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九世紀---自由主義的啟蒙及發展(三)
2010/08/31 07:18:15瀏覽2868|回應1|推薦22

Ø 19世紀,自由主義 (Liberalism)是歐洲改革運動 (reform movement) 的動力。

自由主義的觀念直到今日,依然枝繁葉盛的在各方面發展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範圍廣泛的無法定義!! 

自由衍生出來的平等也是持續的進展著:法律前的平等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政治平等再到基本生活所需的平等---使每個人民能夠溫飽的生活著,成為現今政府存在的基本義務,伴隨著民主法治政治的發展,這個趨勢脈絡清晰

19世紀時自由主義的觀念,主要論點是統治者被統治者間的社會契約理念:

約翰•洛克(John Locke)畫像

約翰•洛克(John Locke)畫像

---英國的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829~17041028)主張沒有人或政府有權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

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畫像

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畫像

---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18~1755210)的三權分立的政治結構主張;

伏爾泰(Voltaire)畫像

伏爾泰Voltaire)畫像

---伏爾泰Voltaire,原名: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1121~1778530)捍衛公民自由Civil liberty)權;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畫像

-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畫像

----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628~177872)的民約論”( Social contract)

這些18世紀楬櫫的理念推動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年召開三級會議(the Estates-General)油畫

1789年召開三級會議(the Estates-General)油畫

17895月召開三級會議(the Estates-General),被視為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1789年攻佔巴斯第監獄(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油畫

1789攻佔巴斯第監獄(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油畫

革命第一年的見證,其中最重大的事件,714攻佔巴斯第監獄(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 827通過的人民與公民的權利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人民與公民的權利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圖

人民與公民的權利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1790~1799,佔主導地位的是集會自由(liberal assemblies) 保守(conservative)王朝意圖阻止重大改革之間的各種緊張關係。

17929月宣佈建立共和(republic)  外部的衝突(conflict)和內部爭論顯著激化了大革命終於導致殘暴恐怖的統治(Reign of Terror)

1795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領導的雅各賓派(the Jacobins)倒台後,督政府(the Directory) 執掌法國國家的控制,一直保有執政權,直到1799年被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執政府(the Consulate)取而代之。

拿破崙”皇帝”畫像

拿破崙皇帝畫像

拿破崙第一執政 (First Consul) 統治了約5年,中央集權,一直調整官僚機構提高效率。1805年的拿破崙戰爭(The Napoleonic Wars),作為革命國家的繼承人對抗歐洲老舊的帝制,持續了十年。

隨著他法國士兵的靴子、沙勒維爾火槍(Charleville muskets),在歐洲大陸的其餘部分消滅封建制度(the feudal system)、實施放寬限制的財產法(property laws)、終結莊園體系(seigneurial dues)、廢棄行業協會(guilds)、離婚(divorce)法制化、解散猶太人居住區(Jewish ghettos)、瓦解宗教法庭(the Inquisition)、永久性的解散神聖羅馬帝國(the Holy Roman Empire)、消除教會法庭宗教權威、建立度量衡的公制系統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概念。

拿破崙通過一種方法,一個歷史學家稱為平民專政其合法性,經過公民投票的形式直接諮詢人民

然而拿破崙也不能達到他信奉的自由理想的標準。 他最持久的成就,民法典(the Civil Code),成為全球模仿的對象,它還是在自然法則的旗幟下延續著對婦女的歧視---不能達到法律前人人平等標準。時至今日,一些政教尚未分離的回教國家對女性的歧視依然是中古世紀的價值觀---觀念的演變是緩慢漸進的!!  

1815年,第一帝國(The First Empire)崩潰了,但這段革命混亂期間的意識形態引導世界新的趨勢,依然還是在全球交錯蔓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4368698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
2010/08/31 10:59
天哪!洛克的鼻子真夠大.
Tomas(TomasTso) 於 2010-09-01 09:37 回覆:

那個時代沒有"整形手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才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