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2 07:15:01瀏覽1050|回應2|推薦4 | |
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491 拿土地作誘因難讓人理解 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表示,現行退場機制的確缺乏誘因,可是,提供變更商業用地的誘因已超過常人能理解的 程度,過去私校因為辦學,享有的免繳稅收的特權難道不必計算嗎?他指出,很多不良私校藉由少子化之名,行剝削老師之實,現在有了這項土地誘因,未來私校退 場機制將如同颱風天違法工廠排廢水一樣,而且校方還可從中獲得利益。 5年後,少子化將迫使台北市高中職招生仰賴新北市的學生,吳忠泰推估,屆時位於後段的私立學校,勢必發生招生困難,而部分學校現處於台北市區精華地段,這個退場誘因不正是鼓勵學校「搶」退場嗎? 感想: 政府要救私校,最佳的方式,就是減少國立學校的名額。 國立學校成立太多的系所,又擴大招生,自然就排擠了尾端的私校。 舉個例子: 國立師範大學,憑什麼辦管理學院? 這是師大管理學院官網:http://www.mgt.ntnu.edu.tw/ntnu-m101.aspx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配合教育部推動大學轉型計畫,以其豐富的人文特質結合管理專業為基礎,於2008年8月1日成立「管理學院」。 你招幾個學生,在尾端的私立學校的相關科系,就少幾個學生。 根據師大校史:http://archives.lib.ntnu.edu.tw/c1/c1_1.jsp 日治時期,臺灣辦有師範學校,但只限於初等教育師資的培養,中等以上教育師資的養成工作,概付闕如,且當時的教育乃殖民地教育,不能符合二次戰後的需要。當時的行政長官公署乃決定籌設師範學院,於民國35年6月5日正式成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肩負起臺灣地區更新文教工作的使命。 民國44年春,教育部秉承當時總統 蔣公革新教育之指示,正式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 師大顧名思義,就是培養老師的,少子化之後,應該萎縮的是培養老師的師大才是,怎麼不縮編反而擴大呢? -- 聯合報:http://lms.ctl.cyut.edu.tw/1997041/doc/146758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陳德華說,現行私校法規定,學校法人可變更為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的公益性質財團法人,因私校是捐資興學,教育部不可能在私校解散、清算後,讓創辦人或董事拿回剩餘校產;至於能否再鬆綁法令,放寬私校轉型經營更多元的事業,可再討論。 這個有良心的官員說到了重點了。 -- 這位網友的看法,我完全認同: 如果教育部真帶種,如果要做實事,不是用嘴皮子去處理後端那幾所私立大學,而是參考台大前校長陳維昭所言:要關掉一半大學。我建議的實際操作是:(1)關掉一半國立大學,(2)鬆開箝制私立大學的雙手,讓私立大學自由經營。關掉一半後段的國立大學,既可以省下大筆國家高教的預算,可以挪動些去支援十二年國教的開辦費,或可挹注那些前端喊窮的國立大學(我不認為他們真窮),或增加點私立大學的獎補助,另外,這兩三萬名大學新生會自動移入前段班私立大學。 不過不一定要關掉學校。 1. 可以用總量管制。 招100人大科系,改招50人 招50人的研究所,改招30人。 2. 以全國土地、人口的統計為基礎來做數量管制。 例如師大的附近的大學很多,根本就不缺管理學院。 台大、政大就在附近而已。 用每平方公里的大學生人數,或是以大學的涵蓋面積,就可以算出,那麼近的兩個大學,招類似的學生,一點都不合理。 台北市的大學密度太高了,如果任私校倒閉,最後受到衝擊的就會是偏遠私校。 這反而會影響到城鄉差距。 3. 研究型的大學,可以關掉大學部。 爲什麽大學一定要有大學部? 如果要專心發展研究型的大學,應該要減少教授化在教學的時間,增加研究的時間。 簡單的方法就是關掉大學部。 我的其他文章: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