨著工業革命在歐洲社會擴散,改變了基層經濟活動的方式,社會的變遷持續發展---形成1848~1849年席捲歐洲大陸的革命浪潮(revolutionary wave),此次所有革命行動雖均以失敗收場,但是卻動搖了中古歐洲保守勢力統治的基礎,奧地利的首相,保守主義者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