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28 00:06:36瀏覽103|回應0|推薦0 | |
《色如芭蕉》 2023.06.27 色(梵語:rūpa),與名(梵語:nāma)併舉,稱為名色;色有質礙、破壞的意義,意指「色」是會敗壞變遷的,所以本質是空性,因此青目菩薩在中觀論釋中說:「如是一切處求色無有定相,但世俗言說故。如芭蕉樹求實不可得,但有皮葉。」(《大正》T30,No.1564,p.017)「色」是組成眾生的五蘊之一,也是最顯而易見的形體,所以被眾生視為恆常、不變易,為了一己這個「色身」,眾生傾入眾多氣力維護它,但是它卻不如凡夫所期待的恆常! 青目菩薩舉芭蕉樹為例子:當我們撥開芭蕉樹,只見一層層的樹皮,而找不到一個實在的本質;「色」蘊正是如此,當我們從頭到腳仔細觀照,找不到「色」的住處,就像撥開芭蕉樹時,其中沒有任何不變易的實體;所以智者不住在色的表相,而是體悟到色沒有固定性,就像芭蕉樹雖然存在,但是本質是性空:如果它不是空性,就無法成長為芭蕉樹。 色蘊的道理正是如此,它雖然與我們形影不離,但其本質卻是性空,所以從嬰孩到青壯,以及有種種身心變化,色雖是敗壞義,但它另一層重要的特質是性「空」。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