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3 20:56:24瀏覽442|回應2|推薦3 | |
感想: 台灣教改的一大失敗,就是把整個技職教育瓦解了。 沒有甲級證照,也是莫名奇妙。 EMBA不能隨便發 不過只看學歷,好像太嚴格了。 EMBA是經營管理碩士,專門讓事業有成的中階管理,邁向更高層做準備,重視的條件,應該是既有的事業成就,而不光只是學歷。 他和MBA是不同的。 -- 台灣的軍公教,基本上在很多方面,是阻力而非助力。 思想不是保守,而是沒有思考,沒有思考,是因為考試進去之後,就沒有競爭,軍公教人才有篩選,但沒有正常事業的發展(career development),教授也是,所以就產生了這種像學歷看齊的制度。 -- 不能沒有門檻 學位的價值其實部份是來自門檻 不過門檻怎麼設計,應該要Creative。 -- 在美國,我也見過有學院用了一個MBA來做學院的代理院長。他沒有PhD,也不是相關科系出身,他的貢獻,就是完全引進商業的觀念,把學校當做企業經營,學位就是商品。 他為不同的客戶,設計了不同的商品。 1. PhD 著重提升學校的學術地位 念書幾乎不用錢 2.應屆畢業,或工作不滿三年,以找工作為主的碩士學位 給予部份獎學金支援 著重的是未來的金援 十年後,校友事業有成,感念當時的獎學金,捐的比當時拿的多。 3. 在職進修的學位 這些學位是他們的單位付錢 在學費上絕對不客氣。 也有很多國外的企業、政府派來學習的。 最重要的,是學校因此而多樣化,PhD的以學術為主學生,做助教,和以找工作為主的一起學習。 以找工作為主的學生,也和在職進修的人一起學習。 差異激起許多火花。切磋也是學習過程。 在職進修的忙,Full Time的學生幫忙做Project。 以找工作為主的學生,優秀的,沒畢業,可能就因為認識在職進修的主管級同學,而找到了工作。 PhD的學生,也因為和另外兩種學生交流,不會只在學術的象牙塔裏。 另外財務上也相互支援。 在職進修的學位的學費,支持其他兩種學生。 校友支持現在在學的學生。 教授、博士,也因此有錢做學術研究。 在職進修的學位,因為學費不低,單位派來學習的人,自然不俗,學校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影響。 -- 重點是這個學校大膽的用了一個沒有學術地位學歷的人,來做系主任、院長。 其他博士都愛做研究,根本沒人要當這個位置。 他反而當的有聲有色。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