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5 04:56:19瀏覽1746|回應1|推薦54 | |
上圖 : 羅馬佔領前不列顛南部各部落位置示意圖 基督教文明--英國形成微觀演化--羅馬征服不列顛(C) 內容Contents ‧ 1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的準備 ‧ 2橫渡海峽和登陸 ‧ 3梅德韋河(River Medway)戰爭 ‧ 4 公元44年~60年 ‧ 5公元60年~96年 ‧ 6征服卡勒都尼安(Caledonian Confederacy)的失敗
梅德韋河(River Medway)戰爭 不列顛的抵抗是由投苟督奴斯(Togodumnus)和卡那沓庫斯(Caratacus)兩兄弟領導的,他們是卡圖威拉烏尼(Catuvellauni),庫婁貝里奴斯(Cunobelinus)的已故國王的兒子。 有實力的不列顛的軍力,被認為在羅切斯特(Rochester)附近橫渡梅德韋河(River Medway)時和羅馬軍隊遭遇。 激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天。 積勞烏斯侯斯迪烏斯吉塔 (Gnaeus Hosidius Geta)幾乎被俘虜,但最後,扭轉戰局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他被授予了羅馬最高的推崇儀式(ornamenta triumphalia)。 不列顛人被迫退回到泰晤士河(Thames)。 羅馬軍橫跨河追逐他們,導致他們迷失在艾塞克斯郡(Essex)沼澤中。 不確定羅馬軍是否為了這目的,利用了一座已有的橋梁或是臨時修造了一座。 至少,另外一隻巴達維亞人(Batavian)的輔助軍隊是游泳渡過河的。 (I.E. 投苟督奴斯(Togodumnus) 是在公元43年,羅馬征服前歷史上是由迪歐卡西烏斯(Dio Cassius)羅馬歷史學家所記述的一個不列顛卡圖威拉烏尼(Catuvellauni)部落的國王。 他可能是和傳說中的不列顛國王古德瑞烏斯(Guiderius)同一人。) (I.E. 卡那沓庫斯(Caratacus) 由迪歐卡西烏斯(Dio Cassius)羅馬歷史學家所記述的一個羅馬征服前的不列顛國王,根據考古挖掘出的硬幣,表明卡那沓庫斯似乎一直是他的叔叔(Epaticcus)的門徒。 他叔叔去世後,卡那沓庫斯(Caratacus)接替,將卡圖威勞尼(Catuvellauni)的領土向西擴充取代了阿催貝特(Atrebates)部落威瑞卡(Verica)的統治。) (I.E. 卡圖威拉烏尼(Catuvellauni) 是羅馬征服前,在不列顛東南部的凱爾特/比利時(Celtic / Belgic)的部落或國家,應是在凱撒(Julius Caesar)入侵後建立的羅馬代理國王。 是在公元前20年,第一個鑄錢的國王。) (I.E. 庫婁貝里奴斯(Cunobelinus) 是羅馬征服前,是由迪歐卡西烏斯(Dio Cassius)羅馬歷史學家所記述的一個不列顛的部落國王。 從考古許多的錢幣證據,庫婁貝里奴斯似乎已經在公元9年奪取了政權。 鑄造大量硬幣,也表明英格蘭南部和歐洲大陸間貿易的興盛。) (I.E. 梅德韋河(River Medway)就由西薩塞克斯郡(West Sussex)邊境內,有113公里幾乎全部在肯特郡(Kent),流入泰晤士河口(Thames Estuary),流域範圍有 (I.E. 羅馬最高的凱旋推崇儀式(ornamenta triumphalia)在羅馬共和國時期(Roman Republic)是最高的敬禮。 1. 對外敵作戰贏得重大勝利,消滅至少5,000名的軍隊並受予統帥(imperator)頭銜。 2. 成為被選任有司法權(the power of imperium)的長官(magistrate)---即獨裁官(dictator)、執政官(consul)或裁判官(praetor)。 3.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將羅馬公民組成的軍隊帶回羅馬城證明戰爭已經結束,已經不再需要軍隊了。到了羅馬帝國時期(Roman Empire),這儀式保留給皇帝和他的家庭。 若將軍被皇帝授予凱旋推崇儀式,他帶領部分象徵性的部隊參加遊行。 4.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院必須根據上述的要求批准凱旋推崇儀式。 內戰的勝利是不能獲得這個榮耀的。 所擊敗的軍隊身分需是對等的(The defeated enemy had to be of equal status),因此,是擊敗奴隸的叛亂也不能得到這個榮耀的。) (I.E. 泰晤士河(Thames) ,因流經泰晤士河谷(Thames Valley)而得名,位於英格蘭東南,源自泰晤士頭(Thames Head),大致向東流,在諾爾(Nore)注入北海。 泰晤士河流經牛津(Oxford)、, 雷丁(Reading)、温莎 (Windsor)及倫敦(London),全長約346公里,在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是第二長,為英格蘭最長的河流。) (I.E. 巴達維亞人(Batavian) 是一個日耳曼部落,最初住在萊茵河三角洲,該地區目前是荷蘭, “居住在遠離高盧人的海岸,無人居住的鄰近島嶼,在前面及周圍是海洋,和萊茵河在後方和兩邊“。 ) 在泰晤士河戰鬥後不久投苟督奴斯(Togodumnus)去世了。 奧魯斯普勞提烏斯(Aulus Plautius)停止軍事行動並送信給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請求他加入進行最後的進擊。 迪歐卡西烏斯(Dio Cassius) 描述此為普勞提烏斯需要的皇帝協助擊敗決心為投苟督奴斯報仇而復活的不列顛。 然而,皇帝克勞狄烏斯不是軍事家。 皇帝克勞狄烏斯的凱旋拱門(Claudius's arch)上說 : 他接受了十一位國王投降,不用任何損失,同時蘇哀投尼烏斯(Suetonius)也記載說皇帝克勞狄烏斯接受了不列顛人的投降,不用爭鬥或血戰。 就像卡圖威拉烏尼(Catuvellauni)已經結實的被打敗了,讓皇帝以征服者出現,在卡姆婁督奴(Camulodunum,就是現在艾塞克斯郡(Essex)的科爾切斯特(Colchester))做最後的勝利的遊行。 迪歐卡西烏斯的史書中敘述他帶來了作戰的大象(war elephants),雖然它們的遺骸未在不列顛被發現,然而強大的軍事力量已經威懾住當地任何剩餘的抵抗。 在不列顛東南的十一個部落向皇帝克勞狄烏斯投降,同時,羅馬軍隊準備進一步的向西部和北部行進移動。 羅馬在卡姆婁督奴(Camulodunum)建立了他們新的首都,然後,皇帝克勞狄烏斯回到羅馬慶祝他的勝利。 卡那沓庫斯(Caratacus) 逃脫了,進一步在西部繼續的抵抗。 (I.E. 皇帝克勞狄烏斯的凱旋拱門(Claudius's arch)已經消失了,一些殘存的碑文被保留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凱旋拱門是在公元51年建造的,然而在公元46-47年和49年發行的硬幣的背面已提前顯示了。 在出發攻打不列顛的港口布洛涅(Boulogne-sur-Mer)也發現同樣目地的凱旋拱門。)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