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樹柏《談談科技論文的翻譯》讀後心得
2007/05/11 12:49:17瀏覽1312|回應3|推薦40

www.hostdrjack.com


日期:96/05/11

張樹柏先生說:「如果說文學作品能『感人』,那麼就可以說科技論著能『益智』了。」換句話說,文學是感性,科技是理性,文學翻譯可以用很多修辭的形容詞,而科技翻譯就要盡量以信達準確為要,文字要以平凡易懂為主,所以「嚴禁賣弄文字,也不需滲入本人的感情,不可誇張,不能炫露個人的才華」;但是對一個習慣投注感情,喜用修辭的譯者來說,有時候反而很難做到。

對我們學文學的人來說,科技知識的不足往往才是翻譯這類文章的致命傷,科技是另一項專門的技術,包括電腦語言、科技硬體、科學新知……這些東西若沒有基礎的認識根本很難翻譯。比方說:我們不懂得半導體、晶片、電子迴路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零件之間相互的關係,那我們翻譯的東西一定不知所云。作者說:「如果沒有科技方面的知識,只憑查字典或只知道這些字的普通字義就會鬧出笑話來。」一個人要深入了解每一項專門的技術是不可能的,但是翻譯這類新知又勢在必行時,那麼翻譯之前多向專家討論,翻譯完之後再由專業人員校稿,這樣可免過多可笑的錯誤發生,當然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讀譯文的人若是覺得不大合理的時候,不要盡信譯文,應該去查原文,很可能會有錯譯的情形。不懂翻譯的人常以為只要照字面翻譯就好了,怎麼會錯譯呢?殊不知一句原文可能因上下文意,討論的題目,或是風格的不同,常常會有好幾種不同的意思,同一句話用在不同場合也會有不同的意思,這在文章翻譯上也是同樣的情形。

有了這些科技的知識之後才能談到翻譯的技巧,作者提出的,「科技論文索性用非人格代名詞或名詞做句主,或用被動式來表達,有時可以把句主取消。」這個方式很有用,在中文裡,物體的「它」用得並不普遍,所以省略會更好。「每種文體均有其本身之風格,歪曲了這種風格就失了文章的意義。如科技論著失了應有的風格,讀者就會對文內的事實也發生懷疑。」這一點翻譯的人一定要切記,滲入過多的個人感情會讓科技論文變得不可靠,那就失去翻譯這類文章的意義了。

作者提到,翻譯人員遇到困難時的五個處理方法:(1)查工具書。 (2)利用科學的方法推譯(拆解字首、字尾和字根)。 (3)利用日本的譯名。 (4)譯音和外來語。 (5)自己創造譯名(需要做深入研究)。這些方法是不錯,不過首要條件還是要翻譯人員受過足夠的訓練,加上平日多方收集資料,並且下過苦功去儲備相關知識,最後還要加上個人的判斷力,否則茫茫大海,真不知從何下手呢!基本上,我覺得翻譯的文類要專業就要專一,固定翻譯那一兩種,盡量儲備相關的知識,否則博而不精,很容易出錯,最後只落得讓人貽笑大方而已。


www.hostdrjack.com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ula0816&aid=952890

 回應文章

舒靈Sou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組成翻譯委員會
2007/05/14 10:01
組成翻譯委員會是個好主意,集體合作才能把這種工作做到最好.

♡ 綾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翻譯
2007/05/12 17:52

當翻譯人員,真的很不簡單哩!~~@@

那種感覺,是不是像...一個很感性的文學家,卻要寫一篇很理性的科學文章冽~~??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文字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久以前聽人家說
2007/05/12 13:00

很久以前聽人家說,日本也有個像台灣的國立編譯舘,當他們看到國外有什麼傑出的科學著作時,他們就會組成翻譯委員會,其中包括語言專家和該學科的專家,通力合作把這個著作翻譯出來。他們編書的時候也是如此,都會找不同專長的人一起來組成團隊。

其實,演藝界不就是這種做的嗎?這根本沒有什麼,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出版界和學術界就是這麼的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