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宗教裁判所(二)-----由聖經教意看”異端”來源
2008/09/01 03:38:20瀏覽1762|回應0|推薦23

上圖 : 柏拉圖像

內容

一.   教會與異端派------由聖經教意看異端來源

二.   中世紀對異端的壓制 ----- 清除異端方法的質變

三.   中世紀對異端的壓制 -----異端審訊的方法

四.   中世紀對異端的壓制 -----對內外異端壓制的實施

五.   現在教會對中世紀的十字軍及宗教裁判所的態度

六.   展望

*****************

一.教會與異端派------由聖經教意看異端來源

根據致格林多人前書、致羅馬人書以及致以弗所人書,基督之身的根本意義就是合一,就是一體。  原來耶穌基督只創立一個教會  教會是一體並且應該是一體 

格前1:10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格前12:4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5) 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6) 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

12: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1: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4:4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這裏教會是一體的結論隱含著教會常該是一體的勸告,並且提醒:基督之身的一體性常常受到威脅  這種威脅就是異端的威脅

根據 中文和合本聖經查詢系統 http://springbible.fhl.net/welcome.html 查詢異端,聖經中有4節經文使用了異端這個詞:

24:14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認,就是他們所稱為異端的道,我正按著那道事奉我祖宗的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書上一切所記載的,(:15) 並且靠著神,盼望死人,無論善惡,都要復活,就是他們自己也有這個盼望。 (I.E. 所謂正統的人---反對像保羅這樣的真信徒傳播符合聖經的道---主觀的定為異端)

5:19 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20) 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21) 嫉妒(有古卷在此有:兇殺二字)、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I.E. 原來就存在,所以反覆告誡)

4: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I.E. 詭計欺騙的法術異教都是異端ㄧ種形式!  異教,在這裏指的印度教徒,佛教徒,道教徒,無神論者,迷信論者,回教徒都是異端。)

彼後2:1 從前在百姓中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I.E. 決定的程序及標準----就因理解而異;而異;而異;利益而異----爭議的在聖經中就已種下了!)

初期教會是微不足道的,教會在初期曾被人視為異端教會。

格前11:19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

顯然,教會內部從一開始便有分門結黨的派別,也就有異端的存在。 

這說明異端並非偶然的歷史現象,而是和教會本質有關的。   

在教義方面教會初期的百鳥爭鳴現象是大於教會後期的,我們今日所說的異端,因為教義發展的可能在當時尚未完全確定,所以往往本來並未越出人們所堅信的教義範圍。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教會尚不能接受人們對於福音的某一特殊看法,教會的意識還需時間來瞭解一種新的詮釋,而且新的詮釋必須先變得更為清晰,更少趨於過激,更少有產生誤解的可能。  事實上,教義的發展是因正統派非正統派教義主張方面互相磋磨而產生的  

從君士坦丁時代起國教的建立帶來了強烈反對異端派的時代  基督教由異教變成正統之後,也變成了製造並迫害其他異端的信仰獨裁者。   君士坦丁大帝在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之後,就開始迫害其他宗教信仰和基督教內部的異端。  他就針對異教頒佈嚴格的禁令:禁止在新首都敬拜任何偶像,禁止任何異教的集會並焚毀其會堂。 

公元380年開始,基督徒在羅馬各城市裡摧毀異教的古老神廟,清除所有偶像和異教徒,禁止異教的祭祀和儀式。   異教派別主要源自古希臘的精神遺產,如,新柏拉圖派(Neoplatonism)、斯多葛派(Stoicism)、犬儒派(Cynicism)和密斯拉教派(ithraism),其中尤以新柏拉圖派和斯多葛派的影響最大,並通過聖.奧古斯丁的神學而融入基督教之中

·        新柏拉圖派(Neoplatonism) 新柏拉圖學派的創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薩卡斯(Ammonius Saccas, 175-242),沒有留下著作。  不過最重要的人物則是他的學生普羅提諾(Plotinus, 204-269) 是古希臘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並對西方中世紀中的基督教神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流派主要基於柏拉圖的學說,再加上斯多葛學派亞里斯多德的思想融合為一個體系。  但在許多地方進行了新的詮釋。  在《聖經》新約時代的哲學本身包含一種宗教態度,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學的緣故  這種宗教哲學就叫做新柏拉圖主義,也就是以希臘思想為基礎而創建的宗教哲學 教父們為了使基督教更具吸引力和知識更充實,教父開始將《聖經》教訓與古希臘哲學融合。  而在早期基督教時期(西元2-5世紀)的教父思想,由於是根據《聖經》和利用新柏拉圖主義建立的,一般稱為教父哲學 新柏拉圖主義認為世界有兩極一端是被稱為“上帝”的神聖之光另一端則是完全的黑暗 但新柏拉圖主義也相信,完全的黑暗並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  世間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著神聖之光,但就像光線會逐漸變弱,神聖之光也無法普照整個世界。 普羅提諾認為,靈魂受到神聖之光的照耀,物質則位於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圖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則微微受到神聖之光的照耀。  新柏拉圖主義強調,世間一切事物都有這種神聖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還是人類的靈魂只有靈魂才能與神秘與偉大合而為一 在一些偶然的時候,人甚至可以體驗到自己就是那神聖的自然之光。

·        斯多葛學派(Stoicism),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約(Zeno of Citium)於西元前305年左右創立的哲學流派。  這個學派的名字斯多噶(Stoa)這個詞彙來源於Stoa poikile(屋頂的柱廊),據說當時他們常在此種建築下講學聚會  哲學史一般把斯多噶派分成3個時期。斯多噶派把哲學劃分為邏輯學物理學倫理學  主張:理性能提供「共同概念」(common notions),使人人具有共同的經驗,從而,以形成知識、真理的標準。  他們的基本主張即宇宙是絕對的理性,理性能提供「共同概念」(common notions),使人人具有共同的經驗,從而,以形成知識、真理的標準。  他們還認為世界既是理性,人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應該避免理智的判斷受到感情方面的影響  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是符合這個世界的理性,即達到有德性的生活,將剋制知足平靜(一種對外在事物的冷漠)視為美德  另外,他們也相信「命定論」,即一切都已經註定,都是因為之前做的事情(前因)才會必然的導致後果。

·        犬儒派(Cynicism) 該派別由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西尼(Antisthenes)創立。  犬儒主義的本意是指人應當摒棄一切世俗的事物,包括宗教、禮節、慣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習俗等一切世俗,提倡對道德的無限追求,同時過著極簡單而非物質的生活  犬儒主義最初關心的事情是道德問題。  犬儒學派的學者認為人的美德是獲得幸福的唯一要件,換言之,擁有美德完全足以獲得幸福。犬儒學派的學者以此為準繩,摒棄一切他們認為「不能讓他們達到完美的幸福」的事物,最終在哲學上走向了某種極端。

·        密斯拉教派(ithraism也是太陽神崇拜,是羅馬帝國的神秘宗教在第一到第四世紀帝國末期羅馬軍隊中很盛行。  特別是在在羅馬的城市和歐斯提亞(Ostia, 在泰伯河(River Tiber)口的古老港口)和在帝國的某些省,英國和那些沿萊茵河和多瑙河邊境,茅利坦尼亞(Mauretania, 古羅馬柏柏爾人(Berber people)建立的王國) ,都被證實曾經很盛行。  太陽神崇拜的傳遞是像厄琉息斯秘儀(the Eleusinian Mysteries)靠引進介紹的體系,不是依靠書面的文獻。   因此留下的文件很少,但據最近的研究,主要參加的主要是戰士和低階的貴族,婦女被認為不允許加入。

基督教從被立為羅馬國教之日起,基督教內部的派別之爭就從未停止過,例如基督教信仰普遍接受上帝是三位一體”(trinitarian)的教義,也就是聖父、聖子、聖靈為同尊同榮的上帝。 

亞歷山大派則認為聖父、聖子及聖靈都是同一位神,在不同時期就會表現出不同的三種位格。 

公元318屬於安提阿派(Antioch)亞流派(Arius)的人看重基督的人性,但卻完全否認基督的神性。

亞流認為聖子是受造物中的第一位,基督不是上帝也不是人,是上帝跟人中間的媒介。   曾擔任過亞歷山大城教會的長老,興起的亞流異端”( Christian heretic Arius),主張耶穌基督的神性低於父神的神性。

最後,康士旦丁皇帝為了平息亞流異端,就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普世基督教大公會議尼西亞會議”(the Council of Nicea)約有三百位大主教參加。  這次會議的結果,發佈了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有三位大主教拒絕簽署亞流派被判為異端。  在當時國教觀念底下,一切與國教不同的信仰,都要判為異端,而信奉異端的人都要被流放充軍。  為教會藉著國家政治勢力來逼害異己的開始

凡是偉大的異端派,都很少選取易行之道:他們不計成敗,完全為自已的理想而獻身;他們事事為自己的信仰打算,並為自己的信仰犧牲一切。  這就是他們所以能發揮巨大影響的原因。  在這方面,偉大的異端派人物和偉大的聖人非常近似

異端派不向教會,不向權威低頭,這就是異端派和聖人不同的地方。  聖人雖然往往可能與教會權威發生衝突,但最後還是忍氣吞聲,謙遜地接受教會的權威。  異端反叛者則認為自己該堅持自己的信念,決心反抗:不如此,便感內疚神明,出賣真理,自暴自棄。  在這種情形下誰都不能作最後的裁判  面對一個人的良心,要想有所抉擇,實在不是易事。  無論內外,都是危機四伏,都和爭鬥、悲劇有關,甚至往往會喪失性命。  我們不能依照判斷錯誤的方式,來判斷犯錯誤的人。  這些人英勇果決地忠於真理,不肯妥協,不顧己身;他們的熱情高潮使數世紀動盪不已,間接俊教會產生無數創造性的動力 

那個時代有些主教,如聖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公元3541113日-430828, 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和聖金口若望San Giovanni Crisostomo, 347年-407君士坦丁堡牧首約翰一世,因演講雄辯而被追諡為金口),也接受反異端的法律,不過他們反對判處異端者死刑  雖然有這些壓制異端的法律存在,可是一般而論,教會對使用暴力來對付異端的作法很表示懷疑,而且有所保留。  直到中古世紀初期,還沒有聽過有異端者遭處死的例子,頂多只是監禁而已。

教會異端都是由構成的都是由罪人構成的,所以教會的寶物常雜於汙穢廢物之中,它的真理常和一些錯誤並存,它未完成的任務常含有罪過與邪惡 

格前十三4~7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教會中反對異端者在解決信仰問題時,很早便拋棄了仁愛之德的誡命,很早便對持相反意見與信仰的人,施以酷虐與誤罵了。 

仇恨的種子播了下去收穫必是血的收穫 

教會有了權威,不久便對被迫害的教會所乞求的容忍之道,充耳不聞了,更有基督教國的支持,教會便開始迫害那些要求容忍的人們了 

  下圖 : 斯多葛學派(Stoicism)的創始人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約(Zeno of Citium)

下下圖 : 犬儒派(Cynicism)的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西尼(Antisthenes)像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217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