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6 19:22:43瀏覽12632|回應0|推薦1 | ||||||||||||||||||||||||||||||||||||||||||||||||||||||||
日本從安土桃山時代以來,對於土地的生產力均以「石」(ㄉㄢˋ)表示,也就是所謂的「石高」(こくだか)。這不僅僅是課稅時的計算基礎,後來也演變成大名或旗本們的收入表示。 從「太閤檢地」以來,一直到江戶時代,關於田地或房屋的價值,都是以面積乘以「石盛」(每單位面積生產力)後,用這個面積能生產多少米的生產力來表示。不僅如此,甚至米以外的農作物、水產物等的產出,也都全部換算成米的生產力。像這樣的制度,便被稱為「石高制」。因為這個緣故,從大名開始、到武士等等,由領地而來的收入、或俸祿,都可以用「石高」來表示。在這裡,領民們的石高被稱為「百姓高所持」;武士階級(特別是指大名們)則被稱為「石高知行制」。 「一石」米約可供給成年人一年食用所需,這也被視為給予士兵的報酬。將石高乘以年貢率,也代表著能夠動用的士兵數。所以說,「石高」不僅是戰國大名的財力表現,也代表著他所能動用的軍力。根據江戶時代的軍役令,大名若接到幕府的動員命令時,每一萬石的石高,約須動員200名兵力(包含非戰鬥人員)。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德川幕府時期,幾位主要大名的「石高」。在這份資料中,所使用的都是幕府公定的「表高」、至於實際收穫量所代表的「內高」,兩者不只完全不一樣,甚至還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本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