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葡萄酒的合理價格
2012/08/20 20:57:50瀏覽1101|回應0|推薦13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的好與不好沒有定論,不論是因為你喜歡它的香氣、口味,或只是因為你喜歡它的品牌,甚至僅僅是因為你喜歡它瓶身的形狀,只要你基於任何原因喜歡一支酒,它就是你心中的好酒!所有的葡萄酒購買指南,諸如Wine Advocate或是Wine Spectator,通常也都會一再告訴你:專家們的分數與推薦僅供參考,你買酒的依據,應該是你自己的口味,而不是專家們的口味!這些話聽來確實不錯,也不會有人反駁,不過其實它只存在於理論之中,而不適用於現實的生活。事實上,絕大部份的人買酒的依據,都不全然是自己主觀的口味喜好,而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買價與「行情」的差距。

 

舉一個例子來說,假設我拿一瓶矇起來的葡萄酒給你喝,你喝了之後覺得極合你的口味,聞起來喝起來也很有質感,很像你記憶中喝過的一些二、三千元好酒的感覺,若先不告訴你它是什麼酒,要你以每瓶一千元的價錢買一箱,你買不買?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會面有難色,不願意在不知道它是什麼酒的情況下掏出鈔票----即使這瓶酒極合你的胃口。明明就是你喜歡的酒,也覺得它的質感與二三千元的酒類似,一瓶一千元應該是非常物超所值,為什麼你不願意馬上就買,而非要看看它是什麼酒之後才能決定?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你沒有喝過2007 Chateau Lafite,但知道這是鼎鼎大名的波爾多五大酒莊之一,如果有酒商一瓶二千塊賣你一箱,我敢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馬上會掏錢出來買。明明就沒有喝過,根本不確定它是不是合自己的胃口,為什麼願意馬上就買?而前一個例子中,明明喝了就很合胃口,為什麼不願意馬上就買?答案就在於買酒的一個極重要的因素,乃是這瓶酒的買價與「行情」的差距。你願意花二千元買2007 Chateau Lafite,不是因為它的口味適合你,而是因為一千元相較於2007 Chateau Lafite"行情"顯得非常便宜;你不願意花一千元買那瓶好喝但不知名的酒,不是因為它的口味不適合你,而是因為你不確定它的「行情」值不值一千元!

 

那麼一瓶酒的「行情」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比較容易有一致性的答案,所謂行情,就是經過市場考驗後、大部份的人能夠接受且認可的價格。一般而言,太過於希罕的酒很難有固定的行情,但對於大多數的葡萄酒,市場的供需自然可以決定它的行情。通常我們在一個廣大而普遍的消費市場(例如在美國販售的美國葡萄酒),一瓶酒的行情自然會浮現,這個「行情」,也就是它在一般店家的零售價格。

 

舉例而言,一瓶Mondavi 2008 Napa Cabernet Sauvignon,在美國的零售價約美金22元,有些店賣US$20,有些店賣US$24,但不會相差太遠;由於這款酒Mondavi酒廠已經生產了幾十年了,目前每年也都達到約10萬箱的產量,十年前當年市面上的Mondavi 1998 Napa Cabernet Sauvignon零售價約為美金21元左右,相較之下現在的價格也沒什麼變動,因此一瓶Mondavi 2008 Napa Cabernet的合理行情,就是約為美金22元。由於美國是個消費量極大的市場,葡萄酒的選擇也極多,如果以Mondavi 2008 Napa Cabernet的品質而言,有其他美金22元左右的酒比它更受青睞,或是類似品質的酒價格遠低於美金22元,這款Mondavi 2008 Napa Cabernet自然會滯銷,而等到次年2009的酒上市時若2008的酒還剩很多,如此過個幾年,這款酒的一般零售價自然會下降,直到達成供需平衡為止;由此可知,通常一款酒的行情多少也反映出了大多數人認定的品質,因此一般美國酒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格,也就是它應該有的行情。同理可推,一瓶澳洲酒的行情,通常也就是它在澳洲當地的零售價。

 

在美國與澳洲,葡萄酒的零售價格就等於它的行情,那是因為供需市場夠大,且價格資訊非常透明,通常上網就可以查到某瓶酒在全國各地的價格;但在台灣,往往有些葡萄酒的價格遠超過它應有的行情,這主要是由於供需市場沒那麼大,而且大部分的葡萄酒消費者,得到的消費資訊並不完整。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寫"Thomas每月推薦酒"的時候,通常都會將台灣的售價與美國或當地的零售價作一比較,來作為它是否物超所值的依據,因為該酒在美國或當地的零售價,就代表了它的「行情」,已經通過了眾多其他各款葡萄酒的競爭,受到廣大美國消費者的認定,否則要怎麼認定一瓶酒的酒價是否合理呢?我個人接觸葡萄酒已經接近二十年,自認還算是頗為用功與投入,多年來品嚐過的各種葡萄酒應該已超過萬種,讀過的葡萄酒雜誌書籍也難以數計,我不但願意掏腰包去品嚐昂貴的好酒(我們上班族的血汗錢可是元元皆辛苦),日常也買三五百元、甚至一百餘元的廉價酒來喝,大部份的時候也會作筆記,紀錄自己的品嚐心得;這麼多年下來,其實我對我自己喜歡什麼葡萄酒已經有個方向,在我心中的那把尺也越來越明確,而每當我喝到一瓶酒的時候,我自己也會有「它應該值多少錢」的主觀認定,即使是如此,我還是不認為我可以只憑自己的喜好,就去告訴大家某一支酒非常物超所值,卻沒有任何其他客觀依據;假設有一支酒一瓶賣NT$800,我喝過了之後,以我自己心中那把尺的標準覺得它極其物超所值,我當然會再去買一些來喝,完全不需要ParkerWS的分數,也不太需要參考它的國外零售價行情,那是我花自己的錢,買我個人喜愛的東西,僅是屬於我自己的選擇;不過若要推薦給各位,我可能會再三思一下,因為以我個人的標準來看它是瓶好酒,未必就符合別人的胃口,以我個人的經驗去認定這瓶酒值NT$800,未必對其他人有意義,而每瓶酒原本就有它在市場上的「行情」,以此作為依據,絕對是比較客觀的。

 

 

我有一個朋友以前在酒商處服務,他曾經遇到一個客人,買了一瓶一千多元的義大利Ceretto酒廠的Barolo,回家喝過了之後,回來把他們的那一款酒十幾箱全部買光,並且告訴他說:“我就是中意這種口味”!他的這位客人其實完全不看ParkerWine Spectator的評分,也不管這瓶酒在國外賣多少錢一瓶,甚至不太知道這款酒是義大利酒,他就只是依自己的經濟能力與個人口味買酒,其實就書上的建議而言這是正確的,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標準與自信。不過老實說,絕大多數的喝葡萄酒的朋友,都還沒有這個「自己的標準與自信」;這個標準與自信我花了超過10年才逐漸在我心中建立起來,姑且不論那位客人整整喝了十幾箱同一種酒是否會喝膩,但是我可以肯定他絕對不需要看《Thomas每月推薦酒》。

 

我也曾經是個葡萄酒入門者,也曾經在各個大賣場與葡萄酒專賣店四處留連,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各式葡萄酒猶豫不決,該買這瓶還是該買那瓶?到底是划算還是不划算?我之所以在網路上寫"每月推薦酒",就是希望能夠給予像當初的我一樣的入門者,一個比較客觀的參考與建議;因為大部份的葡萄酒都是無法先試喝再買的,對於初入門者而言,固然應該多方嘗試,但面對著幾百種不同的葡萄酒,是不太可能每種都買一瓶回家喝的,莫非每種酒都要丟銅板決定買不買嗎?我希望我寫的"每月推薦酒"能夠給予葡萄酒初入門者一些參考,也希望藉此能與同好交流,大家一起切磋琢磨,共同來體會葡萄酒的樂趣。


【後記】:這篇是我2007年寫的,當時的我較勤奮,寫文也較用心;如今舊文新貼,希能給葡萄酒新手一個參考。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omasChang&aid=673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