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詞戰國---大判金(おおばんきん)
2010/12/13 13:55:53瀏覽2476|回應1|推薦9

您知道嗎?日本自古以來,人們在大額交易或是往來餽贈之時,主要是透過砂金去完成的。隨著金山的大量開採,金塊開始取代砂金的功能,這種情況在進入戰國時代(14931573)後,慢慢地發生變化。

但是收到的真是純金金塊嗎?當時的金匠、或是兌換商們,為了確認取得金塊的真假,會利用槌子敲擊金塊,讓金塊延展成條狀,這被稱為「竹流金」(たけながしきん)或是「練金」(ねりきん

對具備鑑定能力的匠人們來說,不管是竹流金、或是練金,當然一眼就能看穿其真假。但一般人怎麼知道,自己收到的是不是真的黃金呢?在這種情況下,「判金」(ばんきん)就應運而生了!

就像現代人買東西時會看有沒有安全標章一樣,當時的金匠、或是兌換商,在完成鑑定工作後,會用黑墨把它的品相、重量等等鑑定結果,寫在「竹流金」(たけながしきん)或是「練金」(ねりきん)上,最後再加上代表自己商號的花押,這就是所謂的「判」(ばん如此一來,無法辨識真偽的凡夫俗子們,就能輕易地確認,收到的究竟是不是膺品?

另外,日本和中國不一樣,並沒有統一的度量衡。以黃金的重量來說,此時京都地方所說的黃金一兩,重量為44分(1もんめ)=3.75公克,故為16.5公克重),其他地方則分別為442分甚至5不等。因此,以京都標準(京目;きょうめ10兩打造出來的橢圓形黃金薄片、再加上墨書的,就被稱為大判金(おおばんきん)。

一開始,許多金匠、兌換商,均提出自己墨書的大判金。當中除了殷實的商家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黑心的業者。一直到天正十六年(1588),豐臣秀吉(15371598)命令京都地方的金匠後藤四郎兵衛家,製造所謂的「天正大判」。這麼一來,才建立所謂的公信力。這樣的政策後來被德川家延續,並把後藤四郎兵衛家由京都遷往江戶(東京),一直到文久二年(1862)為止,相關的製造工作都由後藤四郎兵衛家負責。

附帶一提的是,如果大判的持有人,在把玩的過程中,不慎讓原先的墨書消失、或是無法辨識時,可以視遠近把大判拿到在京都、或是江戶的後藤四郎兵衛家,在支付一定的費用後,請後藤四郎兵衛家重新在大判上寫上墨書。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貼近生活實況的經濟分析【庶民經濟學

參加國家考試的好幫手:【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nLong1213&aid=4692567

 回應文章

PETER1
2010/12/13 18:53
等好久了~新文章終於出來了!XD
金澤城的月光(KuenLong1213) 於 2010-12-14 09:27 回覆:

謝謝您的鼓勵!

近來公私兩忙,部落格也只好暫時荒廢。

利用前兩天星期假日,終於有時間更新...

歡迎有空常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