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國經濟的基礎--「太閤檢地」
2009/04/27 07:27:05瀏覽2933|回應0|推薦1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戰國小知識,是有名的「太閤檢地」(たいこうけんち所謂的「太閤檢地」,指的是豐臣秀吉從西元1582年開始,陸續於日本全國各地所進行,關於田地的測量(並不包括山、林等地形)及其收穫量的調查。在日本,太閤檢地又被稱為「天正の石直し」(てんしょうのこくなおし或「文禄の検地」(ぶんろくのけんち

豐臣秀吉從1582年便開始實施檢地,到1591年把關白之位讓給豐臣秀次前,他並不是太閤。但是1591年以後,豐臣秀吉喜歡稱自己為「太閤」,因為這個緣故,他所實施的檢地被稱為「太閤檢地」,這當然包括1591年之前所實施的檢地。「太閤檢地」由石田三成提議,並擔任所謂的「檢地奉行」來加以實施。雖然如此,「太閤檢地」並不全由豐臣家的家臣來實施,大部分由各地的大名以「自我申告制」的方法實施。

做為全國統一的基礎,豐臣秀吉於征服各地後實施檢地,以確實地把握征服地的狀況。透過這固定的方法,以全國為對象所實施的土地測量工作。因為課稅的對象不是針對土地所有人,而是針對該土地的耕作者。至此完全釐清當時自室町時期以來,複雜的土地所有關係。另外,隨著檢地時必備的長度、體積工具的統一,也達成日本度量衡系統的統一。

「太閤檢地」所帶來的益處,可在滅亡後北條氏的小田原之戰中得到證實。當時豐臣側總動員兵力達廿萬,把號稱難攻不落的小田原城包圍起來,卻保持補給無虞,不可不說是「太閤檢地」的功勞。

最後,因為「太閤檢地」的關係,日本全國各地的收穫量,均可換算成「石高」(こくだか)而得以確定。這也是江戶時代幕籓體制基礎之一,「石高制」的由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nLong1213&aid=289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