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驛過一驛-- --如星流
2021/01/15 23:11:41瀏覽376|回應1|推薦2

《驛站》

人生有無數個驛站,學校是學生的驛站,也是老師的驛站;因緣聚合時,所以我們在同一個驛站相逢,然後又各自奔向另一個驛站!

有一年夏天,我的短期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學生的話比以前多,他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我能聽懂的也不多;直到我要離開的時候,幾個孩子幫我拖著行李,一起到大殿前等司機載我去飛機場,一邊走著一邊聽這幾個大孩子的對話!

印象最深的聖鎮,這個少年眉宇之間有種慧黠氣質,開朗的他滔滔不絕的說著自己的來處,好像急著讓我在回台灣之前,可以裝進他的故事;原來他來自一個苗族的大家庭,父母年紀很輕就結婚,生下五、六個孩子之後,生活就陷入了困境;這個幾乎沒有機會讀書的孩子,到現在還弄不清楚,自己當時怎麼到清邁的佛寺當了小沙彌的,但是總之他沒有被家境擊潰,他在佛寺讀完基本教育,過著南傳拖缽的單純生活,也學會了多數人無緣會通的「巴利文」!

這個原是生活在泰國邊陲的小孩,他的慧根因為接觸正法而開啟,學習能力似乎也一直在增進中;他還喜悅的跟我說,這學期他代表學校參加「巴利文」會考,獲得全國北區分賽的前幾名,這是個艱難的任務,也是他在清邁泰國寺廟奠下的基礎,這種改變就如《中阿含經卷十.五二經》所說:「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因為親近善知識,就有機會接觸正法,一旦對正確的道路有經驗,之後一連串的成長應運而轉,不但改變了原來家庭的限制,更珍貴的是自性萌芽,就像鎮沙彌一樣,學會了艱難的巴利文,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難怪他跟在我離開前,急著跟我分享他的喜樂,這份超越世間的快樂,到如今我都還記得他洋溢的笑容,以及散發出來的清淨歡喜!

更令我讚嘆的是他為了學習中文,自己選擇來到這所華人寺廟,成為北傳的小沙彌;因為他聽聞這所學院教學中文,因此他透過網路找到更多資料,輾轉來到這裡讀書。他說之前完全不會中文,一開始自己買書學習,後來也嚮往可以進入學校讀書,如願以償從清邁家鄉來到數百里外的清萊,無疑就是渴望能夠更上層樓;當他一邊說話的時候,他的手上還握著一本中泰雙語的自學書本,看到這個沙彌不但用功,而且會把握自己的方向,猶如《增一阿含放牛品‧四十九經》所說:「若復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擁護其牛終不失時,有所饒益。云何為十一?於是牧牛人知其色,別其相,應摩刷而摩刷,覆護瘡痍,隨時而起煙,知良田茂草處,知渡要處,愛其牛,分別時宜,亦知性行,若搆牛時知留遺餘,亦復知隨時將護可任用者。」佛陀認為一個善於牧牛的人,能夠知道牛隻的性情,還能夠知道取捨,也會善於尋找水源等等智慧,藉此比喻一個修道的人,需要具備正確知見跟正確的行動;就像這小沙彌一樣,他會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透過環境與善知識的薰陶,慢慢地開啟自己本具的德性,這是珍貴的善根!

當我要離去的時候,他還很天真地說:老師你以後會不會記得我啊?當時我的確離情難捨,真的有點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我知道這些少年,只是希望有人可以看見或聽見他們未來的成長吧!事隔多年,我真的沒有再遇到這個沙彌,但是我相信他應該馳向另一個理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55413074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17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