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郭冠英事件 從常民經驗落實包容
2009/03/26 01:44:46瀏覽344|回應0|推薦1

省籍情結的消除,並不只在於政治與政策的層面。此次郭冠英事件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反應,正因為它觸及了歧視與忠誠這兩條底線。長期以來,在國民黨統治下,外省人的職業有一定的集中特性,某些制度設計也會對不同族群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制性。

文化評論17

 

【黃洛斐 中國時報2009.03.25摘要】回顧歷史,民主進步黨對族群問題從來不乏進步的語彙與善良的意願,2004319之後,社會對立嚴重,當年民進黨在九月廿七日的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隨後游錫堃內閣並舉行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希望從政策上落實該決議文之精神。

平心而論,「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具有強調和解、寬容多元的進步色彩,以跨部會層級來推動,也可見用心,但這些努力卻逐漸消失在黨內權力競逐之中。遺憾的是,當時的主要推動者陳水扁,也是後來使用排他性本土語言,來爭取政治支持的主要人物。 

蔡主席是否可以有能力與魄力,將民進黨拉離族群泥淖呢?以郭冠英事件為例,部分綠營成員在大安區立委補選的助選言論,就有把個案擴大為族群指控的傾向。此時,蔡主席此次的發言或許是民進黨重新開始的契機,希望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本土觀,可以讓民進黨不僅提供公共政策,也提出適當的候選人。 

然而省籍情結的消除,並不只在於政治與政策的層面。此次郭冠英事件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反應,正因為它觸及了歧視與忠誠這兩條底線。長期以來,在國民黨統治下,外省人的職業有一定的集中特性,某些制度設計也會對不同族群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制性。

社會和解工程,不單只在於政治對立的消除,更希望透過包容與對話,讓我們有機會回到每一個人形成認同根源的經驗與情感。因此我們應該試著採取常民觀點,呈現人的情感與認同,而不是採取先驗的質疑與道德批判,或是借由媒體與國族力量來壓制其他人。建立「互為主體性」和更具包容性的公民社會,應回到每一位公民身上。(作者為外省臺灣人協會祕書長)


【何醒邦/中國時報2009.03.25摘要】《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殉道即將滿廿周年,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昨日指出,鄭南榕追求的是普世的言論自由,沒有私心與仇恨,以愛、尊重為出發點,范蘭欽(郭冠英筆名)發表的仇恨或誹謗言論,則會傷害到他人,與鄭南榕所爭取的言論自由不同,拿兩人相比是褻瀆鄭南榕。

當年寫詩追憶父親,喚不回太陽的鄭南榕女兒鄭竹梅,則已學成歸國投入科技界工作,她說,並無考慮從政,因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做好份內工作也是一種愛台灣的方式。

前新聞局長、「影子政府」發言人姚文智也表示,將在四月七日(鄭的自焚日)前完成《自由時代》紀念復刻版,重現「鄭南榕精神」,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言論自由的可貴。鄭南榕因刊登許世楷的台灣新憲法草案,一九八九年被控以「叛亂」罪嫌,鄭拒絕出庭應訊,並說「國民黨只能抓到我的屍體,不能抓到我的人」,同年四月七日清晨在軍警重兵強行闖入拘提時,引火自焚,震驚全國。


分析評論:

1、 每個人對「愛、尊重、包容」的定義都不同,標準也不同。因此「愛、尊重」不可能化解仇恨或誹謗言論;包容與對話,也不可能化解仇恨或誹謗言論。

2、 任何人類,都應該遵守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只要所有的台灣人,都遵守,台灣一定可以更進步、民主、自由,不再會有族群歧視,不需要考慮要不要包容。

3、 蔣經國與其秘書馬英九,因為做不到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所以,才會有美麗島事件,才會有鄭南榕自焚事件,才會有14萬的政治犯,才會有警察侵入唱片行。

4、 陳水扁,有沒有能力完全實踐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蔡英文呢?葉菊蘭、鄭竹梅、姚文智呢?

5、 完全實踐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人民就有機會與能力,回到每一個人形成認同根源的經驗與情感。

6、 郭冠英、李敖,有沒有完全實踐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

7、 真正有崇高理想性格的人,一定有堅強的信仰,一定對某一部經典融會貫通,並且執著於實踐。政治人物,如果沒有信仰,就不會有堅強的意志去堅持理想,並且排斥外來的誘惑。

8、 《世界人權宣言》是很基本的人格要求,全台灣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確實地做到,不是隨便看一看就了事,並且應該是用來自我要求,鞭策自己,反省自己的「工具」,沒有這一種修養的人,沒有資格從政。

9、 政治,是為黎民百姓服務的崇高任務,不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冤屈、欲望;政治,是一件神聖而嚴肅的任務,必須用最虔敬的心,來付諸於實踐,在言行當中,甚至眼神當中,都不可流露出一絲絲的輕佻

10、 台灣的政治人物,一定要嚴厲地要求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經過慎重的考慮,符合經典的要求、學術的要求,這是對自己、對社會大眾、對真理的尊重。沒有辦法這樣自我要求的人,沒有資格面對媒體說話;因為,政客的輕佻言行,就是污辱百姓,污辱國家

11、 對政治工作的輕佻,就是一種沒有文化水準的表現,所有的台獨大老都要負全部的責任。每一個政客,面對媒體的每一個口氣,每一個呼吸,都要慎重

12、 曾經有梅心怡先生的新書發表會,所有到場的來賓,在台上發言的大老,沒有一個人慎重地介紹書本中的內容,沒有人介紹梅心怡先生的信仰深度,這些大老的言行都太輕佻,太不謙卑,太不慎重,太沒有禮貌。台灣不需要有這種文化。

13、 每一個有機會在媒體上發表言論的人,都要注意,你們的每一句話都會影響社會大眾,你們的每一句話都應該經過經典的檢驗,都要有學術為基礎;不然,隨意的講話,隨意的寫文章,也是一種踐踏人權的表現

14、 政客,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把全世界所有經典中的精華,用來教育百姓,幫助社會文化的進步,你們的每一句話都要非常地慎重,這才是真正地尊敬國家的主人。至於,有人爆料,不論是對政敵或是過去的同志,文句都沒有經過經典的檢驗,這就是一種低俗、幼稚、不負責任、情緒失控的表現。

15、 情緒一失控,就失去身為人類的特質,淪為哺乳動物,甚至淪為昆蟲。

16、 台灣的新聞媒體,所任用的總編輯、主編、主任、主播,說話經常沒有知識性,充滿道聽塗說,甚至有許多假新聞,所有言論的內容都沒有經過教科書的檢驗,太輕率,這就是對社會大眾的不禮貌;甚至還惡意地誤導社會視聽,這就違背了《世界人權宣言》,在踐踏人權。

17、 蘋果日報的社長杜念中,篩選上萬篇的文章,故意選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的文章,來吹捧金錢豹文化,充分表現出杜念中的人品深度是相當地低俗,充滿了肉慾與拜金主義,這就是對社會大眾的極度不尊重,沒有禮貌。

參考資料:世界人權宣言()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rkKnight&aid=27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