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肇始
2007/06/29 11:10:33瀏覽665|回應0|推薦7

真臘時代的都城〈羅洛士Roluos〉

 

 

 

    羅洛士寺廟群位於「洞里薩湖」東邊3公里,暹麗市東南方13公里的羅洛士,共有「卜里柯Preah Ko」、「巴孔Bakon」、「羅蕾Lolei」三座同一時期的寺廟遺跡集中於此。這些寺廟群的所在地正是真臘時代的都城「訶里訶羅拉亞Hariharalaya」。西元八世紀時真臘分裂為水真臘(舊名高棉今柬埔寨)和陸真臘(今寮國),水真臘的國王「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於西元802年選定「訶里訶羅拉亞」興建都城,這是高棉的第一個國都,直到西元905年才遷都今日鄰近吳哥王城南入口的「巴肯山Phnom Bakheng」。

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肇始

 

    在真臘遷都吳哥以前的建築都是以磚塊砌造的,今日在羅洛士的三座寺廟中,「卜里柯」和「羅蕾」是9世紀未的磚造建築,可惜大都毀損嚴重,而古蹟的修護經費大多依靠聯合國相關組織的捐助,或者是單一國家的援手,只是這些捐款大部分都花在吳哥窟上,因此在羅洛士的「卜里柯」只能逐步進行小規模的修護,而「羅蕾」的幾座磚造塔尖早就雜草叢生無法分辨,傾斜的塔身僅以木頭從傾斜面支撐,幸好柬埔寨沒有地震否則「羅蕾」隨時都可能崩毀,這些當年精緻優美的磚造廟塔代表了吳哥王朝的興起,可惜經費拮据只能任由精彩古蹟隨著歲月消逝。在羅洛士唯獨巴孔寺以石材構築,這也是當時第一座石砌建築物,自此以後的吳哥寺廟群無不採用石塊為建材,也因此影響了日後400年的建築風格,可以說巴孔寺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肇始

宇宙中心須彌山

    羅洛士的「巴孔寺」主塔已恢復了舊觀,這和巴孔寺的石塊構築有關,石塊不易風化即使倒塌亦容易分辨和修復。巴孔寺為一多層的山形建築,係由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建於西元881年,作為供奉濕婆Shiva和毗濕奴Vishnu兩大主神融合的「訶里訶羅Harihara」印度廟,而事實上吳哥地區眾多的寺廟內都是供奉當政的國王,象徵著人神合一供人膜拜的偶像,因此巴孔寺內供奉的正是因陀羅跋摩一世。

 

    。巴孔寺建基於15米的石基上,中央的高塔象徵著宇宙中心的須彌山Mount Meru(神祇居住於須彌山,因此以山形的寺廟代表須彌山,只要至廟宇朝拜即等同到了須彌山),外圍以四層的台階烘托出中央的聖殿,對應著印度神話中的四種情境Nagas(蛇)、Garudas太陽神鳥、Rakasas惡靈、Yakshas夜叉守護神。

攝影考量

 

    由暹麗市區坐了25分鐘的小巴,來到巴孔寺是一個悶熱的午後,由東向西走近巴孔寺仰望這座八角形的聖殿須彌山。正準備登上台階;霎那間烏雲蓋頂,巴孔寺上高聳的須彌山、周邊的建築和樹木,拜後方尚未掩入烏雲的天空所賜,形成輪廓分明的剪影,驟雨隨時可能落下因此沒有太多的時間考量。首先想到的是寺廟前的紅土和石階,由於有前方天光的反射,還可以反映出暗紅的色澤,因此將鏡頭趨近前方的土石,剪影的輪廓安排在畫面的3/5處,移位把呈V字型的烏雲交聚在須彌山上,正好和前方紅土的倒V字型相互映照,不但加深了立體感也達到視線集中的效果,再以紅土地作為曝光的考量,以1/30秒留下這幀難得的影像,前後歷時30秒收工避雨。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magesTour&aid=105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