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2 23:59:00瀏覽762|回應7|推薦11 | |
(一) 「高中職均質化」的必要配套措施 「高中職均質化」應該是一個次要目標,而非主要目標,尤其是這個目標必須以「因材施教」為前提條件。為什麼?因為沒有「因材施教」,很可能造成教學品質低落與資源浪費問題!更深層的,如果只有均質化,也將會不利於優秀人才培育與社會階層的流動! 下面陳述幾個配套措施作為「高中職均質化」的思考: 1. 全面建立對學習成效較差的國中學生之補強制度 既然未來升學以免試為主,高中職均質化也成為目標之一,那就需要針對目前的國中教育再做補強!這對均質化後的高中職教學品質影響極大,也直接關係到國家競爭力與學生個人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有「強力的」國中教育補強之配套措施!換言之,我們不要以各種短期或個別政策來做國中教育的補強,而要真正增加資源預算全面地來強化國中教育! 一項「國中教育補強制度」建議如下:針對每個國中學習成效較差的三成國中學生,在每學年升級的暑假,強制進行暑期加強補修課程,必須做到針對個別弱項科目之補強,並須有「充足的輔導人員」進行個別的學習輔導,暑修完畢時進行考試,考試成績及格者暑修費全退,並針對前百分之十的進步績優學生另提供獎學金! 完整的國中補修課程設計,提供有力的學習誘因(打破傳統,也給較差成績但進步多的學生獎學金!),制度性且全面性的提升學習弱勢的學生!這不僅提升了國中教育,更成為「高中職均質化」政策成功的關鍵一環! 國中教育一定要有真正有效的提升配套,否則如何說服一般家長支持「高中職均質化」的政策? 2. 允許並規範高中教學做「學科的能力分組教學」 如果不能針對教學做能力分班分組,那造成的後果將是教學品質的普遍低落,尤其在公立學校會更明顯,而「昂貴的私立學校」將興起成為明星高中,大學升學率也將可大幅高於「價廉均質」的公立高中,這意味著加大了社會階級差異,並且阻礙了後續的階級流通!日本近二三十年的教改,就有這個問題出現!家貧的學生,所獲得的教學品質與資源將明顯低於富有家庭的學生,如果因此而影響了後續進大學的權益與就業發展,這會是很嚴重的問題。 教學品質低落且不能因材施教,正是大部份家長所強烈質疑與反對的!要做「高中職均質化」,一定要做好「因材施教」,否則弊病恐怕會更大! 我們不能寄望於個別教師做好「因材施教」,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迷思!不能把教師都當聖賢或超人啊,這一定要從學校制度的支援去做基礎! 我們的高中職教育,應做好「分流」與「學科的能力分組教學」。「分流」但仍強調基礎通識教育,「分流」但仍有彈性轉換的管道!「學科的能力分組教學」但不放棄任何學生,力求所有班別優質化與因材施教! 反對國中國小做能力分班的理由與作法,更不意味著也適用於高中職,因為高中職學生程度的差異已更大,應尊重個別性向發展的不同,並預先做好未來大學與技職發展的能力準備,不能再一視同仁要求齊頭式的平等了!這點一定要有所檢討與取捨,不可不辨!進一步的,如果高中職做好了「學科的能力分組教學」,也應在國中階段全面施行此制度!這是一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每一個學生都帶上來!也是十二年國教不能缺少的關鍵配套! (二) 特色招生的比例與競爭問題 相信「特色招生」可協助達成「因材施教」的目的,但這項措施也可能造成升學壓力的不減反增!因為名額更少,大家的競爭很可能更激烈,這將比基測還糟。 一種解決方式,就是將特色招生的名額比例,尤其是學科類如數理、語文等特色班的名額,降到明顯困難的少數,只吸引成績優異的學生報名參加。所以,學科類特色招生的名額比例,大致上越低越好。如果假設會有二倍的學生人數會嘗試去考特色班,那學科類特色招生的名額比例最好低到15%以下,也就是應該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應屆國中生去參加學科類特色招生,這將會是一個較好的比例。 當然,特色招生的入學競爭是否激烈,取決於升學優先主義的風氣、高中職均質化後是否能維持教學品質、以及大學升學門徑是否暢通等幾個因素,事前預測可能不準,只能在施行幾年後去做統計;但維持高中職一般班級的教學品質、與繼續暢通高等教育升學門徑等,都是教育主管機關所能努力的,這些項目做的好,必然可降低學科類特色招生的高度競爭狀況! (三) 職業類科在十二年國教中一定要加強 在12年國教中,另一個重點就是要強化中等學校的技職教育! 高職、五專與綜合中學裡的職業科班,一定要保持與提升其特色及水準,才能保證讓學生真的"適性" 發展! 所謂的適性輔導,絕不能只淪為做升學的工具!實際上,職業科班的學生人數應該可多於普通科,這可讓更多學生們能提早去探索自己的性向與學習職業專長,不僅符合真正常態的性向發展,更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很大助益! 職業科班會比普通科差嗎?現行的體制,已有眾多的科技大學可供職業科班選擇未來的發展,這樣的完整又有彈性的體制,讓職業科班的學生仍可出人頭地!我們要避免現有的技職教育體制在12年國教中被削弱! 在免試為主與免門檻升學架構下,一方面設置高中普通科(學科)特色班,可培育學術資優學生;而另一方面提升發展職業各科班的水準,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適性輔導!高中階段分流的意義也在這裡!唯有適性發展、因材施教,高中職教育才能滿足需求! (四) 中等教育應該分流,才能因材施教 「不該過早分流」是一種與現實脫節的錯誤觀念! 雖然支持降低升學壓力與免門檻升學,但更支持要提早分流,而不是像少數教育團體與名人所講的延後分流! 所謂延後分流,絕對是國家教育與學生成長的災難!在一些囫圇吞棗的教改人士夢想裡,以為延後分流可提升國民素質,學生在十八歲以後再去做性向選擇,可以有較正確的選擇?這些論調根本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更是與實際脫節! 為什麼? 看看有多少大學生唸了科系之後,才發現沒興趣,卻已經沒時間再轉換?又有多少人學非所用?多少人唸完了大學,卻還是發現自己沒專業沒技能?這其實都是教育資源與學生時間的虛擲!德國的中學教育就很務實,長期以來在初中之後就採取分流制度,也因此中等教育問題少,國家競爭力也強,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鏡的!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