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31 03:52:33瀏覽1547|回應0|推薦2 | |
Harpers Ferry秋景,林佳惠提供 哈波斯渡口的故事 楊遠薰 哈波斯渡口(Harpers Ferry)是一個迷人的十九世紀山鎮,座落在美國華府北方70英里的波多馬克(Potomac)河與軒南多 (Shenandoah河的交匯處,不僅山川壯麗,亦充滿歷史事蹟,所以是華府地區民眾很喜愛的一個遊覽勝地。 小鎮有過璀璨的風華,亦有多舛的命運,如今隸屬美國國家公園管理處 (National Park Service,簡稱NPS)。假日時,遊人如織,登山客絡繹不絕。秋季時,滿山楓黃,景色美不勝收。 哈波斯渡口地圖,取自NPS網站 她的地理位置十分奇特,既是兩河的交匯處,又是西維吉尼亞(West Virginia)、維吉尼亞 (Virginia) 與馬里蘭 (Maryland) 三州的臨界點,背山面水,地勢險要,且有鐵路經過,因此發展出一連串的故事。 因為波多馬克河在此合併軒南多河,形成滾滾東流水,所以此處河域寬廣,河水湍急。早在十八世紀,就有位名Peter Stephens 的船夫在此擺渡。後來又有位姓哈波 (Robert Harper) 的工匠接下擺渡的生意,並在此建立磨坊、安居下來,所以後人稱此處為「哈波斯渡口 (Harpers Ferry) 」。 1783年,時任維州代表的美國開國元勳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赴費城開會途中,路經此處,曾為文大嘆該地山川之壯麗,無與倫比。 傑弗遜總統當年佇立的「傑弗遜石(Jefferson Rock)」,照片取自NPS網站 1794年,美國的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 看中此地水力充沛、鐵礦豐富,且地勢隱密,就在此設立國家軍火庫與兵工廠,爾後陸續招募四百多名技術工人,在這山區打造無數的手槍、步槍、來福槍…等各式各樣其時最先進的武器。 1803年,時任美國第三任總統的傑弗遜以鉅款向法國的拿破崙購買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一大片土地,使美國國土頓增一倍。他隨後派遣其私人秘書路易斯 (Lewis Meriwether) 先到哈波斯渡口購買武器,再率領一小隊人馬到西部勘查地形。 路易斯費時三年,成功完成任務,其探險的經過成為美國人家戶喻曉的「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記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而哈波斯渡口正是他此行的出發點。 哈波斯渡口的Lewis Meriwether Museum,楊遠薰攝影 爾後,開拓西部成為美國舉國上下熱心關切的議題。欲前進西部,首需交通,因此,自契薩畢克灣 (Chesapeake Bay) 沿波多馬克河、欲通往俄亥俄 (Ohio) 州的C & O運河與自巴爾的摩(Baltimore) 通往俄亥俄州的B & O 鐵路陸續動工。 由於這兩條交通要派都將經過哈波斯渡口,所以在1824年,該地一座橫跨波多馬克河、連接馬里蘭與維吉尼亞兩州的橋樑率先峻工,從此讓哈波斯渡口的渡船生意走入歷史。 1832年,C & O運河與B & O鐵路相繼開通。1838年,另一條連接維州的軒南多山谷與波多馬克河的Winchester & Potomac 鐵道亦告完工,在哈波斯渡口與B & O鐵路交會。 這時的哈波斯渡口不僅是美東通往西部的交通要衝,亦是全美國第一個有兩條鐵路交會的市鎮,頓時前景看好,一些新興的工業如木材、麵粉、棉花、製革與冶鐵…等紛紛進駐,加上原有的軍火工業外,使這個座落在阿帕拉契 (Appalachian) 山區的小鎮儼然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 進入哈波斯渡口的B & O 鐵道 ,楊遠薰攝影 自1832年至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前的近三十年,是哈波斯渡口的黃金歲月。當時,山坡上有美侖美奐的聖彼得天主堂(St Peter Cathedral),主街上有櫛比麟次的商店與餐館,新鮮的物質每日經由鐵路與運河,自四面八方運來,讓這居民三千的小鎮充滿榮景、歲月靜好。 哈波斯渡口的波多馬克街,楊遠薰攝影 然而好景不常。1859年10月16日,主張廢奴的約翰布朗 (John Brown) 在哈波斯渡口開響了引爆美國南北戰爭的第一槍,從此改變了小鎮的命運。 當時,約翰布朗率領包括他的三個兒子和五名黑人在內的21名「解放軍」,攻佔哈波斯渡口軍火庫,搶劫大批槍械,同時炸毀鐵道,然後逃往山區,展開游擊戰。 時為美國總統的布坎南 (James Buchanan)緊急徵召正返維州家鄉處理私務的羅伯.李(Robert Lee) 將軍,命他帶兵前往山區平亂。李將軍迅速率驍勇善戰的史都華 (J. Stuart) 等人抵哈波斯渡口,旋即在第三日逮捕約翰布朗,殲滅叛亂。 昔日約翰布朗被逮捕處,如今已成約翰布朗堡。楊遠薰攝影 雖然此叛亂為時甚短,但其後約翰布朗的公開審判、被判絞刑與執刑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擴大主張廢奴與擁護蓄奴兩派的鴻溝,形成南北對峙的緊張局勢。 1861年4月12日,南軍攻打南卡羅納州查爾斯頓港 (Charlestown Harbor) 的撒姆特堡 (Fort Sumter) ,內戰爆發。其後數日,南方諸州紛紛脫離聯邦,另組對抗北軍 (Union) 的南方(Confederate) 政府。 維吉尼亞州的州議會於4月18日宣布脫離聯邦,其時駐紮在哈波斯渡口的聯邦守軍聞訊後,立即縱火焚燒軍火庫與兵工廠。 哈波斯渡口因為位居兩河與兩條鐵路的交會處,且扼軒南多山谷通往北部的咽喉,故成兵家必爭之地。爾後四年,南北軍在此交鋒無數次,小鎮八度易手。這期間,南軍將領羅伯.李、史都華、石牆傑克森及聯邦的林肯總統、將領卡斯特 (George Custer) 與喜來敦(Philip Sheridan)將軍都先後到過此地,躂躂的馬蹄聲響徹山區與小鎮。最後,哈波斯渡口淪為焦土。 哈波斯渡口的Civil War Living History Group,圖片取自 NPS手冊 位於哈波斯渡口西北的阿帕拉契山區住民因無廣大農地,無需農奴,一向同情黑奴並支持聯邦政府,對於維吉尼亞州脫離聯邦甚為不滿,因此極欲脫離維州而自立。 1863年6 月,經林肯總統批准,該山區居民宣告脫離維吉尼亞州,正式成立西維吉尼亞 (West Virginia) 州,回歸聯邦,其時在聯軍掌控下的哈波斯渡口亦改為隸屬西維吉尼亞州。 1865年四月,彈盡援絕的南軍統帥李將軍終於出面投降,結束充滿血腥的四年內戰。戰後,黑奴獲得解放,一些原本在軒南多山谷農莊工作的農奴獲得自由後,無處可去,本身亦無謀生的技能,就陸續住到如同荒鎮的哈波斯渡口去。 1865年下半年,幾位新英格蘭浸信會的白人牧師想幫助這些黑人,就攜家帶眷地搬到哈波斯渡口,教導這些黑人識字、讀書與謀生技能。他們將廢棄的軍械庫改成教室,招募黑人子弟,成立全美第一所種族混合學校。 1967年,他們在獲得緬因州商人史多爾 (John Storer) 的慷慨捐助後,將學校擴大,定名為史多爾學院 (Storer College) 。爾後逐年發展,造就出不少黑人教師與民權運動人士。 Storer College,照片取自Flicker 網站 1906年,「尼加拉運動 (Niagara Movement) 」發起人暨非裔民權領袖W. Du Bois在史多爾學院召開第一次非裔公開大會,將黑人民權運動帶入新里程。 此後,非裔民權運動不斷演進。如今,大多數美國大城的市長皆由非裔擔任,即使最高法官、美國總統…亦不乏非裔人士,在在顯示這個歷史僅兩百多年的年輕國家無論政治、經濟、科技或人權…,都在不斷演變中。而在這演變的過程裡,也帶給我們亞裔移民不少工作的機會與希望。 〈They Passed This Way〉,圖片取自NPS手冊 正因為哈波斯渡口擁有如此豐富的歷史,美國國家公園製作了一幅名為《他們都經過這裡(They Passed This Way)》的圖。圖中的人物由左到右依序為華盛頓總統、傑弗遜總統、探險家路易士、南軍的李將軍、史都華與石牆傑克遜、北軍的卡斯特、喜來敦將軍與林肯總統、黑人民權領袖W. Du Bois等,而站在最前方的是為正義揭竿的約翰布朗。 就這麼一幅畫,道盡哈波斯渡口過往的榮華與滄桑,亦涵蓋了美國前半部的歷史。 哈波斯渡口秋景,照片取自NPS 網站 哈波斯渡口如今在美國國家公園管理下,整個小鎮就是一座生活歷史博物館 (Living History Museum) 。老街上屹立著幾所內容豐富的小博物館,每個館都各有主題,分別敘述一段與當地相關的美國歷史,讓人讀之,既收穫良多,亦不勝感傷。 日出日落,哈波斯渡口縱使經過許多滄桑,依舊風光明媚,景致迷人。春天花樹遍野,夏季青山碧水,秋天滿山金黃,冬季白雪皚皚。小鎮的情景猶如〈屋頂上的提琴手〉主題曲的描述:「季節更迭,載滿歡笑與眼淚」,也因此令遊人一去再去,流連忘返。(End) 哈波斯渡口秋景,照片取自NPS 網站 |
|
( 在地生活|北美 ) |