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閤檢地」的做法介紹(一)
2009/04/29 19:18:58瀏覽1982|回應0|推薦0

接下來想跟大家介紹「太閤檢地」的做法:

實施檢地的時候,會從村的一頭開始,對全村的田地房屋等等進行測量,以決定各個地點的面積、產量(原文為分米」,音:ぶんまい)以及所有人(原文為「名請人,音:なうけにん)。通常在這個時候,會事先請領主、或是村長提供資料,以供參考。

至於田地的等級,會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灌溉的方便與否,以及地形地質良劣等等,區分為上、中、下、下下等四個等級。

最後把這些資料,按照面積、產出與所有人等項目,一一記載後做成「檢地帳」。這本「檢地帳」會由檢地奉行署名後,向豐臣秀吉提出,並將副本交給領主和村長。

在這個過程裡,最重要的便是面積、產量與所有人的決定。這個部份的具體做法如下:

1.面積單位的決定:

自古以來,日本在計算面積時的基礎單位被稱為「間」(けん)、而一間四方則稱為步(),120步為「小」、180步為「半」、240步為「大」,360步則稱為「一段」(だん)或是「一反」。

雖然日本全國的面積計算方法大致如上所述,但是對於「間」的計算方法,卻常隨著單位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大小。(譬如:有的地方用「代」(しろ)、或者是「刈」(かり),也有使用「蒔」(まき)的。

「太閤檢地」中,在面積的計算上,是以六尺三寸為一間、一間四方為一步,300步稱為一段或是一反。

2.容量單位的決定:

日本的容量單位來自於中國,所以一樣是「石、斗、升、合、勺」的計算方式。這是用來統計穀物收穫量,以完成納稅,或是平常販賣流通的基礎。

當根據唐朝種種而來的「大寶律令」實施時,有人說那時四合等於一升、或是六合等於一升,因此而莫衷一是。但是,隨著律令制崩壞,從日本的莊園、寺社等等,出現了許多自行決定的容量單位,難以統一。

一直到「太閤檢地」時,統一使用「京升」為標準,也就是四邊長度為五寸、高度為二寸五分,來製作容器。這個容器量出來的結果便是「一升」。「京升」和當時普遍使用的「升」,大約又多了兩合。

掌握了面積與容量的計算方法後,接下來便會介紹「太閤檢地」中,關於產量,與所有人的決定方法。這個部份,還請大家期待接下來的介紹

參考資料:

1.『太閤検地論』(共三冊)、宮川満 19571963、御茶の水書房)

2.『幕藩体制社会の成立と構造』、安良城盛昭 1959、御茶の水書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nLong1213&aid=289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