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色恐怖 蔣友柏致歉
2009/03/30 22:38:03瀏覽276|回應1|推薦1

蔣家後代蔣友柏,對白色恐怖受害者家屬致歉。去年底,他替白色恐怖受害者胡子丹的回憶錄《跨世紀的糾葛》寫序時直言,與這些受害者接觸時他的心是惶恐的,「我知道一旦面對了真相,就會看到一個一直被隱藏的暗室。」

台灣人權報告書81

【王姵雯╱蘋果3.30.2009摘要】蔣家後代蔣友柏,對白色恐怖受害者家屬致歉。去年底,他替白色恐怖受害者胡子丹的回憶錄《跨世紀的糾葛》寫序時直言,與這些受害者接觸時他的心是惶恐的,「我知道一旦面對了真相,就會看到一個一直被隱藏的暗室。」他指與胡子丹互動對他是新生的解放,他想藉此機會獻上感謝,「也僅能用我自己立場,對各位說聲抱歉。」 

胡子丹接受《蘋果》訪問時說,蔣友柏是在報上看到他的投稿,對白色恐怖歷史產生好奇心,主動與他聯繫。胡坦承,邀蔣寫序時內心有點複雜,因「他(蔣友柏)的祖父和曾祖父對我們太虧欠了,但罪不及蔣友柏。」

蔣友柏在序文中坦言,寫序時,內心掙扎許久,「我擔心因為我的參與,讓胡先生的血淚蒙上偏見的灰。」蔣友柏以「生命中必須承受的重」作為文章標題說,人的出生是無法選擇的,他在與白色恐怖受害者會面過程中,所有人都溫柔的對待他,「輕輕的幫他把眼前的蜘蛛網撥掉。」

蔣友柏說,與胡子丹面會前他一直在找「the facts behind the truth」(事件背後的真相),會談後,才開始琢磨「the reasons behind the acts」(行動背後的原因),但「以我現有的智慧,不足以讓我反觀那個年代的時空歷史。」

2008/02 白木怡言部落格
連戰2004年總統大選跟支持者大鬧三個月,把國民黨形象資產耗盡,也把台灣民主形象玩到Low(遜)掉;前民進黨籍立委王世堅選輸跳海,有運動家精神,品格還高連戰一截。

2008/01 白木怡言部落格
相對於國民黨呼籲拒領公投票,他支持公投,包括討黨產公投和反貪腐公投,他都大力支持,也主張黨產應「歸公」。

2007/05 《壹週刊》專訪
國民黨有沒有殺人?有,這是事實,所以「在上海殺」還是「在台灣殺」不重要。

【陳洛薇/中國時報2009.03.30摘要】蔣中正離開人間已34,在歷次重要選舉中,蔣的功過還屢屢能挑起族群、意識形態對立。國民黨執政時一味崇蔣,將蔣中正塑造成民族救星、世界偉人,不僅在教科書裡深植他的完人形象,還在各地設置蔣中正銅像;台灣各縣市主要幹道幾乎都有中正路,連寫到他的名字,都要刻意空一格以示尊敬。 

民進黨執政後全面「去蔣化」,歷史並未真正還原,二二八或白色恐怖家屬的傷痛也沒有消弭,只是觸景傷情,拆匾過程激化出的藍綠對立。政權輪替,馬政府上台,總統府指示讓蔣中正「功過並陳」,不排除加入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史料,預料又將引起一番爭議;但無論受害家屬或是蔣家後代能否接受,還原歷史的工作都必須繼續完成,讓世人及後代都了解這段歷史的真貌,後代的人才能記取教訓。 

蔣中正已化為塵土,認為他是威權統治的人,不能抹去他在台灣的建樹;擁戴他的人,也不能否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存在。他已成歷史的一部分,功過應該留給歷史評斷。


分析評論:

1、 蔣友柏是值得尊敬的人。

2、 蔣經國時代的法官、檢察官、特務,都應該接受納粹式的審判。沒有公平的審判,就沒有真相,社會就不會有正義。

3、 沒有正義感的社會,一定充滿詐騙、虛偽、黑心商品、投機取巧;沒有正義感的社會,工商活動一定有很大的瓶頸。

4、 一個人有正義感,他的人生才是光明的,可以持續有創造力。

5、 納粹戰犯,至今的追訴,仍然沒有停止。為何要獨厚蔣氏政權?為何不給于公開公正的司法審判?為何要逃避?

6、 台灣絕大多數的歷史學學者,缺乏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環保等知識,根本不具歷史評斷的能力。台灣的歷史學學者,少有國際級人物,就是明證。

7、 民進黨的去蔣化,執行率不到10%,全台319鄉鎮,仍然充斥中正路,就是明證。

8、 蔣中正已化為塵土,但是司法審判的過程是一種程序正義,絕對不可缺少;缺乏程序正義,社會正義就只剩一半。一個總統,不論功勞多大,貪污就該接受司法審判;一個總統,不論功勞多大,只要干預司法,違反三權分立,就是違憲,就應該接受司法審判

9、 蔣中正父子與其黨羽,如果沒有接受司法審判,百姓的內心,就會跟白冰冰不能原諒陳進興一樣。洛薇啊!要記住!陳進興殺的人,比蔣中正少很多

【黃洛斐 蘋果3.30.2009摘要】我們必須認知到台灣過去60年,因為戰爭殘酷、政治壓制、國族政治扭曲,諸如「白色恐怖受難者」、「外省榮民老兵」、「台籍日本老兵」、「慰安婦阿媽」、「漢生病友」、「二二八家屬」等,都是這個時代共存的悲情的群體。

而其中「高砂義勇隊」(原住民籍日本兵)的遭遇,他們可說在戰爭中犧牲最大的一群。但從威權時代,就受到執政者本身特定歷史觀點的壓制,好不容易這些被威權與歧視所禁止的情感與記憶,藉由日本民間同情者的聯繫,正逐漸展現的時刻,卻又再度的被台北縣周錫瑋政府粗暴地以拆碑方式對待,被《中國時報》錯誤報導加以扭曲與羞辱

過去威權時代,國家用各種暴力與司法手段,整肅持不同意見的人民,不分族群的反對者,或潛在對政權有威脅的人民,如幸運的沒有死難於整肅的羅網,就匯聚於綠島或景美等政治犯監獄,整整一代有理想與反抗精神的年輕人蹉跎於牢獄,再多的賠償與道歉也挽不回個人與社會的損失。

60年走過,除去威權政府的壓制,台灣社會慢慢學習著在對立與相異的政治立場與文化認同下,用同一套遊戲規則運作民主制度。過去威權時代帶給我們最大的教訓,應是隨時警覺國家力量以及權勢者,對人民不同意見與立場的壓制。

台灣民間團體,透過相互聲援與法律協助,共同對抗國家力量對人民間不同記憶的壓抑,學習跨越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場所形成的偏見與不耐。透過這些過程,民間社會正逐漸理解認同,粗暴否認對方的認同,等同於抹殺對方曾經經歷的生命經驗

法律,也很難超越社會的現況,僅能提供一個道德的最後防線,但如果在高度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倉卒立法的情況下,《族群平等法》可能反而會成為不同政治立場相互撻伐的戰場,或成為國家力量對不同意見者壓制的工具。政治人物不要老想靠一些法令來宣示立場,規範限制人民的表達,而是應該由民間社會的力量來形成約束力,來處理差異的記憶與認同。【外省台灣人協會秘書長】


分析評論:

1.      蔣經國與他的黨羽,如果經過公正的司法審判,可能功大於罪過,也可能罪過大於功。如果沒有這個司法程序,政治受難者的情緒無法平撫,外省人也會被長期地汙名化,這絕對不公平。

2.      最適合要求蔣經國必須接受司法審判的人,就是外省台灣人協會。他們必須為社會主持正義,伸張公理,成為台灣人當中追求正義的典範,這樣子才能化解族群的衝突。

3.      不希望蔣經國經過司法審判的人,想要混水摸魚,草草了事,表面上講族群融合,實際上,不追求真相的人,都屬於社會敗類,因為他們的主張不但不會降低衝突,反而會升高衝突,增加衝突。

4.      如果過去的歷史都不要再追究,那麼,對殺人犯而言,人都殺了,已經變成歷史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檢察官起訴呢?對貪污犯而言,錢都已經汙了,已經是歷史了,不需要再追究了,對不對?

5.      陳由豪、王又曾,那些人錢都已經掏空,已經成為歷史了,檢察官不應該追究起訴,對不對?主張過去的歷史就過去,不要再追究的人,絕對是社會敗類。

6.      以我們客家人的觀點,曾經是蔣經國的爪牙的李登輝、吳伯雄,一定要經過司法公審,他們的歷史功過一定要弄清楚,他們到底有沒有幫助獨裁者踐踏人權、謀害政治受難者?一定要弄個清楚,不然我們客家人永遠抬不起頭來。

7.      客家人經常被人家抹黑非常吝嗇、小氣、貪錢,主因就是李登輝與吳伯雄至死都不願意還國民黨的黨產給國家,讓我們族群蒙羞,因為吳伯雄的關係,使我們客家人一直背負著吝嗇、小氣、貪錢的原罪。


參考資料:

台灣人權報告書53 掀戰犯爭議《為愛朗讀》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rkKnight&aid=279977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很好阿......
2009/03/31 09:46
但是阿........雖然不希望你祖父殺死的後代清算.....

但民進黨的手法下.......我看也是緣木求魚.........

可憐阿..........不如.......改姓吧.........

蔣友柏......變成.........孔友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