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0 10:06:35瀏覽616|回應0|推薦14 | |
古東方建築奇蹟 吳哥窟由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西元1113年~1150年即位)」啟建於12世紀初,蘇耶跋摩二世信奉婆羅門教,由於當時真臘的宗教習俗認為國王是神明降臨世間的統治者,死後又將回復為天上的神明,因此當國王在世時無不大肆興建廟宇(Wat即為廟的意思)作為日後的陵墓。由於吳哥窟工程浩大,在蘇耶跋摩二世過世時工程尚未完工,蘇耶跋摩二世以後又經過二任國王直到「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西元1181年~1220年即位)」時才告完工,前後歷時近90年。 吳哥窟東西長達1500公尺;這座奇蹟般的建築動用了當時一流的能工巧匠,由於為了遷就地理環境(吳哥窟後方(東面)為暹麗河沒有太大的腹地)同時吳哥通(大吳哥)的王城大道位於西面,因此在建築設計上吳哥窟的正門就被安排在西面(依據婆羅門教的教義,東方是日出的地方,是正道也代表吉祥和昌盛,因此吳哥地區知名的廟宇幾乎都朝向東方,唯獨吳哥窟為朝西的建築)。 建築成就耐人探索 吳哥窟的主建築物四角各有一座塔圍繞著中央的主塔,主塔代表了宇宙中心的須彌山Mount Meru。由於吳哥窟的建築以大大小小的石塊堆砌而成,未動用任何灰漿或粘合劑。因此對於石材的切割、計算和安置,無不需要相當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準,也因此對於吳哥窟的建築成就始終是一個耐人探索的迷團。 吳哥窟的主塔高65米按其建築的方式,專家研判其地基必定也有相當於建築物面積和深度的基石,否則不足以支撐主體的重量歷經百年而不至傾圮殆盡,也就是說主塔下方也應該有深達65米的基石鋪設其中。 除了基石的穩固外吳哥窟完善的排水系統,不管是屋簷、地面;明、暗的排水管線,充分發揮了地處熱帶雨林中的排水功能。 在進入第二重迴廊前的中央大道兩旁,還有兩個蓄積吳哥主建築排放雨水的大池塘,今日是遊客欣賞須彌山倒影的好地方,而當年這兩口水塘則是覲見國王或朝拜須彌山的真臘人民,入廟前清洗手腳和頭臉的地方。 攝影考量 吳哥窟座東朝西,要拍日出首先考慮到的必定是剪影的效果,因此勢必以中央的五座尖塔為重心,就地形位置來講主建築有相當的縱深,如果太接近主體將無法描繪出塔尖,而導致剪影過於龐大形成壓迫,又如果離主題太遠天空又沒有絢麗的日出雲彩(就如同這張照片的天候條件),畫面必定單調無趣。 選擇第二道迴廊前的蓄水塘,由於水塘上有稀疏的蓮葉,使得水面形成拼湊般的倒影,雖然天空的色彩條件不佳,但是水面所形成的亮麗色澤卻使得畫面略顯活潑,左右移動位置使得須彌山上的五座塔尖皆能入鏡,固定腳架以水中亮影加半格曝光,剪影安排在畫面垂直中央的位置,感覺上棕糖樹的剪影更讓人討喜。(吳哥窟的日出時間因季節的不同約在06:20~07:05之間)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