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作者和他的類堵塞|馬睿欣
2021/10/01 05:41:28瀏覽1005|回應1|推薦3

每個創作者都會有“寫不下去”的狀況,文中作者舉出常見的三種“堵塞”情況,最後明確得出對付所有類堵塞最有效的方式。希望此文能給你共鳴,且有所幫助

一直很看重家裡浴廁廚房排水孔的保護,因為堵塞後找人來疏通既貴又麻煩,而且一但開始了,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所以排水孔能換成細緻過濾網的我一定換,不能換的就外加過濾環,越是看來微不足道的東西,越不能放過。

            但全家大概只有我這內政部長兼保潔阿姨最在乎此事,浴室洗手盆的濾網上雜質多時,水流下的速度變慢,家人就失去等候耐性,也不肯清洗濾網,一個動作把濾網拿掉,當下間積水瞬間消失,他們可爽了,但原來沒處理的濾網放回去還是遲鈍,而且常常這樣做之後,有濾網等於沒濾網,下水道漸進入恒久堵塞期,到最後濾網拿掉水也下不去。

            寫作這回事,洋洋灑灑有時,抓破頭皮有時,望穿秋水有時。堵塞,是家常便飯。但很多初學者老夢想有一天自己成熟之後,會像別的作家只要電腦一打開就下筆千言,文思泉湧,永遠脫離堵塞的焦慮感。

            什麼???你也會出現堵塞的狀況嗎?有一回,一個學生對我發出如此驚呼。這讓我想了很久,是啊!我也會堵塞,這不算正常嗎?再去做點調查,發現歷史上的大作家都會堵塞,那麼,堵塞難道是無可救藥的刺?想寫,就得容許它光明正大地插在身上嗎?

            寫作的持續操練和經驗能讓堵塞的痛苦強度減弱嗎?

            陪伴初學者的年日裡,面對堵塞我看到至少有兩點是可以進步的:第一,持續寫作者的堵塞狀況不一定會減少,但是他們對堵塞的容忍度和接納度的確會比初學者好很多。

            第二,他們會分辨類賭塞的存在,並用一些方法去阻止類堵塞的出現。

            類堵塞,就是一些找得到賭塞原因,並且可以預防、減輕、或是避免的寫作堵塞。

            現代生活天天在寫,隨時在寫,幾句話,幾行心情短文,偶而寫出金句讓人感到滿足,會產生錯覺,以為寫作就是應該這樣不吐不快,有話就說。

            在自己博客公眾號寫些心情小文的確可以隨性,反正沒人規定你要寫多長,也沒人來做品管,不需要有太多預備或寫提綱就可以一篇過一篇地出產。但如果寫的是小說,或是一篇三千字的正式投稿文章,那就不同啦!心情這雙腳不長眼,走著走著不是掉到坑裡就是迷路。

            所以如果該做的預備工作沒完成想靠神助,或是正式文章完全憑感動寫到那裡就到哪裡,既沒寫出來的大綱提要,也沒在心裡好好擺過局。寫不下去,或從激情澎湃到相對兩無言的機會就很大,最後偽堵塞必定隆重登場。

            雖然無論怎麼預備充足,提綱寫得多完善,書寫過程中仍免不了有寫不下去的危機,但若不想讓堵塞氾濫,還是把該做的功課做了,類堵塞一消除,鐵定順暢許多。   

           

            另外一個滋生類堵塞的原因和網路行為有很大關連。當我們任憑自己每三分鐘就轉一次台,在不同網頁裡跳來跳去,每天想到就刷刷刷,自然在大腦造成的神經回路就成了虛線型的思考,做一件事要經過無數次的打斷,而且是自主選擇如此跳躍,比方寫作時想到什麼就去敲谷哥哥百度娘娘的門,思索期去微信臉書串門子企圖減輕焦慮感,久而久之,我們就在進進出出當中完成大部分目標。

            可是寫作需要深思,浸泡,在一扇門外徘徊,等到那扇門開,才能通往內室。如果我們的大腦神經回路已經無法讓注意力維持太久,很自然就會進入一種枯竭式的狀態。

            固定讀書,而非流覽網路文章,是保持作者深思力的最好方式。我不否認在網路找資料的確比翻書要方便很多,但安靜潛入書本作者提供的深海,所能得到的思想和感受深度,讓作者在動筆前對想要寫的主題拿捏和掌握更穩固,比較不會碰到好像已經知道很多,動筆才發現寫來寫去都在表層的困擾。

            另外,在過去兩年新流感疫情期,播客(podcast)突然在華人區百家齊放,一個類似古老廣播的聲音媒體成了大家搶用的平臺。我自己已是多年的播客聽眾,當初是因為居住的地方必須常常開車,雖然天生不是靠聽力學習的人,但為了充分利用時間還是有機會就聽,聽多少算多少。後來我發現能夠專心聽完一個播客節目,其實對保持專注力是很好的訓練,播客節目長短不一,做家事時,運動時,與其讓心思渙散,不如好好地聽完一個節目,在單一感官的聆聽過程中,我也常得到寫作上的啟發。靜聽播客讓心思沉澱下來,是馴服躁動心思意念的不錯途徑。

           

            美國名作家安妮拉莫特(Annie Lamott)說,因著原生家庭要求她必須用成果來證明價值,使她自幼裡面一直有個K-Fxxx廣播電臺,隨時都在播放自我批評。當她寫作時,只要不注意,這個電臺就會自動播放,因此她勸告寫作學生,在書寫的過程要先把這個電臺關掉,還要注意它突然響起。

            我相信很多作者裡面都有這自評廣播電臺的存在,剛開始只是小小聲地發出類似好意的提醒,等到作者停頓思索或被截稿日期催促時,它就跳上主播台義正嚴詞地指指點點。

            早年壓力鍋在爐子上燒時特別嚇人,正是因為當密封的鍋子裡壓力升級時,發出來的聲音刺耳響亮,作者裡面的自評廣播電臺也是。壓力越大,喊得越囂張,聽多了叫人手指發軟,雙眼發直,這樣造成的癱瘓,也是一種類堵塞。

            對付這種狀況,能關掉電臺當然最好,但對很多人來說,轉檯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Bird by Bird) 這本書裡,安妮拉莫特解釋了書名的由來。

            很多年前,安妮的哥哥10歲,在那個年級裡有件大事,就是要交一份有關鳥類的報告。儘管老師很早就給了相關指示和資料給學生準備,他哥哥卻在交作業期限前一天才看著桌上的這些作業、書籍,不知如何下手,一臉都快哭的模樣。身為作家的父親坐在他哥哥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告訴他: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你先選擇一隻鳥,寫一兩句有關這只鳥的事,然後再寫一隻鳥,寫兩句有關那只鳥的事,不用管其他的,只要專注在眼前當下這只鳥,寫兩句話就可以了。

            當時在一旁聽著的安妮將父親的話吃進心裡,寫作就是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每當她感到寫不出來時,就告訴自己:把眼前這一句寫完吧!

            我碰過幾個學生常常無法交稿,因為他們好不容易寫完一段,就一直在那段來回修改,每次中斷後再回去寫時,又要從頭被內在那個自評電臺指指點點,然後修改到面目全非,無法進展。

            問他們為什麼不把修改放在後面,先把初稿寫出來?不約而同的回答是:全部寫完,然後才發現很爛,那不是更慘,更踐踏我已經很脆弱的信心?

            你怎麼會建議我讓爛蘋果長一樹才來拔除呢?還有人問。

            我想起那個讓麥子和稗子一起長,收割時再來篩選的比喻,莞爾一笑。寫作也是呢,有時候麥子稗子分不清楚,拼命拔反而浪費了生長期,不如暫時忍耐一下,仨種吧!澆水吧!

            其實初稿就像彈鋼琴,先練音階讓手指靈動起來,重點不在表達音樂,而在讓浮躁的自己先潛入文字的洋海,習慣那裡的呼吸韻律。比較長的文章,因為無法一次完成,我會在寫了一千字之後,從頭慢慢出聲念一遍,只對文字順暢做初步修飾,目的是要繼續寫下去。寫完兩千字時,回到大約一千字的段落重複上面的功夫。而真正的修改,一定是等到初稿全部完成,並且不會立刻進行,總要讓初稿像剛畫完的油畫幹一下,才看得到真正的模樣。

                                   

            另一種常見的類堵塞,是用最冠冕堂皇的方式去逃避初期的不適感先去忙別的。        寫作碰到文思開始卡住,在催促聲音大,筆下出貨少時,要免受苦刑,就給自己一個逃避現場的好理由,比方去洗衣服,把冷凍的肉拿出來,掃個落葉,跑個步,個郵件,去去去。

            這一去,地老天荒。

            算了,寫不出來。   

            被佈道家葛理翰尊崇為福音派基督徒裡最優秀的作家楊腓力,即使已經寫了大半生,作品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到現在,仍然常常在堵塞時用我先去.....做藉口逃離現場。

            對他來說,寫作之前的研究預備工作,初稿之後的修改,和最後完稿都是挺愉快的過程,只有在寫初稿的時候特別特別痛苦。

            楊腓力說,他每到了要動筆寫初稿那天,就會在書房裡走來走去,不停去上廁所,然後告訴自己去對街晃一圈,去幹個什麼特別重要的事。

            寫了這麼多年,情況有沒有好轉呢?他表示寫初稿的焦慮感一直都在,想要逃離現場的衝動也一直都有,但同時,多年的經驗也讓他明白這種堵塞不是真堵塞,只是寫作的一個過程。

*

            有時候我覺得寫作的那張書桌,那盞燈下,那個筆記電腦前,真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曾經那麼想要逃出,但真正在外面流浪久了,又夜夜思念著、盼著回去,等起步了,卻發現回家的路千里迢迢。   

            因此我常告訴自己,要留在原地,把手放在鍵盤上寫作本來就包括寫、和寫不出來的時候,這多像愛一個人,也包括熱烈地愛、和愛不下去的時候。

 

            駐足,因為這是我所愛的文字,並且為我所愛的神所堅持。也是對付所有類阻塞最有效的方式。

            特別喜歡美國猶太裔小說家多克托羅(E.L. Doctorow)說的:

寫作就像夜間在霧中開車。 你只能看到你的車頭燈,但你可以這樣走完整個旅程。

            何況我們有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呢?!

            寫作這條路,總是眼前這一步的堅持,拿著筆跟隨祂,也是眼前這一步地跨出,無論腳步輕盈,或是沉重。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68752564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0/01 13:44
哇,洋灑好一篇,翻轉並充數了一則,引堵塞為樂的苦悶的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