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高正:台灣過去經濟奇蹟以及國際環境
2018/06/17 12:08:53瀏覽363|回應0|推薦0
朱高正簡單的講了幾個重要的概念:
  1. 台灣在WWII後,風雨飄搖之際,是因為由韓戰所代表的冷戰而形成的特殊地位而崛起。
  2. 上海公報帶來了台海兩岸兩岸的穩定
  3. 國際投資,包括猶太人、美國人、海外華人促成了台灣的發展
他的結論是
台灣應該和中國合作,不應該參加美國和中國在南海的爭奪戰,以換取台灣的穩定與發展。

我的感想:

我很佩服朱高正的歷史感,比林濁水、勇哥等高明許多。在被名嘴疲勞轟炸,又看了政客的無恥嘴臉之後,看看朱高正,可以把鏡頭拉遠,可以刺激一下思考。

台灣出現在歷史,是始自於鄭芝龍等海盜經營台灣,早期應該像海盜藏寶藏的金銀島。沒有漢人來台經略,台灣只是化外之地。沒有納入清帝國的版圖,台灣在人類的文明史的地位不如越南、韓國這些漢化的地方,也不如泰國、緬甸,這些被印度文化薰陶的地方。

沒有中華文化,台灣文化在世界史沒有地位。

不過就算納入清帝國,台灣在“中國”的地位也等同海南等邊陲。真正開始發展,應該是劉銘傳等漢人,在滿人的政府底下,找了一個“中國”不重視的“地方”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台灣有在228公園裡的火車頭。

不過如果後來沒有被日本看上,沒有被割讓,台灣還是沒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今日台人感念日本,和毛澤東感謝日本,都有其正確性。

因為有“被割讓”才有“被光復”,所以台灣可以在國際領袖的對談中被討論。(鄭麗君把蔣介石跟希特勒對比,是很不正確的,沒有蔣介石,沒有今天的台灣。)不願認清、面對歷史,也可以聽聽美國人怎麼說。

不過從歷史來看,融入中國,台灣不過是邊陲而已。

**

冷戰時期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所以有美援。可是有美援的不只是台灣而已。能利用美援來發展,是因為有有智慧的經濟領導人。

不過是因為「選對邊」,不是因為「不選邊」,而台灣有國際地位。

蔣介石的「堅守民主陣容」和蔣經國「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獨台政策」,功不可沒。

雖然時代不同,小英的「不在壓力下屈服」,是比較接近老蔣和小蔣的政策。

--

上海公報代表美國的政策轉變,要聯合中國圍堵蘇聯,並且透過扶植台灣、韓國來抑制中國。除了提「上海公報」,也應該要提「台灣關係法」。台灣因為美國開放市場,而又能把握機會發展,而成就了經濟奇蹟。

當時主要的理論是雁行理論和羅斯托的現代化理論。日本的經濟發展在上海公報之前,韓國、香港、新加坡沒有上海公報。應該是「台灣關係法」,而不只是上海公報,維持了台灣的地位與穩定。

除了來自海外的資金之外,台灣的發展,主要靠的是人才。不是只有高學歷才是人才,王永慶以前說的「瘦鵝理論」,過去勤奮的台灣人也是台灣會發展的原因。台灣股市有一半是外資。朱高正的觀察有實證基礎。不過人才才是主因

--

朱高正提到大國政治中夾縫生存的台灣,穩定來自大國關係的穩定,這個觀念正確。這個可以用標普或穆迪的信賴指數來看。

參考:

標普確認台灣主權評等「AA-」 展望穩定
中國債務問題 信評被穆迪降級

不過實情是如果把經濟鎖進中國,不會讓台灣的安全指數上升,反而會下降。

--

台灣的危機,或者說穩定的經濟環境的衝擊,來自其他方面:

1. 卡管案衝擊高教,也侮辱了人才

台灣人才出走,不是第一次

中美斷交,也有人才資金的出走

在那之前,也有「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趨勢

不過自己把自己的人才如此糟蹋,這是不可思議的政府。

希望新任教育部長可以發台大校長任命的聘書,趕快停止「卡管」。

台灣真正的危機在於自我邊陲化,在於人才危機。

2. 國際情勢轉變,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架構面臨挑戰

或許要考慮,新的架構是什麼?

嚴長壽《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小國思維
再論美國獨立與台灣獨立
歷史:奧會模式 - 中華台北的由來
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與九二共識
評「我們的呼籲: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

我認為這個架構,一定要在中國願意接受,或不能不同意的態度下,才能建立。

一個願意談「兩岸一家親」的台灣領導人,可能是一個基本條件。 有善意才願意談判,這應該不算是談判前提。

黃國昌選新北市長
陳菊:柯文哲不必為兩岸一家親道歉
王金平的總質詢演說

蔡英文如果不能團結綠營,也不能團結台灣,只會拿「台灣價值」來質疑自己人,那和馬英九拿「九二共識」來質疑自己人,有什麼差別?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ylanW&aid=11252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