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棉浮雕藝術的極致表現
2009/03/04 10:47:43瀏覽1010|回應0|推薦24

吳哥文明在巴戎浮雕中綻放光芒

      吳哥城Angkor Thom的幾何中心巴戎廟Bayon,不但展現了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時代堅實的國力,更將吳哥的浮雕藝術推臻歷史的高峰,雖然巴戎廟之前有吳哥窟Angkor Wat空前精彩的壯觀浮雕壁廊(近800米),但是吳哥窟的浮雕絕大部分是以印度神話故事為藍本,再佐以頌揚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西元1113~1150年即位)」的戰功為主,這和巴戎廟浮雕所呈現的生活歷史是截然不同的。

最寫實的歷史生活圖

      雖然巴戎廟較之吳哥窟的構築時間晚了近五十年,卻也因此在浮雕藝術的表現上更趨成熟。

      巴戎廟共有內外兩層迴廊;內層的浮雕迴廊和吳哥窟的浮雕一樣,都是取材於印度的神話故事和佛教釋迦牟尼佛的生活,雖然雕刻精細,但是和吳哥窟相較不但保存的並不完整,規模也顯得微不足道,因此遊客到此大多把目光集中在外層迴廊的浮雕。

      當然外層迴廊的浮雕同樣有頌揚闍耶跋摩七世對占婆人戰功的壁雕畫,但是卻有更多反映當時生活景況的題材,這中間有對耕作、捕魚、狩獵、娛樂、宴席等描繪,充分呈現了當時吳哥居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的景況。

      如果您多花點時間仔細的觀察可以看到當時的農耕器具、耕作的牛隻牛車還有走繩索、拿大鼎、耍猴戲、雜耍等賣藝的,以及市集、宴席、鬥雞、鬥豬、撈魚摸蝦等日常生活的寫實雕飾。

見識文明也見證歷史

下方影像為真臘戰士

      巴戎廟代表了一個更趨成熟完美的吳哥文明,藉由浮雕畫反映出璀璨的歷史過程,可惜吳哥人與占婆人、泰族人連年的兵連禍結,不但使得雕刻匠放下手中的刻刀參與戰事,也使得巴戎廟無以完工,無法成就其偉大完美的廟宇,反而導致國困民窮男丁盡失,最後不得不走上棄城的命運,諷刺的是,昔日寫實的浮雕壁畫,使今日的觀光客不但見識了吳哥往昔的興盛文明,也見證了吳哥的敗亡。

下方影像為占婆戰士

攝影考量

      這是東面正門入口外側迴廊上的浮雕,描繪的是坐在大象上的闍耶跋摩七世指揮真臘戰士對占婆人作戰

由於朝東,因此在上午9時左右前往,陽光照射的角度不至於過高,這可以從浮雕下方的陰影看出端倪。

 由於陽光來自拍攝物的正前方,為了避免拍攝者的陰影投射在畫面上,因此選擇了一個側向的取景角度,先儘量貼近畫面的左方,以大約與畫面呈60度的位置取景,讓畫面左半部的影像有躍出畫面的感覺,若從左方的真臘戰士和右方幾成側面的人物作比較,其感覺更形強烈。

      此外特別留下右上方的一角藍天,使浮雕的基線和上方的牆頂線共同指向畫面外的交會點,也藉此賦與了畫面的方向性,為了強調石材雕刻的紋理,選擇以F32的光圈決定曝光指數。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magesTour&aid=270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