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3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2010/02/06 11:31:18瀏覽546|回應0|推薦16
金剛經讀經淺得 13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愛徒老師

佈施非佈施是佈施也!佛陀舉自己為例,遠在他為善慧行者時,他將財富佈施給全國的人。善慧行者的佈施不只是佈施,我們若再深入思惟,善慧行者將七世祖先所積聚(為己)的變成國民的整體共享,善慧行者是將積聚為己(集)的生命習性,透過佈施的行為(滅)將自身生命提升囉,所以他帶走了佈施的生命特質。帶走其實是自身補足圓成佛道 

善慧為何能佈施?因為善慧行者的自性起用阿!他【智慧】的告訴自己,外面是帶不走的,有外面事物煩惱的刺激,自然激發自性般若。能感受、領悟、覺醒,付諸行動。所以佈施後面是智慧的選擇。所以不要以為佛陀是在強調佈施,後面那個自性般若的起用才是重點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是假借,而般若是實際。如小品般若波羅蜜經云:六波羅蜜是菩薩善知識,六波羅蜜是菩薩道,三世諸佛皆從六波羅蜜生。佛事皆在般若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能成辦其事。所以應無所住教導眾生行於前五種方便法門,而後眾生自性之般若能啟用。而眾生般若起用後,又能依眾生各自的緣起,生自己的方便法門,過在世間應過的生活,展現該展現的生命理念。 

如慧能大師在金剛經序中所寫: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鑛,煩惱鑛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見煩惱鑛,用覺悟火烹鍊,見自金剛佛性,了然明淨。是故以金剛為喻。因為之名也。空解不行,有名無體,解義修行,名體俱備。不修即凡夫,修即同聖智,故名金剛也。 

      為何「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因為宇宙的律,因果律永遠被執行,有施必有得。菩薩無我相的佈施,不住色生香味觸法的佈施,如同耶穌再馬太福音第六章1-4節所說的:「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必在明處報答你)。」

祝法界吉祥 隱士合十頂禮敬安祝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freedom&aid=375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