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1/11 19:55:33瀏覽1328|回應0|推薦14 | |
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第 81 ~ 90 課 聚會記錄 紀錄 / 2003. 03.21 第 81課 複習練習 61-62。 (61) 我是世界之光。 *願我不再隱晦了自己內在的世界之光。 (62) 身為世界之光的我,負有寬恕的任務。 *願這觀念幫我懂得寬恕的真諦。 練習不僅只是練習新觀念而已,而是給我們一個學習聆聽聖靈聲音的機會。 寬恕的定義是「看見自己與他人純潔無罪的本質」。人是否能寬恕自己?著眼於自己純潔無罪的本質呢? 我們對待恐懼的態度,必須願意看見它,將它攤在陽光下,看到,才能將光明引進黑暗,讓恐懼在光中化解。 修行人容易自困於象牙塔中,不願面對黑暗、負面的事物。 人不是活在表面的平安無事中就夠了,而是能在負面的事件 -- 像戰爭等人生議題上演時,看得出人類的恐懼心態的相互投射,而能坦然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覺察潛在的問題以化解。 做惡夢或心生畏懼,也許是好現象,表示你開始願意面對自己的恐懼了。而寬恕之道無他,唯有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並覺察到那種飄忽的情緒沒有實質,不再賦予它力量,就可以穿越恐懼,或是視若無睹、一笑置之了。 我們的恐懼究竟是從何而來呢?是因為認同了身體?還是因著面對人生的未知數呢?不管是意識或是潛意識,重要的是面對、穿越,而能找到我們內心永恆存在的光明,這才是真正的平安。 小我一定伴隨著恐懼,因為小我是依附著身體、小我人格的價值、他人的評價,才會常常悔恨過去、擔憂未來,不能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就是禪宗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那麼自己執著的人格價值和他人的評價便顯得毫無意義,我們只是全然的「存在」而已。 勇於面對自己,不落入小我的模式,這是第一步。自己做了什麼並不重要,而是做了以後是否在乎他人的想法。並且明白一切出自自己的心態,而不投射到外在事物上,才是關鍵所在。 人的心靈原本是相通的,只因受到蒙蔽而生出種種疾病與問題,因此治癒必須由心(mind) 開始。如果我內心平安,就不至於到處汲汲營營、追求、學習或是對他人表示友好….,這仍是自信不足的表現。 在這十課的練習裡,對於自己的任何想法,或是發生的任何事件,不妨藉由這些練習,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有交託出去的勇氣?上主藉由這些事的發生讓我們從中發現奇蹟,這是我們的任務,在現象的下面看見萬物的本質,才可能使出寬恕的慧眼,看見每個人的大能,這是奇蹟;若是執著能力以及外在結果,就成了怪力亂神。 肉身的目的是為了供我們體驗,在所有的事件中,我們究竟能否看見其中的愛與恩典?故不必在意事件是否會到來,重點在於自己是否感受到了上主永恆的愛。 第 82 課 複習練習 63-64。 (63) 世界之光藉著我的寬恕,把平安帶給每個心靈。 *(人名),願平安由我的心通傳到你那裡。 (64) 願我勿忘自己的任務。 *不要讓我為此而隱瞞自己的任務。 我們的自性是光明與愛,只要靜心來看見我們的本性,就可擁有平安喜樂。這練習的語句其實就是最好的禱詞。 所謂的任務,就是在每件事情上拿掉怨尤,看見救贖的奇蹟,甘願接受發生在身上的事,讓上主藉著我而來行奇蹟。 第 83課 複習練習 65-66。 (65) 我唯一的任務即是上主所賜之任務。 *我對此事的看法改變不了我的任務。 (66) 我的幸福與我的任務是同一回事。 *這事無法把我的幸福與我的任務分開。 第 84 課 複習練習67-68。 (67) 愛把我創造的猶如它自身一樣。 *不要讓我在此事上看到我自己的幻相。 (68) 愛內沒有怨尤。 *這事並不足以作為否定我自性的藉口。 身心表相屬於生命結構的「架構一」,其實一切是在「架構二」-- 心靈及靈性的層面運作的。藉著練習及閱讀奇蹟課程,向迷失的心靈宣告「真相」,這就是在架構二運作。 修行人很容易神經過敏,害怕傷害到彼此。其實這顯示我們並不瞭解真相,對上主的愛缺乏信心,才以為自己能造成真正的傷害。 傷害和傲慢其實只是一線之隔。我們是以何種眼光、角度來看待事物呢?若是看錯了角度,等於侵犯了自性。若由大我和聖靈的角度來看,則能涵容一切,無事不平安;任何作為,無非是小我的把戲。大我和聖靈必會以愛的眼光來包容小我的,小我的把戲,就像幼稚的孩童所表現的一樣;大我聖靈則是成人。對待嬰兒當然是絕對的包容,這樣才是以自性來看待自己,才是慧眼,才能同樣的眼光看待兄弟。 第 85 課 複習練習 69-70。 (69) 我的怨尤遮蔽了我內在的世界之光。 *願我不再用這事來遮蔽自己的視線。 (70) 我的救恩來自於我自己。 *願這事不致誘使我向外尋求我的救恩。 身心的狀態既是心靈投射出來的,只要能從心靈層面運作,就充滿了創造的活力。救恩不過是幫我們連結到自己的內在源頭。能見到自性所在,就能推恩,創造奇蹟。同時向宇宙宣告:那無限的源頭就在我內。 靜心練習的時候,先感受肉體部分(假我的部分)都存在,再觀想身體每個層面都與真我聯結,並且關照到每部分的感受。如此就會注意到不同的音聲、頻率與光色等不同刺激所帶來的感受,觀照一切的發生,覺知到有一個「覺察意識」的存在,超越了這些感受,涵容了這些感受,那就是真我。 第 86 課 複習練習 71-72。 (71) 只有上主的救恩計劃才有成功的可能。 *上主的救恩計劃會將我由這種知見中拯救出來。 (72) 心懷怨尤,無異於打擊上主的救恩計劃。 *當我面對此事時,我是在妄見與救恩之間作一抉擇。 我們若能轉換觀點,任何人、任何事,其實無非是在呼求救恩、呼求愛。當我們能這樣的思考的時候,自然就能給予他人叫罵哭訴下面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會報之以批判或懲罰。 小我要的是身體、理智以及自我的平安;但是上主所要給予的是心靈的平安。上主透過我而讓對方看見平安,這就是推恩。入手處就是要先放下怨尤,不攻擊自己、不攻擊他人。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可以被他人所傷害時,才會產生怨尤;若是心懷感恩,就會有不同的創造、際遇。 第 87 課 複習練習 73-74。 (73) 我願光明出現。 *這事遮蔽不了我所願看見的光明。 (74) 除了上主的旨意以外,沒有其他的旨意存在。 *願我按照上主的旨意來看這事。 小我若是接受上主的支配,那麼身心就成了最神聖的工具。 第 88 課 複習練習 75-76。 (75) 光明已經來臨了。 *這事無法讓我看到黑暗,因為光明已經來臨。 (76) 我只受上主天律的管轄。 *我對此事的看法,顯示我相信那並不存在的法則。 人世間的法則是因果業報,強調對立性,顯示為一種報復形式。當我與萬物、與上主合一時,一切都平安無事了。問題與答案必是同時出現的,只看我願不願意去看而已。 有此認知,不是不承認因果,只是歡喜承擔。因果業報最多只能在我身體上運作,傷害不了我永恆的部分。而承擔方法就是「無怨無悔」。 每個時刻裡,若能用寬恕取代怨尤,這就是「大施」;以感謝來取代回報這就是「大受」。一昧的計較回報對方,其實並沒有真心的領受。 第 89 課 複習練習 77-78。 (77) 奇蹟是我的天賦權利。 *在這件事的後面,乃是天賦於我的奇蹟。 (78) 願奇蹟取代所有的怨尤。 *我不願在我的救恩之外還抓著這個怨尤不放。 (正文P.149)小我的選擇,是一種「狀似缺乏光」的狀態。 第 90 課 複習練習 79-80。 (79) 願我認出問題,以便對症下藥。 *這事向我顯示了我一直想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80) 願我認清自己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我無須等待這事的解決。 問題與解答是在一起的,有了問題才有解答的必要,而且在問題出現以前,答案早已存在了,那就是:上主無限的愛,與「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我們若還用過去或前世的創傷來為此世辯護,表示心靈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那問題的解答而已。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