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7 18:01:27瀏覽692|回應2|推薦46 | |
湖水澆灌出的奇蹟 文明的發祥地幾乎都圍繞在大洋、大河和大湖的身旁,而吳哥傲人的文明則繫於洞里薩湖Tonle Sap湖水波濤的起伏中,洞里薩湖源自湄公河Mekong注入的水流,自古以來就是調節柬埔寨中部氾濫平原的蓄水池。 (湄公河水源自中國的瀾滄江,而瀾滄江發跡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一般人熟知的是2006年7月1日開通的青藏鐵路途經的唐古拉山啞口5072米) 湖上的靠船碼頭 洞里薩湖水往南注入支流小河以及130公里長的洞里薩河,再向東南流入湄公河Mekong,每年6到11月的季風期使湄公河的河水再逆流回洞里薩湖,使得湖水面積由2700平方公里暴增至6400平方公里,水深亦由最深3米驟升為14米,在湖水的漲落中沉積了大量富含有機質的淤泥,直接豐富了魚產也滋養了周遭的土地,因此自真臘以來湖水一直影響著吳哥人的生息,湖水興旺了周邊的農業,這片吳哥人口中的淡水洋(洞里薩湖)孵育出鮮美的淡水魚,提供吳哥人取之不盡的生活資源,一個以農、漁業生產為主的王國,能夠打造出驚世駭俗的繁榮王城,完全依賴於大湖豐厚的賜予。 時移物轉大湖依舊 今日的洞里薩湖依舊在起伏的波濤裏看盡王朝的起落和歷史的興衰,觀光客不管來到了金邊還是暹麗,無不希望親臨洞里薩湖一睹大湖的風采。 洞里薩河畔的高腳屋 真臘時代居民的高腳屋至今依然可以在湖畔、河岸邊發現它的蹤跡,高腳屋是為了因應湖水的漲落而演生出的特殊居所,當湖水盈溢時,高腳屋的居民以船隻進出,當湖水退卻回復後,居民就以木梯進出高腳屋,高腳在平時又可以防範蛇類的入侵,而當住民需要搬家時,只要找幾個壯丁抬起支撐的高腳,想在那裡落腳只要擺下高腳即成居所。(現今固定式的高腳屋規模較大,高腳上的屋舍供人居住;高腳下則豢養牲畜,只是架屋用的高腳以混凝土或原木取代竹架支撐,這一類的高腳皆改為方形柱做為防蛇之用)。
暹麗河畔的高腳屋 此外由於湖水的漲落極大,當湖水急速消退後許多跟隨暴漲湖水游入湖岸邊的魚群,紛紛被困在淺水區濃密的灌木叢中,因此可以看到居民樹上捉魚的奇景。據說在內戰和赤棉統治前,住在洞里薩湖畔的居民還利用湖水漲潮時,將野生的大象趕入湖邊的淺水區,當大象被困在淺水區的灌木叢時加以捕捉,馴服後充當勞務,只是赤棉統治時代這些野生的大象幾乎都因誤觸地雷而死亡,導致現今柬埔寨境內大象的絕跡。 乾季時裸露的攔魚柵欄 湖上的微型社會 乾季的洞里薩湖,魚群大多躲到湖心的深水處(為保護魚產資源;柬埔寨政府劃定自湖心圓周20公里的範圍內禁止捕撈漁產),洞里薩湖上的水上人家大部分來自越南,他們有的在水上船屋開雜貨店,有的利用船屋設餐館且在周邊架設箱網養魚及高經濟價值的鱷魚 頗耽心這些傢伙負氣出走 、也有駕著小船販售肉品蔬果、民生用品、雜物…等名符其實的流動攤販 ,當然湖上還有設在船上的學堂、教堂等知識和精神的託付所 湖上學堂 湖上教堂 ,一般的船户則在船屋一側養豬、養雞或種一點蔬草,至於靠捕魚為生的漁民就用這段空閒的時間,在湖上架起高架保養船隻。 享受湖上水床的豬隻 對於純粹以養魚為生的船家則是設立可移動式的箱網,在雨季湖水處於高水位而魚也長至肥美的成魚時,駕著附設船屋的箱網經洞里薩湖、洞里薩河來到首都金邊販賣,如此年復一年享受大湖無私的施予。 攝影考量 上午的洞里薩湖陽光燦然,專心保養船隻的漁家頭戴竹笠,雙手不曾閒過,在搭乘船隻前行的途中發現了這幅漁閒卻人忙的畫面。 首先考慮的是船上站立不方便,也較為搖晃容易造成景物的模糊,因此以坐姿拍攝,由於手持像機的高度正好讓拍攝物遮掉了水平線,為免右邊的水平線入鏡,因此先盤算好在右側水平線入鏡前按快門。 此外船行的方向和陽光照射同向,為保留拍攝物較大的受光面,拍攝點必需在和主題垂直前按快門,此外考慮湖水的反光必需加1.5格曝光。 由於持用機械像機,因此先以目測預計拍攝點至主題的距離,事先將像機調好落焦點,同時決定以1/250秒快門速度拍攝,降低模糊的發生率,配合船隻行進的速度反向移動像機,待船隻到達預計拍攝點時按下快門。 水上兒童樂園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