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庫魯格舍德拉之戰Battle of Kurukshetr
2009/02/23 11:17:45瀏覽880|回應0|推薦8

印度史詩的壯闊壁雕

    吳哥窟的主體是由三層平台的迴廊和四角的寺塔所圍繞,愈往上層愈往內縮形成金字塔般均衡優美結構,而每一層平台四面的迴廊包括廊壁、廊頂、樑柱、窗櫺、欄杆都有精美的雕刻,這其中第一層迴廊為長達800米的廊壁浮雕所環繞,浮雕的畫面充分展示出當時吳哥居民的生活、宗教、戰爭等精美絕倫的鮮活景像。(吳哥窟在興建的過程中,由臻極盛而開始衰敗,吳哥的富庶成為周邊氏族覬覦的對象,使得吳哥征戰連年,不但男丁耗損更影響吳哥窟的興建,致今日吳哥窟西廊北段僅有粗淺的刻紋,而北廊則完全未曾雕刻)。

吳哥窟的啟建石材來自吳哥東北方40公里外的荔枝山,此地的砂岩質地較軟,因此雕刻出來的人、物、花、草、圖案,線條清晰流暢栩栩如生。

西元1433年吳哥國王決定遷都棄城後,直到西元1858年法國自然博物學家享利 穆奧Henri Mouhot發現吳哥遺址,吳哥已在叢林中埋藏了四百多年,而這些精美的廊壁雕刻依舊保持得如此完美,令人驚訝。

俱盧Kauravas和般度Pandavas爭雄

吳哥窟的第一層迴廊壁雕是吳哥所有雕飾的精華,以上畫面為西廊南段的壁雕畫,畫面中表現的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內容是以俱盧Kauravas和般度Pandavas兩大親緣家族爭雄的故事。

壁畫的歷史背景是「庫魯格舍德拉之戰Battle of Kurukshetra」【庫魯格舍德拉(印度教重要的朝聖地)位於印度西北的哈里亞納省Haryana】,內容描繪KauravasPandavas這兩個親族之間最後的一場戰役,畫面中飛矢蔽天戰爭場面慘烈,其中人形比例較大的是雙方的指揮官;一方是站在二輪戰車上的Arjuna,另一方是騎在大象背上的Bisma,雙方都聲嘶力竭的對自己的戰士發號施令,兩方戰士勇猛的由壁畫兩邊向敵方(壁畫中間)鋌進,終至短兵相接,慘遭殺戮的屍體散佈沙場。在畫面中間上方有Kauravas族的英雄指揮官Bisma 遭到敵人Arjuna的弓箭射殺倒地,Bisma的戰士傷心的維護著他的場面。

另外我們可以發現靠近壁畫中央手持裝飾有惡魔Rahu臉孔盾牌的Arjuna,以弓箭射殺有四條手臂,他同父異母的兄弟Krishna後,Krishna變成了他的二輪戰車。

攝影考量

    由於要拍攝吳哥窟西廊的壁雕,因此選擇在下午3時以後前往,天氣是陰天雖然沒有直射的陽光,但是反而產生散光的效果還比較理想(許多運用閃光燈補光的畫面,常將閃光燈的方向指向白色天花板,或導向反光的散光板,間接以折射方式給光,目的就是避免直接照射被攝物體,使得單一區塊過度顯現,而致晝面失衝)。首先要決定的是要拍局部呢?還是整幅壁畫?因為取景角度和曝光考量不盡相同。

    為了表現出壁雕畫的寬廣,因此選擇了迴廊的一側也就是右側般度Pandavas族一方(牆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Pandavas族的指揮官Arjuna,勇武的站在二輪戰車上拉滿了弓蓄勢待發,而影像之所以黝黑清晰是歷經往昔到此朝拜的僧侶和遊客撫摸所致,今日已設圍繩禁止遊客靠近),貼近壁晝安排壁畫佔4/5的畫面,將相機以腳架架設在圍繩的垂直方向,同時避開廊柱間可能進入畫門的外部影像,以期圍繩、壁畫上下兩條邊框線、牆面和地板的交接線、廊柱兩條延伸線都同時指向遠方的入口,以期達到表現壁畫的伸展和近端晝面躍出晝框的感覺,由於是陰天的漫射光,因此曝光指數的考量就顯得單純,只要注意壁畫畫面不要曝光過度即可。

牆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Pandavas族的指揮官Arjuna,勇武的站在二輪戰車上拉滿了弓蓄勢待發,而影像之所以黝黑清晰是歷經往昔到此朝拜的僧侶和遊客撫摸所致,今日已設圍繩禁止遊客靠近。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magesTour&aid=267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