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7 05:07:51瀏覽2563|回應3|推薦10 | |
我們實驗室在每個月初,都要跟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下一張不小的訂單。這是一家總部設在瑞士,專精細胞和組織培養液的廠商。這些培養液簡直跟黃金一樣珍貴,因為每瓶500c.c.的培養液價格大約是130美元。所以,昨天下午打的那一通5分鐘左右的電話,花費是2000多塊美金(六萬塊新台幣),實在是一通蠻昂貴的電話。 為什麼要找瑞士的公司?美國這裡又不缺生科企業。問題是,這家公司生產的細胞培養液品質一流,而且我們的「細胞」就是愛這些特殊配方的培養液,長得特別好。所以,瑞士就瑞士吧;也就是說,這家公司光從我們實驗室,每年就有70幾萬的進帳。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應該是無人不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七萬美金($69838)。根據2010年的統計,瑞士成人的財富也是世界第一(每個人的平均財富是三十七萬美金)。當然,瑞士也有貧富差距的問題,但因這個國家重視社會福利,所以瑞士公民的生活水準,一般而言被視為是全球最高的國家。 很多人也都知道,除了銀行金融和許多跨國公司之外,這個國家也因精密儀器、電子機械、和觀光旅遊等產業而聞名世界。不過,大概不是每個人都了解的是,瑞士最大的出口產品,其實是來自健康醫藥和生化藥品的工業(佔出口貨物的 34%)。 去年,瑞士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國家。當然,金錢和財富雖好,但畢竟不能代表一切。然而,在同一年,蘇黎世和日內瓦也被列為全球生活品質第二和第三高的城市。 坦白說,本人向來厭惡台灣的政治人物,動不動就拿其他國家和台灣比較。尤其是選舉期間,台灣就會被迫要超越新加坡、超越日本、超越韓國、超越瑞士…。為什麼,台灣不能根據公民的共識來發展自己的價值?向其他國家學習優點當然是應該的,但這種浮爛的口號,不僅一點義意也沒有,還可能有打擊國民自尊的副作用。這麼說來,為何今天還要這樣替瑞士打廣告? 在一篇《當泱泱小國對上殃殃大國》的舊文中,把一些小而美的歐洲國家,拿來跟我們隔壁大而黑心的鄰居作比較時,第一次發現,台灣和瑞士確實有相似之處。雖然瑞士地處內陸而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兩國的土地面積近似,而且都有許多宏偉美麗的山脈;台灣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瑞士也是一樣。不過,談到瑞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馬英九三年前在2008年3月21日,於選舉日的前一晚嘶聲力竭的呼喊,他要「建立台灣成為東方的瑞士,而不是東方的古巴」。 所以三年後,台灣的方向到底是走向東方瑞士還是東方古巴?也許古巴是太強烈的說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從馬英九上臺後,台灣靠攏的方向絕對不是瑞士,而是中國。不過,即使瑞士已從馬先生的口號中消失了,一些有關瑞士的特質確實值得認識和深思。 瑞士有四個語言和文化區域: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羅曼語。瑞士多樣性文化的特點,也反映在各式各樣不同的傳統習俗上。瑞士國家的構成,因此不在於相同的民族或語言的基礎。瑞士人對國家的強烈歸屬感,是建立在共同的歷史背景和價值觀;他們崇尚聯邦制、直接民主(公投)、和中立的立場,以及阿爾卑斯山對瑞士的象徵意義。 更有趣的是,所有這些不同的語言區,全都和另一個相同語系的國家連接在一起(見下圖)。例如,德語區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旁邊,法語區是法國的東方,而意大利語區果然也緊接在意大利北邊。然而,這些地區的瑞士人民,為何不會希望和那些鄰國「統一」? 多年來,鼓吹台灣應該與中國站在一起的說法不外乎以下幾點: 1。他們是亞洲和世界上的大國崛起,中國的世紀即將來臨。 2。與其做孤單的小國,不如依附大的國家。 3。甚至有人會強調,沒有中國的市場台灣就不能生存下去。 4。我們使用相同的語言而且文化背景類似。 5。如果我們永遠脫離「祖國」,將是數典忘祖的行為。 而且,如果你跟這些人談起主權,他們的反應多半就是統媒教的那一套:「主權能當飯吃嗎?」可惜的是,他們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經濟因素︰當我們有獨立自主的主權時,台灣人民才能決定要以什麼形式來「拼經濟」。我們要的到底是高污染的石化業,是像中國只求兩位數的經濟成長,而不計環境和生活品質的代價,還是真的想朝東方瑞士的美景前進? 當然,人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或想法。但如果下回又聽到這一類「炎黃子孫一家親」的觀點,請他們看一下瑞士的地圖吧,也別忘了附帶一提這個泱泱小國的經濟和競爭力。 對了,差點忘了提另外兩點有趣的事實。11世紀的時候,瑞士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此外,瑞士種族的主要構成是日耳曼民族、法裔和意大利裔的「瑞士人」。 參考資料: 1.當泱泱小國對上殃殃大國 2.Switzerland 3.Languages of Switzerland 4.馬掛保證 打造東方瑞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