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村莊是我的道場—清邁的托缽男孩
2021/01/20 23:57:01瀏覽455|回應1|推薦4

《村莊是我的道場—清邁的托缽男孩》

「托缽乞食」是南傳佛教的傳統文化。

至今許多東南亞國家,每天黎明時分,可以看到沿街托缽的畫面,一種特殊的文化意象,深深吸引訪客的目光;「乞食」的習俗從佛陀時代流傳到現在,「托缽」不但是一堂自我教化的課程,也是一個跟眾生結緣的管道,許多托缽的故事生動的記載在佛經中,它所發揮的深刻力量依然存在。

※※※

在台灣,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通常都還依靠父母的照應,但泰北家境清寒的聖琴沙彌,已開始接受傳統文化的磨練。他說起在泰國寺廟三年的沙彌經驗,其中難忘的事件之一就是「托缽」;每天清晨一到,不管天氣如何,都必須赤著雙腳,專心一致的「托缽」。他說一開始很不自在,因為剛剛從山上家來到寺廟,整個佛學院學生將近一百五十人,還來不及認識同學就要開始托缽,內心是有些不習慣的;所幸一開始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出門,有了伴就不那麼侷促不安,而且每天都走同一條路線,漸漸對這條路線熟悉了,甚至也認識沿路的人家,陌生感終於慢慢淡化,後來也有勇氣一個人獨自托缽!我看見他現在如此坦然,很難想像以前他的膽怯跟羞澀;不容置疑的是這份安詳,是透過一天天的行腳托缽打磨出來的!

聽取這位少年托缽的現身說法,除了倍感親切以外,更想起《雜阿含經》中佛陀的慇慇教導,他老家一再叮嚀比丘們,進入村落乞食的時候,對於感官所接觸到的事物,如何隨時保持清淨的心,不論愛與憎都能依平等心觀照,如何透過實際的行、住、坐、臥覺察身心變化,以及自己的起心動念;其中「托缽」無疑是一個全方位的身心展現,所行走的村莊就是活生生的道場,每個舉手投足都流露出當下的狀態,甚至在沒有人煙的路上,也要如實地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日復一日的托缽歷練,不但可以逐漸放下自我中心,並從中去驗證的生命實相,體會佛陀所說進入塵世卻不被世間束縛的教導!

琴沙彌最後說到,當他熟悉了村莊的道路與環境,托缽變成清晨很自然的一份「功課」;而他的缽也很快就裝得滿滿的,有時連手上也掛了各式各樣的糕餅;聽他敘述的時候,我好像也看見身穿袈裟的這個小沙彌,平靜的走入憒鬧的市場開始托缽….;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托缽路程,有時會遇到年齡相仿小孩準備上學,以及正在散步的老人,他們會恭敬的遞上食物供養,他說受到尊重的心是溫暖的,好像也鼓舞他做一個更好的修行人一樣!而他接受供養之後,立即虔誠為對方唱頌祝更願,當下雙方的清淨的心靈交會在一起;在我的請求下,琴沙彌也雙目低垂,專注唱了一段巴利文,那是他在托缽行儀中的梵唱;隨著平和的音聲,佛陀慈悲柔和的教誨,好像出水蓮花一樣,慢慢在我們之間敷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55530481

 回應文章

知風草聯合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4 11:24

「托缽」無疑是一個全方位的身心展現,所行走的村莊就是活生生的道場,每個舉手投足都流露出當下的狀態,甚至在沒有人煙的路上,也要如實地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日復一日的托缽歷練,不但可以逐漸放下自我中心,並從中去驗證的生命實相,體會佛陀所說進入塵世卻不被世間束縛的教導!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