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5 10:50:57瀏覽639|回應0|推薦14 | |
源自暹羅語的奉劍之城 奉劍之城與上篇介紹的卜力坎Preah Khan指的是同一個地點,Preah Khan轉譯自暹羅語(今日之泰文)Nagarajayacri,意思就是奉劍之城(The City of The Sacred Sword),奉劍之城源自高棉傳統歷史的真實史實,指的正是西元1181年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西元1181年~1220年即位)」與占婆人進行一場決定性影響深遠的戰爭,該役徹底將占婆人逐出了吳哥,而闍耶跋摩七世也在同年正式成為真臘國王。1191年建成的奉劍之城係在當時的戰場遺址上建造的,與吳哥王城內的巴戎廟Bayon屬於同一形式的佛教建築風格,至於當時是否有闍耶跋摩七世設置供奉寶劍之所,則無從證實(吳哥文明自西元802年開始至1433年棄城止,在這600餘年的歲月裏,吳哥遭受占婆人、暹羅人的斷斷續續侵佔,因此吳哥地區的王城、廟宇內的飾品寶物早就被劫掠一空)。 綜合多種宗教的藝術精華 位於吳哥王城西北2公里的奉劍之城,一般經由吳哥王城的北門前往,參觀奉劍之城建議由東入口開始,而安排車輛在西入口接駁,奉劍之城共有內外兩道圍牆構築,在最外層的圍牆原本有寬闊的護城河環繞,只是如今不但乾涸也被重重的叢林所覆蔽。 在奉劍之城建成的那個年代,第一層圍牆內的廣大區域曾經是僧侶、學生修習的場所,以及服侍國王的隨扈和待從的生活區,至於第二道圍牆內則是密集的神殿和聖壇混和了佛教和印度教形式,西面和北面分別供奉毗濕奴Vishnu和濕婆Shiva,南面則供奉祖先,至於東面則為進入中央聖壇的入口,而中央聖壇則供奉著佛陀。 攝影考量 午前10時左右來到奉劍之城,拜陽光之賜使得狹窄幽深的甬道,呈現明暗的交互對比,由於午前的陽光是東曬,因此選擇了寺院的中心點向南門入口的方向取景。 由於最近處的門框上方陰暗零亂,因此將門框上的橫楣安排抵觸在畫面的最上方,另外為了表現層層疊疊漸行漸遠的縱深,特別將拍攝位置置於視線高度,佐以些微的俯角使地面的受光面積加大。至於畫面前方右下角射入的光影,正好利用漫射光清楚的映照出門框周邊鐫刻的印痕,再以門框周邊的景物決定曝光指數後,加半格曝光,形成這幅多層重疊的框景。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