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28 23:43:03瀏覽1856|回應0|推薦2 | |
立不立廟、恨不恨你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諸葛亮於西元234年過世後,蜀漢裡頭很多地方都請求為諸葛亮立廟,但都被蜀漢朝廷否決了;又有人建議劉禪聽任人民於成都為諸葛亮立廟,劉禪還是不同意。一直到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蜀漢都快滅亡了,劉禪才應中書郎向充、步兵校尉的建議,允許在沔陽諸葛亮的墳墓旁立廟。 以諸葛亮的身分,為他立廟「聽起來」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劉禪卻一再拒絕這樣的提議,於是便有論者—包括像柏陽、易中天這樣的前輩,認為這是因為劉禪心懷怨懟,或是因為諸葛亮專權,或是因為諸葛亮管教太嚴厲,極端一點還會說劉禪「痛恨」諸葛亮。 劉禪對諸葛亮懷著什麼樣的感情我不知道,但我會認為,以不立廟而推論君臣間有心結的說法,實在是太偏頗、太陰謀論了。 首先我們要瞭解,漢朝的「廟」和我們現在的「廟」是不同的東西,漢朝的廟是「宗廟」,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在儒家傳統中,祖先比活著的人重要,因此禮記告訴我們:「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打個比方,你辛辛苦苦不吃不喝三十年買了塊地要蓋房子,依禮,你得先將祖先住的宗廟蓋出來,最後剩下的地才屬於你的住家。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禮記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於寢。」宗廟的規定僅限於那些貴族,像我們這種沒貴族身份的,去祖先墳前祭拜就好了。 禮記是先秦的東西,到了秦漢,已經沒有天子、諸侯、大夫、士這樣的封建階級,那要大家怎麼立廟呢?就不立廟了,所以秦漢四百年,原則上只有皇帝立廟,少數劉姓諸侯王,和皇帝是遠房堂兄弟那種,皇帝特別愛你,會幫你的父祖輩立廟,除此之外,從來沒有皇帝為臣民立廟的,最多派人幫你蓋豪華的墳墓,派人幫你掃墓,或是把你畫在xx閣上做表揚而已(漢朝好像還沒發明「配享太廟」這套,不確定)。一般人是會在墳墓旁蓋祠堂,權臣也會把祠堂蓋得很豪華,但那終究不是定義上的「廟」。 這就是司馬光所謂的:「及秦非笑聖人,蕩滅典禮,務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在,都邑則鮮焉。」 當然,民間會為一些有名望的人立私廟,兩漢政府對此沒有特別政策,有時候會把這當「淫祀」取締,有時候就許可,像東漢末名士陳寔過世時,何進掌管的朝廷就「許令以下至于國人,立廟舊邑,四時烝嘗,歡哀承祀,其如祖禰。」 而漢朝惟一不姓劉、又正式立廟的人叫曹操,那是建安十八年,曹操以魏公身份,在鄴城建立五廟,連王莽都沒幹過這事。 回頭看諸葛亮立廟的爭議。按襄陽耆舊記,諸葛亮剛死的時候,很多地方都申請為他立廟,朝廷開了個會(朝議),認為不合禮制,所以不允許;第二次是有人建議劉禪說,你就不要管,讓人民在成都立廟吧(「聽立廟於成都」),劉禪也不同意,最後才有習隆與向充在沔陽立廟的折衷辦法。 第一次立廟申請是被朝議駁回,會參加朝議的也多半是諸葛亮留下的那班人,駁回理由也很正當:以前就沒這樣搞嘛!第二次立廟申請,駁回理由也顯而易見,天子宗廟就在成都,怎麼可能讓死老百姓再開私廟呢?習隆和向充也明白這兩點,所以他們提出折衷案時,還先強調:「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 理論上,政府不為諸葛亮立廟並不是什麼問題,諸葛亮有兒子有墳墓,自然有家裡的人會祭拜他。但顯然蜀漢百姓太熱愛諸葛亮了,他們到處設置私人祠堂,就變成習隆等人所說的:「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百姓又不是儒生,拜拜不管禮記那套,各地拜諸葛亮一定花招百出,流水席啊、電子花車啊,可想像也會有賣「武侯神油」之類,這樣對諸葛亮的形象反而是個傷害,所以習隆等人才建議還是在諸葛亮墓旁立廟,要祭祀他的人全去廟裡,同時取締私人宮廟。 陰謀論人人愛,像我也希望做出「劉禪將公主嫁給諸葛瞻是對諸葛亮的報復因為公主長得像豬頭」之類的論點,奈何就是沒有證據。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