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27 14:42:07瀏覽1355|回應2|推薦1 | |
報載: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前海基會副董事長焦仁和、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等人上午共同舉行記者會,提出「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希望兩岸停止仇恨、走出僵局。 施明德強調,5原則是國民黨不敢說,民進黨不會說的東西,且「是套餐、不能單點」,缺一不可;發起人不騙選票,所以真誠高貴,盼望這些原則經過各界人士智慧的激盪,能逐漸形成朝野共識、台灣共識、中華民國共識,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石。 施明德等人發表「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如下:
我的看法: 1. 這個論點和聯合報長期所提的大屋頂中國類似。 這種大屋頂中國論的主張,目前還算可以是中國和台灣對話的基礎,不過目前這個主張本身還不能完全被中國接受。 以這種「大一中架構」來談一中,比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憲法一中」要合乎現實。 任何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一中主張,基本上是老蔣法統論的延續。完全不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國完全沒有市場,沒有絲毫合法性的現實。《2014年我們的呼籲》拋棄法統論是極大的進步。 2. 《2014年我們的呼籲》的具體的主張,但也是不是很清楚的主張,是「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由下而上來整合,這是台灣統派,如果還有統派的話,可以接受的主張。也幾乎是唯一可行的主張。 這個主張可能不會被主張台灣長期和中國分開的獨派分子接受。因為這是一個「終統」主張。 不過主張台灣長期和中國分開的台灣獨立的推動者,也沒有辦法提出任何方案來面對中國。或許他們覺得中國不需要面對,只要把頭埋在沙子裏就好了。 這種終統主張,比柯文哲所說的以價值標準(民主、自由、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來看兩岸關係的主張,從某種角度來看,很像是對中國做出極大的讓步(投降?) 《2014年我們的呼籲》根本不談任何條件。或是只剩下第五點的條件(和平,不使用武力、參加聯合國,及享有外交關係),避開了以價值來作為條件,從而放棄了老蔣、小蔣的三民主義,以及一直到李登輝時期都還常提到的自由、民主、均富等價值。 特別是「過渡」二字。言下之意是「統一」。 似乎比馬英九都還激進。 3. 對現狀描述的兩句話,很有意思。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起,即已並存於世。」這是十分正確的描述。有人認為這是兩國論。 不過第二句話:雙方政府已從「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這裡的用語「交戰政府」和「分治政府」,都是「一國」的概念。 4. 從整個主張來看,第一句話反而是錯的。 「尊重現狀」是對。可是要在並存的兩國之上另建一個國際法人,不是改變現狀? 5. 第四點和第五點在一起,就是一個既獨又統的主張,比不獨不統,更切實際,更符合兩岸現實。 現在的問題不是中國,我們知道中國不見得會同意。 現在的問題是台灣內部,台灣人願不願意拿第四點原則的內容,來換第五點原則對中國的要求? 要如何確定呢?作為一個政黨的主張,或是一個候選人(總統?)的主張,再透過選舉確認嗎? 用公投嗎? 從這裏來看,我認為蔡英文重視台灣共識的形成的過程,比較有意義。 這幾個《2014年我們的呼籲》中呼籲的人,全部都是瞭解兩岸關係,或對兩岸關係長期關注的人,不過全部都是「前XXX」,把呼籲的內容,從幾個人的主張,化成具體的,台灣這個國家對中國這個國家所提出的主張的過程是什麼? 呼籲的對象,是馬英九嗎?「國民黨『不敢說』」是什麼意思?是幫國民黨說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