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8 05:42:42瀏覽666|回應2|推薦49 | |
眾大之間難為小 在吳哥眾多的廟宇中「塔頌」屬於小型的建築物,連座落的位置都在大吳哥東北面偏僻的一角,暹麗河繞經其南面和東面。這座12世紀末葉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時興建的塔頌廟,當時是為了奉獻給國王的父親,也許當時國王的父親需要一處靜謐的修習場所。與其同一時期興建的廟宇塔普隆Ta Prohn、斑締卡黛Banteay Kdei、盤龍寺Neak Paen,以及塔頌廟之後興建的大吳哥Angkor Thom和巴戎廟Bayon….等相較,確實無從比擬。 闍耶跋摩七世是兩位吳哥王朝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國王之一,前者是創建繁榮吳哥王朝的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後者則是救亡吳哥免於傾覆而臻鼎盛。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因此當時興建的廟宇都採佛教的式樣,塔頌廟的構造簡潔沒有高臺,僅中央有一座高塔聖殿,(塔幾乎都是吳哥建築的基本型式,由塔延伸出平臺,平臺再以石階和甬道連接迴廊,由迴廊和圍牆再分隔出不同風格和用途的內外庭院),以十字型的通道連接第一層圍繞的迴廊,迴廊的四角建有角亭,迴廊內的東面南、北兩側各建有一間藏經閣,這是一般佛教寺廟的傳統格局。 在迴廊的外圍再以紅色砂岩砌築圍牆,塔頌屬於小型的廟宇,因此僅在東西兩面的圍牆中央建造十字型的塔式門樓,門樓再結合了兩旁帶有窗檯的小室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築物,這不同於一般大型廟宇往往擁有四個方向的門樓通道。塔頌的門樓秉持了闍耶跋摩七世政教合一的風格,也就是塔樓上層的四面一律以國王微笑的頭像做為雕飾,這其中以西門樓上朝南的國王頭像的笑容最為燦爛。 似曾相識的場景 塔頌在吳哥眾多的廟宇中地處偏僻,規模不大,因此始終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工作,牆傾屋倒遊客稀疏,也因此保留了一種沈靜的原型美感,許多來去匆匆的觀光客根本無緣一會。很多人來到吳哥往往迷醉於塔普隆Ta Prohn內與建築物渾然一體的巨樹,但是塔頌就像是塔普隆的縮影卻更為細緻,如果說塔普隆的巨樹像軀幹,則塔頌的樹木就如同纖纖細指,日後網友若有機會來到塔頌,除了享受祂的靜謐外,如果還有一絲絲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妨回憶一下電影「古墓奇兵」中的場景。 攝影考量 塔頌的東門樓是欣賞樹木與建築物融合的最佳景點,由於參觀塔頌幾乎都是從有公路銜接的西門進入,一般人在看過了吳哥其他大型的廟宇後,走到塔頌的西門樓可能就興趣索然,打道回府,殊不知精采的還在另一頭的東門。到塔頌五次了,每回都會在東門的樹蔭下靜坐個個把小時,期間鮮少碰到走訪的遊客,與其他熱門廟宇的喧囂相較這兒真是難得的寧靜。作一個攝影工作者可能需要比別人多走兩步路多付出一點細膩的觀察。 拍攝塔頌的東門如果要光源充足,應選在上午七時前到達此處,則陽光可以照亮整個門樓和樹幹,然而這是一個陽光亮麗的傍晚,樹蔭下的東門樓充滿了柔和的漫射光,似乎更能襯托出建築物的古老。 以北面虯髯的樹根拉出畫面的重點,露出右上角的一隅藍天,調整拍攝位置至正好將射入門框內的陽光納入畫面,讓門框內暗部不會因為完全的黑暗而感覺畫面沈重,此外右側的樹根和通向門樓的黃土路形成了穩定的三角結構,利用門樓後方陽光照射的綠葉分出畫面的層次和距離感。 基本上這是一個對角線的構圖,以右方的樹根作為主要曝光考量,如此將使門樓內呈現沒有層次的暗影,這也是為何安排那一片入射的陽光來淡化這種現象,而後方的樹葉又剛好維持在差一點Over的邊緣,至於左上方的天空勢必Over,也只有儘量縮小其佔用畫面的面積因應。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