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賴清德的「祖國論」
2024/10/07 06:27:04瀏覽81|回應0|推薦1

賴清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

賴清德的論述,邏輯是合理的。

不過『祖國』不見得讓人懷念,可能也是令人覺得不堪回首的過去。

蔣介石丟了大陸,照我家中長輩的說法,國民黨是被鋤頭和扁擔打到台灣的

75歲以上的中國人可能會比較對『新中國』有感,他們會感念改革開放讓他們吃飽,習近平敢和西方嗆聲,讓他們覺得可以站起來了。

不過民國時期值得懷念的事還是很多的。

蔣介石看似獨裁,軍事領導,但是蔣介石蠻尊重文人知識份子。

北洋軍閥,軍事統治都還是代議制,軍人和士紳共治。維持民主的形式。

民國時代,新聞是自由的。

民國報人張季鸞主持大公報,提出四不主義方針: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大公報從不把國民黨的規定放在眼裏,整天發表罵國民政府的文章,1934年蔣介石在南京開宴會,軍政大員數百,首席主客是張季鸞。張季鸞死了,歸葬陝西,蔣介石親自跑去,扶棺下葬。

--

中國人現在不如以前,民國時期中國知識份子有風骨有擔當,現在私底下牢騷有,敢站出來的,絕無僅有。

恐怕有奴性的中國人不願也不敢懷念祖國。

***

蔡正元說5000年的中國才是祖國。是的,但是那或許是基於改朝換代史觀。

那種華夏史觀下,我們都是「華人」我們吃粽子懷念屈原,我們過中秋,賞月傳頌吳剛和嫦娥的故事,我們過除夕,吃團圓飯,我們過春節,掛春聯,拜年。

那個華夏中國會武統台灣嗎?

在習近平眼中,我們才不是那個願意「聽黨話、服從黨的領導」的「中國人」

黎智英可能也不是

***

台灣跟中國,慢慢的已經不是制度的差異,是民族性的差異。

能不能敞開心胸,寬容對待他人,平等看待與其他不同意見的人,態度上的差異,區分出了台灣人和中國人

--

李登輝的《祖國論》

直至七十年前為止,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因為曾「同為一國」,故不存在有台灣與日本打仗(抗日)這樣的事實。我志願進入陸軍,而我的兄長李登欽則志願進入了海軍。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

我們兄弟倆在當時有著若是為了保衛國家的話,死亦不足惜的覺悟。兄長和我所抱持的那般年輕的理想,在現實的巨牆前脆弱地崩壞了。日本輸了戰爭,而兄長作為海軍陸戰隊的一員,於馬尼拉陣亡了。沒有比血親的死更讓人悲傷的了。直到現在,只要一想起兄長的事,便會使我悲從中來,潸然淚下。然而我們兄弟倆曾作為日本人去作戰,在馬尼拉陣亡的兄長被供奉祭祀於靖國神社,這是歷史事實。扭曲歷史事實是不為眾人所容的。

到底對台灣而言,維持現狀究竟是甚麼意思呢?就是指維持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思。換言之,對台灣而言的「現狀維持」即是表示著台灣與中國是個別的「存在」。那是因為高唱「獨立」而在國際社會引起摩擦是不必要的。我自己本身也從未主張過「台灣獨立」。

中國的這種存在之道,借用魯迅的話來說的話是「在封閉的空間裡亡靈附身而演出的一場戲,是這個國家蹣跚前進,一場無聊輪迴的戲。」中華人民共和國雖說發源自蘇維埃共產黨,但由於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建國,也無法逃脫出魯迅所說的「輪迴戲劇」。在中國的共產革命不過是中國傳統中的霸權主義復活,具有誇大妄想特質的皇帝制度復辟罷了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ylanW&aid=18114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