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4 19:47:27瀏覽3211|回應0|推薦1 | |
對日本來說,雖然鐵砲在傳入日本十年後便開始運用在戰場上,但是一直到戰國時代的中期,鐵砲才算是軍隊裡的常備武器。當時的軍隊通稱為「備」(そなえ),基本上「備」的大小會因為領地的關係而不同;石高越高者,通常一備的人數也會較高。基本上一備的總人數,約在300~500人間,當中鐵砲隊大約會有1到2隊、約20~50人。 鐵砲隊在戰場上的用途,基本上以一齊射擊的方式,對付向我方陣地衝鋒而來的敵軍為主。雖說是採取一齊射擊的方式,但因為害怕擊發後飛散的火藥點燃身旁鐵砲兵攜帶的火藥,所以在戰場上會採取彼此保持安全距離的配置,而不是採取西方那種密集隊形。 那麼,當時的鐵砲隊如何一齊射擊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式… 第一是所謂的「二段擊」。鐵砲兵們採二排方式配列,前排以單膝跪地方式;後排則採取站立方式射擊。雖然根據記載,「二段擊」是由佐佐成政(西元1536年~西元1588年)構想出來、並實際運用在戰場上。但是否屬實,直到今日仍有爭論。 第二則是有名的「三段擊」。喜愛戰國遊戲的玩家們都知道,這是織田家鐵砲隊的看家本領,也是鐵砲在長篠之戰揚名立萬的戰術。有人說「三段擊」是織田信長(西元1534年~西元1582年)發明的鐵砲戰術。可是,也有記載指出,戰國時代以運用鐵砲而聞名的「雜賀眾」,似乎在西元1568年的戰場上,就運用過「三段擊」的戰術。所以,究竟是誰先用了這個方法,到現在還在爭論。 第三種是由一名射擊手、與數挺鐵砲與助手所組成的小組來完成。聰明的讀者們,一定已經發現這個方法的特點,就是分工合作。射擊手專門負責射擊、助手們則負責裝填,這應該是最早的「連射」。這項技巧,也是當時有名的鐵砲傭兵集團,如:根來眾或雜賀眾,他們的營生技巧之一。他們在石山合戰(這是場從西元1570年打到西元1580年,長達10年的戰爭。)支持本願寺一方,利用這項戰術讓當時的織田家吃盡了苦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分工合作的射擊運用法,在上杉流軍學中被稱為「鳥渡しの法」。甚至後來的紀州德川家,還有專門設立叫作「薬込役」的職位,來給擔任負責裝填的助手。其中一部分擔任這個職位的人,後來隨著八代將軍德川吉宗(西元1684年~西元1751年),到江戶城,變成了有名的「御庭番」眾(おにわばん)的前身。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