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對哈波斯渡口的記憶(上)
2022/02/03 12:26:16瀏覽1629|回應0|推薦2

波斯渡口的波多馬克河,楊遠薰攝影

我對哈波斯渡口的記憶()

楊遠薰

讀哈波斯渡口(Harpers Ferry)的故事,讓人想起〈屋頂上的提琴手〉主題曲的描述:「日出日落,歲月飛逝;季節更迭,載滿歡笑與眼淚。」

我對小鎮的記憶亦如此。早年到哈波斯渡口,總一夥人去爬山,熱熱鬧鬧。當時大家志在攻頂,不太留意小鎮的事蹟。後來有一年秋天,與友人上山看風景,徜徉在老街的小博物館裡,赫然發現小鎮的過往竟與美國的歷史息息相關,當時讀得入迷,從而開啟我逐一探訪華府地區名勝與閱讀美國歷史的興趣。ˉ

時光飛逝,昔日一起爬山的朋友現已離散,近兩年復因新冠肺炎肆虐,經常宅居在家,偶接朋友來郵,常告以某人仙逝的消息,令人唏噓。撫今追昔,確實覺得往事只能回味。

1

初次造訪哈波斯渡口,是跟巴爾的摩(Baltimore) 的同鄉去爬山。2000年春,我與 阿加因工作關係,搬到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不久參加當地的台灣同鄉會,認識一些朋友,大家相處融融。

當時,同鄉會裡有位活潑的許醫師,常帶大家四處去爬山,我們也樂得跟隨哈波斯渡口其實在西維吉尼亞州,但因座落在西維吉尼亞、維吉尼亞與馬里蘭三州的臨界點,城開車過去,一個半小時可到。那樣的距離對當時的我們實在不算甚麼,所以在一個夏日週末的上午,一夥人便相約前往哈波斯渡口國家公園。

我們抵達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後,就轉搭公園的巴士進小鎮(Lower Town)。初次去,其實是跟人家走說,迷迷糊糊。後來又去了兩回,自己也看地圖,才慢慢摸清出那條路究竟怎麼走。

話說我們出了Lower Town巴士站,沿著軒南多 (Shenandoah) 街朝東走,不久即接上聞名遐邇的阿帕拉契山步道 (Appalachian Trail,簡稱AT) AT步道貫穿美國東部的阿伯拉契山脈,全長2,200英里,南起喬治亞州,北迄緬因州,中途點就在哈潑斯渡口。

我們沿著AT步道東行,不久就走到波多馬克 (Potomac)河與軒南多河匯合The Point ()」。此處山河交會,風光旖旎,眾人都不禁拿起手機或相機,頻頻拍照。

如眾所知,素有美國「國家之河」之稱的波多馬克河在形成滾滾東流水後,不久就南流經契薩畢克灣 (Chesapeake Bay) 出海。由於此處河水湍急,早在十八世紀時,就有一位姓哈波 (Robert Harper) 的船夫在此擺渡。1824年,一座名為「足橋 (Footbridge)」、橫跨波多馬克河的橋樑在此竣工,讓渡船的生意走入歷史,但後人依舊稱此地為「哈波斯渡口」

哈波斯渡口的波多馬克河,楊遠薰攝影

我們步上長長的足橋,舉目四眺,但見高山巍峨,碧水浩瀚,氣勢磅薄,令人想起〈三國演義〉的開卷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心想若將長江改為波多馬克河,意境就十分吻合。

哈波斯渡口的波多馬克河,楊遠薰攝影

行至橋當中,俯身下望,見河中黃色的皮筏點點,此乃當地盛行的「Rafting (順流飄筏)」,此時又不禁想起電影〈大江東去〉裡的豔星瑪麗蓮夢露。一時Wailaree, Wailaree 的歌聲似在耳際響起。

波多馬克河的滾滾東逝水,楊遠薰攝影

過了足橋,即是馬里蘭州高地。我們沿著阿帕拉契步道繼續東行,約十分鐘後即左轉,改沿C & O 運河的「拖道(Towpath)」朝北走。就這麼依山傍水地走了0.3英里,再右轉進馬里蘭州高地,開始爬山。

哈波斯渡口的馬里蘭高地登山步道圖,取自NPS網站

我們通常選擇坡度較平緩的「俯瞰峭壁步道」,目標是爬到一處名為「俯瞰峭壁(Overlook Cliff )」的峭巖。自那兒往下望,哈波斯渡口半島與兩河交匯的全景盡在眼簾,令人心曠神怡。

但這條步道雖說比較和緩,卻也不容小覷。因為越到後來,山勢益陡。待眾人氣喘吁吁地豋上山崖後,都可說「會呼雞、袂吹火」。但達標的感覺畢竟很好,所以一個個都眉開眼笑,又笑又叫。

然後,大家分坐在樹林下的大小石塊上,互相傳遞著自備的餐食、水果與零嘴,同時歡喜地談笑。一時,笑聲、話聲與叫聲此起彼落。那光景如同一群跟著老師去遠足的老學童,嘰嘰喳喳又快樂興奮。如今回想,那真是美好的一段時光。

Overlook Cliff俯瞰Harpers Ferry風光,楊遠薰攝影

眾人休息一陣子後,便起身或眺望風景或拍照。拍照時,不僅拍個人照、夫妻照,還得與友人三五成群地合照,然後拍男生照、女生照,最後再來個團體大合照,好似非把當時的青春、友情與美景都留下印記不可。如此笑鬧好一陣,大家才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途。

那些年,其實大家都很忙。鄉親們平日在美國的公司、機構或醫院上班,只有周末假日才有空相聚。但只要在一起講幾句台灣話、敘敘鄉情或吃家鄉美食,就很開心。可是漸漸地,有人離職、搬家、退休、甚至凋零…等各種因素,原先一起爬山的人逐漸散了,當年一起歡笑的場景就自然地塞入記憶的匣盒。

2

有一年秋天,友人Lisa 我上看秋景。不意山上涼得早,十一月底的哈波斯渡口竟已秋風瑟瑟,黃葉凋零。由於遊客稀少,小鎮顯得冷清,連秀麗的山河也帶點淒迷蒼涼的美。

我們在寂靜的街道遛達,看到免費供人參觀的博物館,就進去瞧瞧。沒想到在這邊走邊瞧的情況下,我意外地發現小鎮的事蹟簡直豐富得足以涵蓋美國大半部的歷史。

那日下了巴士,沿軒南多街東行,看到左側一排面容滄桑的樓宇當中,有一家工業展覽館,便拐了進去

哈波斯渡口的工業博物館,楊遠薰攝影

館裡陳列著一些當年在哈波斯渡口製造的槍械如手槍、步槍、來福槍…等,長短皆有,各式各樣,此外還有一些製造槍枝的機器、工具…等等

那些槍枝看來都已老舊,想必不再發生作用。然細讀其說明,發現在全球其他地方都還用手工打造刀劍的1800 (清嘉慶5),這裡就已有粗具規模的軍工廠,雇用四百多名的技術工人,日日以機器製造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就不得不對它們另眼相看。

我們繼續沿著軒南多街東行,走到與波多馬克街的交接處,看到一棟褚紅色的樓宇,高懸著「John Brown」兩個字,這就是陳述1859年在哈波斯渡口發生的約翰布朗事件的約翰布朗博物館(John Brown Museum)

哈波斯渡口的John Brown 博物館,楊遠薰攝影

若說哈波斯渡口的兵工廠是美國工業的元祖,那麼約翰布朗事件就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開端。1859年,美國社會已對蓄奴議題產生嚴重的意見分歧。那年10月,主張廢奴的約翰布朗率領包括其三個兒子和五名黑人在內的21名解放軍,突襲哈波斯渡口軍火庫,搶劫大宗槍械,並炸毀鐵道,正式開響流血衝突的第一槍。

時為美國總統的布坎南 (James Buchanan)立刻命令其時正告假返鄉的李將軍 (Robert Lee) 前往平亂。李將軍帶兵抵達哈波斯渡口後,即在三日逮捕約翰布朗,殲滅叛亂。這樁叛亂雖然短暫,但接下來的約翰布朗的公開審判與執行,卻在美國社會引起相當的震撼,造成主張廢奴與擁護蓄奴兩派劍拔弩張,從而導致爾後四年的血腥內戰。

參觀了約翰布朗博物館,我們走向斜前方的一棟同樣褚紅色的消防所。這是當年約翰布朗被逮捕的地方,如今稱為約翰布朗堡 (John Brown Fort)

約翰布朗堡的前方就是風光明媚的「The Point」。我們在那裏眺望風景,徜徉好一陣子後,折向波多馬克街。走沒多久,發現左側有棟看似博物館的兩層樓房子。仔細一瞧,原來是美國頭號探險家路易斯 (Lewis Meriwether) 從前在哈波斯渡口的住屋,如今供人參觀,便走了進去。

哈波斯渡口的Lewis Meriwether 館,楊遠薰攝影

館裡陳列著一些歷史文件,包括一封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總統當年寫給路易斯的信,大意道:

「這是1803年,如果你的名字是Lewis Meriwether,那麼哈波斯渡口就是你的去處。因為你的國家剛擴充一倍的領土,你的總統要你率一小隊人馬前往勘測。此行任務艱鉅,生死未卜,所以你要先到哈波斯渡口購置武器…。」

讓人讀之,頗覺親切。原來1803年,傑弗遜總統向法國的拿破倫買下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一大片土地,然後差遣其私人秘書路易斯前往探測。

路易斯費時三年,完成爾後美國家戶喻曉的〈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記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而其西此行的出發點就是哈波斯渡口。小小的博物館裡展示著他當年在哈波斯渡口購置的槍枝、用品、獨木舟…等,以及西行的途徑與記錄…,讀來頗為有趣 (待續)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ole777&aid=17152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