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生型運動員
2006/02/11 14:46:45瀏覽891|回應0|推薦2

喜歡運動場,即使知道自己不是天生運動員的料,但一跑起來、流出汗,就會在沸騰的血液循環裡得到亢奮。 

 

我們是一群從小就想打籃球的男生,自從青春期就開始幻想長高後可以灌籃,等到長大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始終跑不快、跳不高、球技不夠好、觀念也不夠強,還不如每週守著電視看美國職籃NBA用嘴巴打球,偶而在球場上遇到更肉腳的人可以滿足一下勝利的虛榮心,最後發現沒人防守的時候能投進球,上籃的時候不會放槍就已經可喜可賀。

 

在書本上、在病房和開刀房奮鬥的時間越來越多,在球場上的記憶更顯得珍貴。

 

當年打新生盃籃球賽班上男生只有十多人,別的班級光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人數就比我們全班男生還多,沒有人看好這一支隊伍。

 

為了打好一場球賽,賽前我們從鬥牛賽中學到隊友的習慣,分配場上的角色,高中打過校隊的同學還設計了幾套走位戰術、小組搭配,學長也熱心地趕來指導,我們也跟其他系的同學進行了許多友誼賽,甚至和隔壁國立體育學院的肌肉人進行強化戰,大學開學一個月,新生盃開始進行。

 

首戰的前一天晚上考完試,大家吆喝導師和幾個同學開車南下去中部看流星雨,瘋狂玩了整夜之後還差點忘了隔天的球賽,夜遊了整個晚上後才趕回學校,來不及補眠,下車後球賽已經準備開打,對手已經虎視眈眈地等著我們。

 

根據交換得來的情報,他們以速度聞名,場上五個人全部可以切入可以打快攻,但相對來說禁區較弱,對於原本就跑不快還去夜遊的我們,切入像切豆腐一樣,我們只靠著兩、三個人零落的單打取分,首戰落敗。

 

第二戰,記取之前的教訓,我們前一天都睡得很飽,有一兩個同學還特地翹課去提早暖身,一些學長下了課還特地跑來現場指導,來加油的同學也明顯變多,場邊的女生大喊:「中醫!中醫!中醫!加油!加油!加油!」,賽前我們圍成

一圈,一人一手疊在圓心,隊長用幾乎要衝破屋頂的吶喊,中醫!加油!帶著興奮,一股專注、一股勢力,我們贏得了敗部的第一場球,並享受著全班團結一心的感覺。

 

接下來的球賽,幾乎全班都會到齊,甚至連導師也趕來看,啦啦隊也變得更有組織和規模,大家收集好空的寶特瓶,裝入硬幣讓搖喊的時候更具威力,不只兩邊的球隊在較勁,連啦啦隊也似乎在pk,一陣比一陣更大的歡呼聲,我們在場上用力地奔馳,佯裝是在打職業球賽,回想到當初聯考奮戰不服輸的精神,對抗著書本的日子,這時揮灑年輕活耀的汗水,也或許是因為在敗部,我們又連續贏了幾場比賽。

 

接著又遇到之前打敗我們的宿敵,對手缺乏高壯的中鋒,我們便硬打禁區,更派專人防守一場可獨得二、三十分的明星球員,但對手靠著充沛的體力與過人的爆發力還是頻頻突破切入上籃,兩隊恰巧是互補的球風,沒有絕對的勝算,一路拉鋸,而對方許多球員紛紛犯規離場,出現了一些弱點,但我方也由於體力不濟,三不五時被抄球快攻得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場邊也開始發出緊張的氣氛,所有觀戰的人都捏了把冷汗。

 

撐住全場的是打過校隊的同學,僅超過一米八多一點點但仍然是強大的禁區武器,接球、下球、轉身、投,一路流暢的動作,穩健地投進一球又一球,驚險地贏了這場比賽,全班歡呼大叫,狂吼的聲音爆滿了整個球館,我們竟然打進了冠軍賽!雖然最後敗給了電子系長人群,但還是贏得了亞軍。

 

上大學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球賽可以打,好像每個大學生都主修運動一樣,新生盃才剛結束,接著醫學系邀請我們打小醫盃,校內的中醫和醫學系系上各年級的友誼賽,我們用中午短短一小時的吃飯時間完成一場場球賽,那些日子我們只在乎書本和籃球,一下課就衝去球場暖身或練球,聊天討論戰術,週末加強投籃,回寢室偷練肌肉,躺在床上繼續偷偷運動,期許上場的時候能發揮極致,不希望帶有任何的遺憾,拿起我們奮戰書本的精神勇往直前,年輕就是要揮灑著汗水,就像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那樣的過癮。

 

那時候早已經開使了學業的轟炸,但也因此更知道運動的可貴。

 

運球,第五對脊神經操作著手臂外展;投籃,屈腕和伸腕兩肌肉群之間的拮抗;空中受到碰撞,小腦發揮平衡功能;有了抄截的預謀,大腦的運動前驅區必須很快地活化提出執行的藍圖;傳球的視野是視神經的管轄權;斜眼偷喵對手的位置則是第三、四、六對腦神經的領域…。

 

固然三日不讀病歷便覺言語乏味,三句不離病人便覺面目可憎,但一天沒練球自己知道,兩天沒練球對手知道,三天沒練球觀眾知道,那時候,書和球都是我們一個也離不開。

 

隔了一年,親眼欣賞學弟的新生盃,每個位置都有獨當一面的人才,1號控球小旋風擅長抄球與快攻,助攻也是一絕,2號優雅的射手三不五時放個冷箭,3號微笑小前鋒以前在建中的時候一個人帶著球隊打入冠軍賽,華麗的轉身讓隔壁護專來的球迷頻頻尖叫,運球時不笑裝酷令對手不寒而慄,得分後再用迷人的微笑回報觀眾,4號粗勇大前鋒以前打過校隊,扎實的背肌狠狠卡住禁區的位置,5號禁區武力,常用轉身取分,吸引包夾,每場可賺取十五次以上的犯規

 

接著系籃球隊開始更正規的訓練,體能、戰術跑位、防守、快攻、重量訓練、包夾、回防的速度,憑著越來越嚴謹的紀律與不斷的自我超越,奪得一次又一次校內冠軍。

 

一年又一年書本壓境過後,原本就不夠充沛的體力更捉襟見肘,漸漸地球場上越來越少同學的身影。

 

而每年總有這麼一刻身為老弱殘兵的我們如論如何都會集合起來,不分南北,不管人是在外科煉獄還是復建天堂,不管刮風下雨都會趕到學校參加一年一度的系運華陀養生盃。

 

印象最深的那場開幕戰中,宛如明星賽。

 

全場的燈光暗下,只剩下spotlight,球員分別被介紹進場,還有兩排人列隊歡迎。

 

球賽一邊打著還一邊有現場主播即時解說。

 

然而豪華的打球環境卻掩不住殘缺的體能,下降的心輸出功率來不及供應極欲快速動作的肌肉,跑位時總比預計的速度要慢,自以為算準了傳球的時機卻不斷被抄球,推測找到了可貴的空檔跳投卻被賞了大火鍋…。

 

我們賣了越來越多的體能給醫學。 

 

爬越一座座永無止境的考試中,游過ㄧ本本沒有邊緣的書海裡,一台台手術縫不完的傷口上,偶爾會浮現在球場上的鬥志,球賽開始了便全神貫注,一但上場了就全力以赴,即使傷口再痛、呼吸再喘都要集中意志,不聽到終場的鈴聲,不輕易倒下。

 

歲月毫不留情留下痕跡,但那種一起練球、一起歡呼加油、上場同心協力的感覺會一直有,那些努力後的快樂會被永遠記得,專注與毅力的養成會永遠存在心中,一次又一次瀕臨了自己體能的極限又強行突破,就是年輕的韌性。

 

在習醫的球場上,我們反覆溫習著球感,一旦披上白袍就挺直腰桿,衝鋒陷陣直到最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bertHu0708&aid=17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