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03 13:42:37瀏覽787|回應0|推薦4 | |
當我們將禱告轉化成文字時,會發現這樣的禱告帶我們走遍千山萬水,卻也回到出發處,與真實自己會合。同時,我們也藉著文字禱告,可回憶,可重新得力。你是否以文字向祂禱告過嗎? 會,我會禱告。 我常常禱告,天天禱告。 儘管我必須承認自己還是有很多自作主張、自以為義,然後自作自受的時候,但,我會像一個貪玩的孩子,在外頭野到天黑,仍然記得回家,就算爸爸拿著鞭子等,爬窗子也要進屋內才心安。 我禱告。相信禱告是可以鑿出作者心靈深度的鐵鍬。 每隔一陣子,我就要讀本有關禱告的書,無論是作者的禱告經歷、作者從聖經整理出有關禱告的教導,還是作者談論那些偉大禱告者的故事。讀這些書,是在一個不餓的夜裡打開櫥櫃,看見各式各樣的零食時,嘴角揚起向上的弧度,不吃,也感到飽足。 我禱告,因為知道這是回應祂那句「你來啊,跟隨我」最直接的動作。 理智上,我想像自己是一隻鷹,能乘著禱告的風翱翔在祂的天空;但現實裡,我經常是一隻鴨子,拍拍翅膀離地幾英寸,又在地上走來走去。 我禱告,有時靜默,有時開聲,有時用意念,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和愛我的主相會,偶爾逃向祂求救。 但至終,我發現自己是在文字的河流裡游成了一條禱告的小小魚。 那年,創文的種子還未受孕,我和莫非老師、蘇文安牧師,還有兩位弟兄有了第一個線下文人小組。當時除了蘇文安牧師來自澎湃的文字主僕輩出家庭,本身又已經是編輯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寫出什麼?文字事奉的故事裡會不會有自己一個角色?我們只是固定聚在一起聊聊,拿出自己正在寫的「東西」(嗯,還稱不上作品),交換著瞧瞧。才脫離一字頭的我經常在沒特別寫出什麼時,就影印日記中不含隱私的一篇交帳。 有一天,小組裡一個弟兄很客氣地,吞吞吐吐地問:請教一下,天文是你的朋友還是...... 天文?哪裡? 他指指我影印出來的日記開頭:上次就想問了,不知道這位是誰?看起來好像對你來說很重要? 順著他的手指滑到紙上那個點,我撲哧一笑:天父啦!這是我跟天父的對話。喔喔喔,他拍拍後腦勺:我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和祂交流。 當然,文字人怎能不用文字和他的神交流?!我可不想寫了大半生,只寫給讀者,不寫給我最親愛的主。 遠在沒有網路的年代,我天天在日記上用文字開聲禱告。生活中的每一種關懷都是一條絲,從現實裡吐出,織成日記本上的文字禱告網。 也許只是我吧?!信主的年日久了,語音禱告越來越錯綜複雜開枝散葉,心雖真誠,話語卻像自動車一樣機械地跑。有時候我聽著自己的禱告會皺眉,覺得自己對阿爸說的話太囉唆,又太形式,禱告半天,是一團發得太好的麵包,捏在手中只剩下一點點實面。 人生還有一些揪心的時刻,語言在喉頭凍成冰,又倒不出來,除了待在祂腳前默默流淚或發愣,真的講不出什麼話。 然而回到文字禱告裡就不會了,握筆或敲鍵盤的手溫暖而有節制,沒有長篇大論,每一個字都是我想說的,不需要口頭禪來填補禱告冷場,只要扯著阿爸衣袖說:「你看,你看,你看看。」 文字使我對阿爸的述說簡樸,使我對祂的凝視專注,也在歲月中留下了我們之間的親密對話。每隔一陣子翻讀那些禱告,可以看到祂那雙陶匠的手把我這塊頑土朝天甩了幾次,又放在板子上擀了幾回。 有時,祂的心意也傾倒在這些文字禱告中,穿梭來去。 以前聽人說禱告不是改變神的心意,而是讓神來改變禱告者的心。我覺得有理,也期待經歷,但偶爾也想,說不定只是自己講完後心裡想清楚了,所以就改變了呢? 幸好文字留下證據,透露了祂的作為。我看到自己的文字多次像颱風刮起,橫掃遍地,卻在一瞬間轉了方向;開始時為一件事禱告,後來竟然「離了題」,開始跟祂講別的。禱告完回到現實生活中,才發現自己在文字禱告中從邊門闖入,被帶入了大廳,見到了主人,也和真正的核心問題面對面。 曾經在教會帶領一群姐妹,當中除了我和另外一兩個以外,配偶都不信主,其中婚姻有問題的也不少。我和先生都在教會裡,多年來一起服事,所以聽到她們的各種掙扎,和配偶的三觀不合,現實中的拉扯,經常同情,又覺得無力。 幾次碰到姐妹對我說:你婚姻幸福,你老公信主又愛主,你根本不能瞭解我的痛苦。我無言,心裡點頭,想著: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讓在類似經驗中得勝的人來帶領你們。 但,祢為什麼把我放在她們當中呢?我在內室裡沒好氣地對祂抱怨。 那個比我更有資格牧養她們的人為什麼不快快出現呢?我用文字質問祂。巴不得祂直接在下一頁給我留言。 然後,海上的風吹起,把帆扭了頭,轉向。在日記裡,我開始穿起這些姐妹的鞋子,替她們為配偶禱告。一段段上帝的話出現,我就一句句用文字回應,一天,兩天,三天...... 然後,帆順服了風的方向,去到了我沒計劃過的地方。漸漸地,自己在日記上每一天的禱告都形成一個主題,在對這些姐妹講話。所以我又把那段話也寫下。這不是我的寫作計劃,只是我文字禱告生活中的一程。在書寫時,我像個搬運工,把姐妹們多年來的苦和惑一一搬到阿爸腳前。如此來回跑了三十一趟,我感到喘吁吁的自己終於可以停工了。 這三十一篇《等候那人回家》就這麼靜靜地趴在我的計算機日記裡,望著四季更迭,超過十年。直到「用心生活」開始,再度碰到一些配偶不信的姐妹訴說內心的苦楚時,我拿了一兩篇與她們分享,鼓勵她們禱告。沒想到,她們覺得神不可思議地透過這些文字對她們說話。後來這些姐妹有感動要成立一個一起為不信配偶在線文字禱告的群,「用心守望」就此起步,禱告內容就以我當年寫的這三十一篇禱告文為主,每週一篇。 在那個群裡,禱告生禱告,為著枕邊牽掛的靈魂打開文字咽喉,朝天呼喊。一起為關注的目標,大家手拉手把阿爸團團圍住,既任性又親密,既迫切又安心。在禱告的沸點,火燒成了信心的紅碳,靜靜地,一起守過許多特別不容易熬的黑夜。 生命中有些厭食的日子,現實若非踩在鋼索上,就是裡面的人沒胃口,讀經像嚼蠟,禱告像打卡。在祂面前進進出出,知道祂在,卻表情朦朧,不明白到底是祂背對著我,還是我背對著祂? 詩篇的作者,總在這時候出現,把我的手壓在鍵盤上,跟著他們敲出另種文字禱告。 在我無話可說的時候,詩人的話成了我的話。 我沒有熱情,詩人的熱情給了我溫度。 我的心眼留在夜深處,跟著詩人敲出來的文字卻點燃了許多小蠟燭,慢慢地把日記染成燈火通明。 我沒有眼淚,詩人的傷痛融化了我僵硬的表情,讓我的文字禱告哽咽,接受祂用同在來撫慰。 詩篇是文字禱告的先鋒,那一片開拓過的疆土,至今,仍然邀請我們繼續進去植樹。 信主之後很多年,都覺得認罪悔改雖是禱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卻也是最酸牙的一步,能故意遺忘就裝傻。尤其每當在某些重複犯的過錯裡掙扎時,明知道只能靠主,卻不願意禱告,裡面老有個頑梗又脆弱又害怕的孩子咬緊嘴唇不放。 難道我不提祂就不知道嗎?我把手抱在胸前,固執地講東講西,就是不肯再說一遍:對不起,我又錯了! 這,恐怕是文字禱告操練過程中最難的一環。 心裡跟神認罪,難堪一陣就過去了;文字認罪悔改,留下不可滅的證據,讀一次難堪一次,何況,還要冒著「被發現」的險,何必呢? 直到有次讀一個作者分享她禱告生活的文字,裡面提到,她發現自己很願意認罪悔改,是因和神夠親密。這——深深地震撼了我。 的確,在這世上,包括對父母,認罪經常是不得已,或為了不讓刑罰加重,低頭認錯時,腦中浮現的永遠是一雙嚴厲的眼睛。然而聖潔的神是打開雙手迎著浪子回家,十架上的耶穌是用祂受傷的身體覆蓋認罪悔改的人。 第一次的認罪悔改是因著信,之後的認罪悔改,除了信,更本於痛恨任何破壞與神關係的罪。情人眼裡容不下一顆沙子,再難,都會毫不猶豫地用眼淚逼出。我才明白了,祂的愛給人足夠的安全感去暴露自己的衣衫襤褸。 至此,認罪悔改進入我的文字禱告田,填滿了那些低窪乾裂處。 過去我認為有些罪咎無法講清楚,只能把罪咎感帶到神面前哭泣一陣,然後求神赦免,去完成這些悔改的功課。然而開始透過文字向神認罪悔改之後,我得以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生命裡被罪的爪子扒過的刮痕,也在書寫過程中經歷了「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 當我讀詩篇90:8「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時,也感受到那些記錄下來的文字禱告在歲月的鍋裡沸騰,正一次次見證認罪悔改是進入神的光明裡。 最近,我的文字禱告又被祂用探照燈巡了一回,之後,我寫下這段文字:「作者常常和自己對話,卻忘了為自己禱告。」 是啊! 阿爸,我似乎很少為自己禱告,很久沒為自己禱告了。也許我會為和自己有關的事情禱告,或是為自己在乎的,有負擔的事情禱告......當然,我最常為自己身邊的人事物禱告。 「但除了認罪悔改,我很少,很少,單單為自己禱告。」 上一次是多久前,我已經不記得了。 「喔,滴滴答答,也許會為自己當下的處境跟祢留言;狂風暴雨時,也會為自己的情緒跟祢周旋;更多時候,是為自己的決定禱告。」 事工、家庭,那一大袋一大袋的事,連滾帶爬背到祢面前。 「但上一次為自己禱告的記憶,竟是一片空白,仿彿沒發生過。」 文字禱告曾帶著我走遍千山萬水,現在,祂要我透過文字禱告回到出發處,與自己會合。 「阿爸父,我願意好好認真地為自己禱告,就像過去好好認真地為別人禱告一樣。」我鄭重地答應祂。 飛鳥在天空時最像自己,魚兒在水裡時才能呼吸。如此,我也在文字的河流裡,游成了一條禱告的小小魚。 有時遇到湍急險處,幾乎過不去;有時乾旱水淺,幾乎活不了。日記裡那些起起伏伏的禱告,找不到的日期,明示著苟延殘喘的歲月,都被祂的信實掩蓋過去。 如今無論如何,小小魚得繼續遊下去,期待那天在與大海會合處,能長成足夠的身量,預備好了,進入洋海的豐盛與寬闊。 -END- 作者簡介 馬睿欣 電子工程學士,富樂神學院神學碩士。一生鍾愛寫作。曾任《宇宙光雜誌》、《真愛》雜誌專欄作者,文章發表於兩岸北美雜誌報紙、公眾號等。近年來在社區講員、作家、輔導,教師幾種角色中來回。過去幾年主領「用心生活」微信群透過文字去影響近學員在不同人生階段(單身到成人子女的父母)的現實生活中認識真理,活出真理,享受真理。著有散文集《遊子足音》、《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直面網路》、《書蟲落網有出路》(合著)、《養育模式大逆轉》。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