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2 19:51:57瀏覽838|回應3|推薦13 | |
引用文章/新聞: 科學呢?基督教中的確有此一說:「理性研究,追求真理, 為了接近上帝。」所以教士有這個那個學問,對於這一點 我只能相信一半。基督教的理性研究是「哲學」吧? 哲學中只有邏輯與自然科學有關(註),偏偏 「我們的大自然不是一個有規律性、統一性的系統。」 真相遠遠超過當時教會所能相信的,所以教義不是重點。 只有推理沒有觀察實驗,會有現代科學?就算有了很理性 又很虔誠的人,但是他們的成果能見容於世?一邊殺人放火, 一邊「上帝保佑你」,可以嗎?當然可以,才會有「宗教 審判所」這種「東西」,以「非理性」消滅「理性」。 也有人問為什麼早期的「科學家」是教士?一種說法是, 因為野蠻人入侵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黑暗時代, 知識保存在誰手中?貴族與教會/修院。貴族/教士們就 是早期的知識份子。不過這個答案只適用於中世紀前期。 一般界定文藝復興時期年代為十四至十六世紀,正好是橫跨 中世紀末期與近代前期(1492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事實上文藝復興之前,大學教育已經蓬勃發展,正是因為教會 教育的不足。古希臘時要學「四藝」:音樂、算數、幾何、 天文。文藝復興之時,大學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四藝」加上 文法、邏輯、修辭的七藝為主,法律、醫學、和神學研究為輔。 「科學家」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末期,比起藝術家人數少太多。 例如「有理性又虔誠的」哥白尼,他的求學前後一共13年,經過 多所大學(有一年還教書),所學有數學、天文學、醫學、法 律、教會法,最後拿到教會法博士,才去符勞恩堡擔任神職。 要知道當時政教本不分,他日常的「業務」包括:平時要管理 地方政務或當醫師,戰爭時要守禦,戰後要和談,偶爾還作畫 自娛,或將希臘古詩翻成拉丁文。(佩服!啪!啪!啪!) 他研究的困難除了設備有限,該地位於波羅的海旁天氣雲霧多, 得到成果「非正統」,又不敢讓人知道,所以只好「千山我獨行」。 1510年後,他也只敢手抄幾份與其他天文學者交流,直到 「推手」李迪卡斯教授到來,研讀哥白尼著作後寫出「第一紀」 並發表,學術界反應不錯,哥白尼才願意出書。 1543年「天體運行論」終於出版,並於臨終前送到博士手中。 哥白尼的理論有些瑕疵,但是「太陽是我們所處行星系統 的中心」。這個突破,奠定現代天文學的基礎。打個比方, 當時人們看到的宇宙是一幅畫,而哥白尼把窗子打開了。 有了他的基礎才會有追隨者來證明與修正。出版過程還不止 這樣簡單,「推手」教授把稿子帶到紐倫堡,又被調任赴 他處任教,所以印刷又託付給另一位教士,這位仁兄被 內容嚇到了,抽掉獻詞後的序論,自己寫了一篇短文, 把本書目的說的避重就輕,只說內容仍為一假說云云。 這實在不知算好還是壞。也不知是否因為同一年教廷宣佈: 「不得印刷販售未經教會核准書籍」之故。總該有人聽說過 《禁書目錄》吧?(List of Prohibited Books。1559- 1948)1616本書「才」開始被禁,直到1835解禁。 哥白尼博士,還好你已經寵召了。兩位追隨者的下場就慘的 多,宗教審判所劣跡-布魯諾教士(1600火刑),伽利略 被迫撤回其主張並終身軟禁/監禁(1633)。阿門! 教會的問題就是:反對他們「認為」與聖經相違的理念, 你是不是教徒,你受過什麼教育,「We Don't Care。 」 好了,誰敢繼續發表新學說來交流?談科學?作夢! 同一時代的馬丁路德、喀爾文兩位雖然是宗教改革者,他們 也都反對「日心說」,兩派間彼此鬥爭,對於異端者也是 酷刑+火刑。還有,恭喜兩位,你們都成為《禁書目錄》 俱樂部成員,與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笛卡兒、洛克及 大哲學家康德等先賢一同不朽矣!大家在意的,就是教會對 於提出新觀念者的殘酷,讓人毛骨悚然。就如宗教審判所及 後來新舊大陸的獵巫「運動」,可是血跡班班。我們現在 看到新舊教間的「和和氣氣」,很難走到這一步耶! 時至今日,科學家有的信基督教,有的信別的教或不信教。 信仰幫助研究?未必。所以不是關鍵。科學是「為學術而 學術」,不能先設定只為某某服務,容許新觀念的研究與 討論,民主及科學都才能更上一層樓。 註:哲學包括形而上學、政治學、倫理學、美學、與邏輯學。 延伸閱讀 ‧‧‧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